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
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随着互联网带动科技生活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日益更新,新媒体信息化生活已与大众密不可分且息息相关。青年学生成为新媒体运用中活跃的主要群体之一,在新媒体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成长发展、社会行为等方面具备时间更早,历时更长,影响也更为深刻的客观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重视如何正确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规避网络陷阱,避免利用等问题,使其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新媒体观并成为新时代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有力践行者。
新媒体下网络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网络资源内容极为丰富且形式广泛,其中也不乏很多与传统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等相违背的观点,况且大学生更加倾向喜欢娱乐性和互动性较强的新闻话题,然而少数民族大学生也同多数青年学生一样,思想观念认知尚未完全成熟,对于筛选、鉴别信息的能力尚且不足,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也相对薄弱,很容易受各类经“包装”的不良信息的影响或诱惑。外加复杂的全球环境背景之下的各种信任危机,也给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生活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文化生活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在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并且影响程度存在着不同差异。因而在新媒体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学习、交往、生活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也会存在差别,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会因人而异。新媒体不同程度地改变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空间,还深刻改变他们的时间观,“同时同步”开展一系列慕课、网课、直播课,但对其使用程度,以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影响程度也不同,所以,面对不平衡和差异性现象不应“一刀切”,更应把握好网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全方位、多角度地探寻开展少数民族思政教育。
新媒体下,不仅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交流方式,但也给心智尚未成熟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带来了一定冲击和影响,尤其“九零后”、“零零后”的学生,更是倾向于将自己内心思想变化和成长感悟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呈现,在长期的群体生活、交流中不断影响青年学生人格的形成。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其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价值取向、人格特质等受本民族传统文化影响的同时更不应缺少“中华民族”的文化影响,在个人人格特质不断成长的同时,更应有时代的印记,具备时代担当与使命感的责任意识,实现从“小我”到“大我”,从“个人”到“社会”的蜕变成长。因而更要把握好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学这个重要阶段,对其人格的成长发展产生有利影响。
随着新媒体对教育教学的广泛运用,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传统的教学主导地位被弱化,学生可利用网络媒体汲取海量的知识、观点,使得在教学中学生与教育者拥有同等话语权,并且伴随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主观性、能动性,同学们更愿意从网络上寻找资源,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与新媒体对比在课堂教学中显得较为疲软,没能在思想上足够引起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重视,从而在行为中也就没有突出的实践成果。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思政教育工作者更需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好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之成为辅助教学的有力工具和传播知识的有效途径。在积极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发展动态的基础上,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学习利用新媒体有效传播新思想、表达新观念、传递新话语,让思政教育更以“接地气”、“平民化”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走在学习者的更前列,以更新颖和创新意识去吸引和带动学生,同时在新媒体教学平台上摩擦出更多智慧的火花,展现出更新颖的教学成果。
根据网络新媒体使用的普遍性,善于运用网络新媒体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路径优化或创新已经是目前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十九大的召开,新时代的号角已吹响,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铭记“中国梦,我的梦”。面对“互联网+思政教育”存在的新媒体,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核心意识,在认同本民族文化“小我”之上,更应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归属和认同,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弘扬正能量、传播新时代之声,通过增添“红色网站媒体平台”活力,紧随着党中央的思想风向标,进行着主流文化的宣传,利用好班级学院QQ、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学校官方微博等媒体平台来开展思政工作,开设民族特色模块,因材施教,线下实践与线上互动都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去,从教育教学,日常生活到理想信念、国家方针政策,实现高效的思政教育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在信息传播时把握好时间节点,让主流声音回归到主基调上。优化路径,在呈现出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同时也丰富了新媒体下思政网络文化内涵。
新媒体下语言失范、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风险不容置喙,不可否认一些新媒体信息对主流价值观引导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这就要求在新媒体教育的舆论引导中也要注重方式引导。同大多数青少年学生一样,少数民族大学生也具备青春期成长的各项特点,有大多数人的从众心理,普遍接受且热衷网络媒体“网红”,青少年学生更是“受热追捧”,少数民族大学生也不例外,由此在思政教育中可以通过由浅入深,有简入繁的引导方式,将抽象的具体化,将艰涩生僻的通俗易懂化,利于广大青少年大学生接受,更便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解接受。通过大众媒体喜闻乐见的方式中借鉴学习,并形成思政网络教育的特色引导方式并传播传递,既有丰富知识内涵,文化底蕴,同时也吸引大众,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喜爱与热衷。还可以通过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独有的特色专长入手,打破原有更多吸引青少年,纯粹以交流或者娱乐为主的媒体内容,将宏观的政策方针,理论知识潜移默化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休闲活动中去,将思政教育的课堂传授与线上传播互动相结合,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不断优化升级。
2020年初湖北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伊始,时事新闻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新媒体及时公众发布,传递出正能量,这不仅仅是给青年一代大学生上一堂思政教育课程,更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感受到将个人理想的实现与中国梦紧密结合的伟大。由此可见,多元化的思政教育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鲜活的实例影响青年一代,更不乏少数民族大学生。疫情中,巴哈古丽· 托勒恒,新疆的一位医护人员跳起哈萨克民族乐《黑走马》视频,通过直播、网络漫画、表情包等丰富内容将正能量通过新媒体以多样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来。由此思考,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也应以少数民族学生的需求、问题为导向,在不明显突出而又要有侧重点地搞好服务工作,不要让少数民族学生感受到区别对待,有差异对比,否则只会让学生更加反感,再遭遇青年学生叛逆心理,就更不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把握好多元并存与重点抓手的思政教育,也就是把握好思政教育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通过多元并存与典型事例,榜样的力量等宣传更能让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主认识到思政教育的内容,将知识转化为宝贵的思想情感。
对于创新思政教育来说,新媒体下有效进行舆情评价、舆情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涉及少数民族思政教育内容,投机分子不可避免的将“民族”、“国际”,敏感地区的敏感事宜作为吸引青年大学生的话题内容,因而,更要建立健全思政教育舆情监控机制。一则,对新媒体平台思政信息做好大数据分析,有利于做好舆情评价,及时规避风险,作出正面发声回应,积极引导监控;二则,就是通过数据得出的结果能不断促进和发展网络媒体思政教育,多方位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需求,也不断丰富新媒体思政教育资源的供给,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不断优化提升,使得思政教育中的主体以不变应万变。
总的来说,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新时代背景下,发挥思政教育者的优势,优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让思政教育把有意义的思想、行为通过新媒体平台不断传播,变得更为广泛、更受重视,从而更有效率地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辨识风险,规避网络陷阱,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新媒体的思政教育下拥有满足感、成就感和获得感的同时,更能成长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力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