王艳芳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马城镇多余屯完全小学,河北 唐山 063501)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重要阶段,此时开展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对其今后的学习、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小学班主任,不仅承担着教学的任务,而且还肩负着育人的重任,因此,班主任要将德育放在班级管理中的首位,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还要针对他们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及思想道德加以培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三观,促使其全面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对于德育的态度直接决定了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的效果[1]。因此,在新时期就要有新观念,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够摆脱传统德育理念束缚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所以,现阶段,小学班主任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德育教育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德育基础。德育教育要想达到良好的渗透效果,班主任就需要具有较高的德育素养,要通过定期参与有关德育教育的培训活动,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德育水平。同时为了使班主任能够正确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学校还可以通过考核,促使班主任加强德育教育,从而令学生获得尊重和关爱,这有助于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素质的提升。
另外,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建构家校共育管理体系,帮助学生家长掌握更多的教育知识,使他们能够了解学生在校内的情况,而且还要主动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及成长背景,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平等和谐的氛围有助于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的开展[2]。师生之间是否具有良好的关系,是影响班级管理和德育教学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对班级管理和德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班主任要获得学生的信认,与他们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他们的发展为本,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位,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成为他们的朋友,使其愿意主动与班主任交流。小学生年龄小,自尊心较为脆弱,激励式教育对比严厉的教学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当学生的犯错后,班主任不要只是批评指责,要为学生留有空间,通过及时的引导,帮助他们尽快纠正错误、获得进步。
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班主任要用包容态度,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要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实际需求及发展潜能,与学生交流时要注意沟通方式,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尊重,学生才能发自内心的尊重班主任,这样才能够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心悦诚服,使其自觉遵守班级的管理规则,从而提升班级管理和德育效果。
新课改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提升班级管理和德育效果的关键。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3]。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和开展班级实践活动加以培养,比如组织全班学生参加校园劳动或所在社区的公益活动等,以此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接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现在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攀比心”较重,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无论是学习中还是日常班级生活中,只有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那么就会形成向上的动力,促进班级管理和德育效果的提升。
另外,班主任还要重视班干部队伍的组建,可以通过民主选举的形式,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首先,需要建立公平、公正的选拔制度,鼓励学生主动参选,然后,再根据全体学生的投票,选举出班长、班级委员与课代表等职位,以此协助班主任做好管理和德育工作。民主选举产生的班干部,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班干部的主动参与,能够让班主任及时了解班级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有助于班主任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班干部的定期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教会他们正确的方法才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另外,班主任还要鼓励全体学生对班级干部进行评价,这可以有效避免班干部的“自我膨胀”。还有,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班干部轮换制,以此保证每个学生都会获得锻炼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
结论:总而言之,优秀品德的形成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时,应当从德育教育方面加以实施,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非常重要。所以,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实施德育教育时,班主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注重个性化发展,以因材施教为原则,通过不断提升自身德育教育素养,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使班级管理工作和德育更具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