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有利
(重庆市铜梁区平滩镇白鹤小学,重庆 402562)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于注重阅读技能的传授,使得学生无法参与课堂教学。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忽视自主学习,这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不能让他们感受到阅读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变化,加强个性化教学,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加强与师生之间的互动。
小学教学中大量的课外阅读文本选择,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模板。选择的内容并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生活环境的发展而改变,不能引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和情感共鸣,更不能培养他们的价值观。
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及时掌握其心理的变化。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的角色和心理被严重忽视,极大地阻碍了学生们自主能力的发展。在新的教学理念和背景下,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征,考虑到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情况,并且,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分心。掌握他们在学习时,需要兴趣的引导和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他们应该选择学生们喜欢的阅读文本,并将正确的价值观与有趣的文本阅读结合起来。
比如,在教授《丰碑》这一课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教师可以说“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战争年代的故事,那是一个条件特别艰苦的寒冬,军队正在前进中,我们一起看一看发生了什么。”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接着,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文本,了解红军们面临的严峻考验,从好几个“可能”的描写的情况,了解红军的处境,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那种艰险的环境。文章中的一句话:“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为什么这么说?在详细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们逐步了解红军精神,以及纪念碑的意义。军长的牺牲精神就是一座丰碑。它支持着红军一定会胜利,这就回答了之前所提出的问题。
通过这篇文章,同学们可以很容易的体会到,革命先烈们在战争年代所做出的牺牲,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这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和勤奋的品质。
经典文本充满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人们身上总是充斥着喜怒哀乐的情感,作家会通过他们的文章来表达这些情绪,教师必须通过构建阅读教学的情境,让学生们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提高他们阅读的情感体验,丰富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其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价值观。这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语文教材选用的课文是古今中外饱含正向思想情感的经典之作。其中也充分考虑了小学生们的心理特点。这些文章具有独特的情感魅力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在教授这些文章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以期增强学生们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学习课文“去年的树”时,老师可以这样开始:“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许多性格不同的朋友。”如果你和他们很亲近,和他们一起学习和生活的朋友有一天消失了,你的情绪可能会很失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好朋友的故事,树和鸟。”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拟人化的技巧。学生也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讲解本课文时,应始终引导学生融入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情感,体会树与鸟之间的友谊。树消失后,小鸟到处找它,最后,才知道它变成了火光,它的心里一定很难过。老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鸟离开树之后,心里在想什么?学生也可以谈谈友谊的价值,就会更珍惜与朋友们相处的机会。
语文阅读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有一种亲近的感觉,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猫》这篇文章,整篇文章都是用拟人化的方式写的,猫这种小动物就像文中写的那样活。它喜欢睡觉,无忧无虑,等老鼠很有耐心,叫声也很多变。它可以很勇敢、也可以很可爱。这篇文章中,有许多习语可供学生学习和积累。在语言表达上,总是使用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对比来写,猫懒却积极,胆小却勇敢,虽然,淘气却有坚强的性格。在学习了有趣的文章后,学生可以回到家里,观察猫狗、或其他小动物,看看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哪些品质是值得自己学习的。
一句话,阅读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它也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