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垃圾分类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2020-12-07 23:20茅芷珊沈漫清邵思敏米梦华
山西青年 2020年4期
关键词:垃圾桶分类垃圾

茅芷珊 沈漫清 罗 曼 邵思敏 米梦华 郏 莹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 200000

垃圾分类项目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垃圾分类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可回收垃圾也有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因此,高校也切不可成为拖后腿的“短板”,我们势必要解决校园内的垃圾分类难题,找到能够调动高校师生对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的良方。

在我国,部分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开始试点至今已有19 年时间。2000 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南京、杭州、桂林等8 个城市被确定为全国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此后,多个城市相继实施垃圾强制分类,中国垃圾分类进入了“强制时代”。

2019 年7 月开始,依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上海正式开始实施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将生活垃圾分为四大类: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和可回收物,并对违反垃圾分类制度、混合投放垃圾的居民或企业进行罚款。这标志着我市垃圾分类制度正式走向规范化,且有了重大的进步。

由于政府的长期呼吁与居民自身环保意识的加强,我国的垃圾分类项目逐步得到推广与改善,但稍显不足的是,在各大高校内,垃圾分类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普及。

一、推进高校垃圾分类活动的意义

(一)响应国家的号召

自2019 年7 月1 日起,备受关注与重视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也标志着国家垃圾分类条例有了新的突破与进步。[1]

为响应国家的号召与迫切需求,推进垃圾分类项目无疑是刻不容缓且至关重要的。

(二)利于优化垃圾处理,促进校园环境质量的提高

优化垃圾分类处理制度也有利于打造校园形象,营造出更为良好的校风,并促进提升校园整体的环境质量。大多数高校的垃圾分类制度才刚刚起步,还有许多的缺陷与不足。显然,校园内分类垃圾桶的缺位和学生环保意识的匮乏是校园内垃圾分类制度无法有效实施的主要成因。除此之外,校方本身对垃圾分类项目不够重视且缺乏宣传,因此也难辞其咎。这样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反思,我们不禁开始思考,要如何才能唤起大家对于垃圾分类项目的重视,使垃圾分类制度真正成为净化校园的有效途径,为大家带来便利与收益。

(三)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垃圾分类项目的受益者绝非只有国家政府与校园,最大的收益者是我们自己。垃圾分类制度有利于净化我们周边的校园环境,提升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体验。垃圾分类也会使我们更加注重生活细节,久而久之,不仅有利于公德心的培养,也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与生活能力。

为此,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做起,以个人为单位,主动推进垃圾分类项目,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与科普,提升个人的社会价值,帮助学校周边的居民更好地了解垃圾分类制度,力图实现由高校辐射社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内推广垃圾分类制度的目标。

二、高校垃圾分类情况调研实践及基于调研结果的高校垃圾分类现状分析

为了有效并便捷地了解到大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认知情况,我们随机抽取了几所高校展开了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3 份。我们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做出了一些概括、总结和分析。

(一)垃圾产量大,种类复杂,难以有效控制和及时分类

随着各个高校校园人数的日益增加,校园垃圾产量越来越大,种类更加复杂。以复旦大学为例,目前在校学生人数已达到28000 余人,教职员工近6000 人,按照吴文涛[2]等在《合肥工业大学校园生活垃圾现状》的调查结果,人均垃圾日产量为0.5kg,则复旦大学日产生校园垃圾总量约为17吨,年产生校园垃圾总量约为6331 吨。据《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数据显示,2014 年我国高校数量为2824 所,在校生规模达到3559 万人,按人均垃圾日产量为0.5kg 计算,则全国高校日产生校园垃圾总量约为17795 吨,年产生垃圾总量达649.5 万吨。[3]这就导致了及时分类的难度加大以及学校等相关方面难以对此进行有效控制。

(二)回收方式不合理,没有专门的分类垃圾处理设备,回收效率低

调查结果显示,约有44.66%的学生认为“没有分类的垃圾桶”是没有将垃圾分类的原因。部分校园内只有传统的垃圾箱,无法达到垃圾分类回收的目的。11.65%的学生表示所在高校垃圾投放点的形式为“投放至无分类标志的垃圾桶”,因此,学生们当身边有废弃物时,想要去将其分类再利用可是却并不知道该怎样处理,最终只能按照传统的方式将其随意丢进垃圾桶内。一些垃圾桶上的信息并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对垃圾进行分类。虽然校内垃圾桶总量不少,但是部分垃圾桶设置得并不合理。比如,篮球场是大多数学生活动的场所,但这里道路两侧却没有垃圾桶,这造成了极大的不便。[4]校园内产生的垃圾有着它独特的特点,比如数量多、垃圾种类有区域性且各区域产生垃圾种类大致保持不变。学生宿舍的垃圾大多是纸张、包装袋、饮料瓶、餐盒、电池等。校区宿舍、教学楼及校园食堂的垃圾桶没有明显的区分。没有针对各场所的垃圾种类设置专门的分类垃圾处理设备,从而导致回收效率低。因此,高校内的垃圾桶等硬件设施还有待完善。

(三)垃圾分类的宣传不深入且缺乏内容

据问卷结果显示,72.82%的学生能分清部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干垃圾和湿垃圾,10.68%能完全分清,而仅有16.50%的人能完全分清,这就说明绝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32.04%的大学生认为所在高校“非常重视垃圾分类”,有57.28%认为“一般重视”;26.21%的大学生表示“经常接受有关垃圾分类的教育和相关宣传”,而62.14%“偶尔”,11.65%“从来没有”,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具备一定垃圾分类的知识但还不够完备,垃圾分类的基本概念模糊。这一情况说明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开展不深入,且注重形式,缺乏实际内容。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够及没有明确的规则制度导致有些师生对于垃圾分类不了解、不重视,不知道怎样投放垃圾,且没有养成分类投放的习惯。

(四)大学生个人垃圾分类的实践行动力弱,实施意愿不强

调查问卷中,82.52%和85.44%的人认为推进高校垃圾分类的意义在于响应国家和政府号召和利于优化垃圾处理,促进校园环境质量的提高。但也有26.21%的人认为只是学校要求,自己照例执行,还有7.77%的人认为推进高校垃圾分类没有意义。由此说明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垃圾分类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当前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没有将垃圾分类和自身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垃圾分类对我们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以及垃圾随意堆积和投放会造成的后果才能自发地参与其中。

(五)垃圾分类落实情况缺乏有效监管

1.缺乏监管的条例标准设置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9.22%的人认为学校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来有效监督学生进行垃圾并且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方式还不了解,说明在落实垃圾分类时,高校普遍忽视了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来监督学生垃圾分类。同时,有10.68%的人认为垃圾分类与自身利益无关而没有进行垃圾分类,说明大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还不强,垃圾分类需要有强制性的监管条例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2.缺乏宣传和监管部门人员设置

在我们的调查人群中,有11.65%的人表示从来没有接受过垃圾分类的教育或看过相关宣传,有62.14%的人表示偶尔看垃圾分类的宣传,说明垃圾分类缺乏宣传人员的设置,学校没有给予垃圾分类足够的重视导致在学校接受垃圾分类的教育有限,这也是学生没有全面、彻底了解垃圾分类知识的主要原因。有67.96%的人认为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不够是高校垃圾分类现存的问题,进一步说明高校缺少相关宣传部门人员的设置。因为大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淡薄,执行力不强,所以学校仅设立相关规章制度而不加强人员设置的话很可能会变得形同虚设。对于一些还不够重视垃圾分类的学生来说,相关的监督人员设置变得必不可少。

三、基于互联网+对于高校垃圾分类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一)结合互联网平台加强宣传教育,推广分类观念

在现阶段,根据问卷结果的数据分析,学生对于垃圾种类的知识储备量严重不足,辨别能力亟待提高。因此,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必不可少。

为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校内宣传栏以及微信公众号平台等多个宣传渠道的作用。如,通过学校官方公众号定期发布有关垃圾分类知识的文章,在微信小程序上投放以真人或动画形式拍摄的有关科普分类不当后患和有效分类益处的宣传短片,或采用直播形式开展宣传讲座。开发测试学生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程度的游戏,使人们可以通过二维码分享学习。

此外,学校还可以编写印刷《垃圾分类手册》,分发至学生教室、教师办公室、餐厅、图书馆等各个公共场所供人们了解学习。同时,可以采用电子刊的形式,文字图片视频结合,加强手册宣传教育的效果。另外,采用“渗透式”方法,将垃圾种类的小标识贴在楼梯、墙壁等角落,也可以使人们耳濡目染地接受垃圾分类知识教育[5]。

(二)改善校园内硬件设施

学校应针对性地改进校园垃圾桶的设计以及投放。首先,对垃圾桶自身进行改良。比如:根据可回收、有害、干湿垃圾的分类标准,统一设置垃圾桶身的颜色,桶身的字标和图标要醒目。还可在垃圾桶盖上设置电子板,在其上安装可以自动分辨垃圾种类的键盘应用,使人们在投放垃圾时及时获取手中垃圾的种类信息。其次,应合理规划垃圾桶的投放数量和地点。比如:在餐厅、宿舍、体育场、教学楼等人流量大的地点可适当增加垃圾桶数量,在校园道路旁根据合适距离调整减少投放数量。

(三)增设垃圾分类学分考核,提高学生积极性

将垃圾分类纳入学分考核,引导大学生通过垃圾分类获得积分,可以正确引导和倒逼大学生树立并增强环保、垃圾分类意识,自觉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真学习和掌握垃圾分类知识,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改变个人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为实施垃圾分类学分考核,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设计出手机app,改善校园内的“硬件”设施,为纳入学分考核提供先进的考核工具。

2.定期组织进行垃圾分类知识考试,同样将其与素质教育学分挂钩。

3.成立一支志愿者队伍,在实施初期,对各个宿舍楼进行“扫楼”,向学生介绍使用方式,并发放不同颜色的垃圾袋,使学生能在寝室内自行进行分类投放。

4.高校相关部门需进行科学、精细的计划和安排,确保在规则宣传、设施配备、积分计算和考核评定等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提高高校学子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使其入脑入心、身体力行。

(四)将监督人员的招募管理与志愿者体系挂钩,采用工时奖励法提高学生进行监督的参与度

为了保证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工作能长期推行,学校还应完善监督制度。通过学校的志愿者体系线上招募垃圾分类监督员,为其分配监督的时间地点并采用轮班制执勤站岗,纠正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协助人们准确投放垃圾[6]。而参与活动的垃圾分类监督员可凭借工时兑换综测或领取其他奖励。这种将垃圾分类监督与志愿者奖励挂钩的机制在激励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也起到了提高学生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程度的作用。

四、总结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是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公害的重要手段。然而,现今大学生的垃圾分类知识匮乏,意识淡薄,且实施意愿不强,高校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对于实施垃圾分类,我们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注重分类规范,掌握分类常识,分清各类垃圾并将其正确分类投放,使垃圾分类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不仅可以美化校园,还有助于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与生活能力,帮助垃圾分类制度步入正轨,并打造出更加符合国家规范且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在实现高校垃圾分类的同时,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努力实现由高校辐射社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内推广并有效实施垃圾分类制度。

猜你喜欢
垃圾桶分类垃圾
垃圾去哪了
垃圾桶等
谁最厉害?
飞进垃圾桶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基于STM32的懒人垃圾桶
倒垃圾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