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韵姿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英语教育一直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一直以来,英语教师一直将重点集中在词汇、句子结构和语法的讲解上,而忽视了文化的重要性,致使许多学生无法了解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差异之处。因此,要想学会一门语言,除了了解其结构外,还应当知道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
学生与教师是教学的两大主体部分。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不断重视,各大高职院校的生源都有了一定的扩大。高职生生源主要分为以下五类人:未能顺利进入本科就读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中专生、职业高中生、技工学校毕业的学生以及通过单招进入大学的学生。教育背景不同导致学生的英语层次也会有所不同。以笔者所带的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运输管理6个班为例,高考英语达到90分以上的人数只有5人,大部分集中在50至70分之间,还有一部分学生高考英语只得了二三十分。从全校整体情况来看,我校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甚至许多同学的英语水平还处在初中阶段。即便有学生想努力学好英语,但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加之国家教育部还要求高职学生英语需通过AB级考试,更加加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负担。为了应对各种英语水平等级考试,教师在课堂中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语法、阅读、写作和翻译的讲解中,目的是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但是这样做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所处背景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时在这样的传统教学法下,许多教师还在遵循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上课一直处在主导的位置上,而学生的学习则相对来说比较被动,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普遍不高,时间一长,就感觉英语的学习索然无味。因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法,让学生看到语言背后所包含的文化现象,只有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可以很好得表现出来。它记述了每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如果没有语言,今天的人们又怎么能理解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是多么神奇,埃及的黄沙之中埋藏着怎样的故事,更别提壮观的兵马俑和盛世的大唐了。正如语言学家布朗(Brown H.D)所说:”学习一种语言也是在学习一种文化。”[1]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文化也影响着语言,语言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文化的制约。比如中国人在陈述一件事情时,总是喜欢将时间和地点置于句首,重要信息则放在最后,这是因为中国人表达一个意思,习惯从侧面说出,先阐述环境,以及事情的来龙去脉,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西方人习惯开门见山,先说明重点,表达态度和观点,然后再叙述事物的原因。[2]因此,成功的言语交际并不仅仅在于将语言说出来,还应当说对。语言像水,文化像鱼,文化因语言而生动,语言也随着文化的碰撞得到融合发展。
当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不断地加深。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其在世界影响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日益频繁,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的英语,在这个进程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许多人开始重视英语,所以英语教学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时,除了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之外,还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跨越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而要想培养这种能力则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西方的文化,重视其文化背景的学习,从这一点来看,文化导入在教学中至关重要。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大幅发展,社会各行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对高职人才要求的层次也是水涨船高。除了要求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高职生还应当拥有能够与外国人交流并同其协调工作的扎实的语言功底。为了应对这种变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在高等职业英语教育教学中”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素养”以及”培养应用英语的能力”是同等的地位。[3]但是目前来看高职英语教育大部分仍以提高听说读写这四项英语基本技能为主,忽视了文化学习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学生在今后的交流中必会出现语用失误现象,从而导致交流的失败。因此教师在讲课时,需有意识的将西方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以文化入手(比如学生熟悉的愚人节、万圣节和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可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在如今高职英语课堂中亟需使用文化导入的方法。
(一)相关性原则。本原则主要指的是导入的文化内容应当与学生所学内容相关。比如在讲到《新航标职业英语2》第三单元有关财务管理内容时,笔者在教学中导入了中西方不同消费观的内容,这种以教材为基础来进行拓展的文化导入,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实用性原则。本原则主要指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导入内容,通过不断地练习,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适度性原则。首先是材料的适度性,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文化导入时,内容应当是一些主流文化,比如打招呼,社交礼仪和节日文化等;其次则是教学方式的适度性,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及理解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拓展,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四)比较性原则。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的不同之处,因此在进行文化导入时要让学生意识到其中的差异之处,同时要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发现两种语言结构及文化背景的不同。
教师可以将所讲课文中涉及到的西方文化知识提前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先进行收集和整理。第二次课时,也是由学生先进行课前陈述,教师根据学生所讲西方文化再进行补充和说明。比如笔者在讲述《新航标职业英语1》第一单元第一课《在机场接待外宾》(M eeting Foreigners at an Airport)时,会让学生从问候称谓、内容、禁忌以及句式四个方面提前搜集有关西方的问候文化,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ppt进行课前陈述。这样的课前陈述一方面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口语;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课前主动搜集资料对相关文化背景会记得更牢,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
词汇量的多少是学生提高英语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讲解词汇时不仅要将词汇的具体的用法以及固定搭配告知学生,还应当将本词汇背后所包含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比如peacock,汉语译为孔雀。孔雀在中国人眼中是一种漂亮的动物,它代表着吉祥,尤其当孔雀开屏时,中国人认为可以带来好运,因此这是一个褒义词;然而在英美国家,孔雀则有自大,傲慢等含义,是一个贬义词。再比如peasant,汉语译为农民,在中国,农民是一个褒义词,指的是从事农业活动的人,而在西方,peasant一般指的则是未接受良好教育的粗人,是一个贬义词。在讲解词汇时,加入文化背景,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兴趣,而且学生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单词的含义,进而加深记忆。
中西方文化一直存在着差异,而这一差异之处正好也是文化导入的切入点。比如以笔者所讲的《新航标职业英语2》为例,此书第二单元主要内容为社区文化,在讲到这一课时,笔者将美国的社区文化和中国的社区文化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学生认识到中美社区概念以及社区服务内容的不同之处,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也可以对英语某一文化体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也是高职英语进行文化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方法。
由于在日常交流中,学生非常容易出现交际错误,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口头训练,而训练的最佳方式则是在课堂上创建特定的交际情景,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减少语用错误,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比如《新航标职业英语1》第一单元就涉及到礼仪及如何与西方人打招呼的问题,中国人见面经常会说”吃了吗”或”去哪儿呀”,表现得非常热情,而西方人很多情况下会说”how are you?”或一句”hello”。笔者以情景教学法为基础,让学生以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并要求他们角色扮演,将问候过程表演出来,在练习中不断巩固,从而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
现如今,英美电视剧及电影在中国非常流行,而英美影视剧的盛行为学生又提供了一种学习英语、了解西方文化的途径。并且影视剧中生动的画面和动听的声音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由于影视剧时间过长而上课时间又有限,因此教师在进行文化导入时需要有选择地播放,切忌从头放到尾,选择相对应的片段即可。比如当笔者讲到餐桌文化以及礼仪时,笔者会将英剧—《唐顿庄园》中有关餐桌文化和礼仪的内容进行放映,学生通过观看此片段来了解西方的餐桌礼仪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语言的学习并非一蹴而就,除了课堂教学,课后也应当继续进行练习,英语第二课堂则为学生提供了又一个了解西方文化的平台。第二课堂的形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可以通过英语角进行口语练习,也可以通过学校设立的有关英美文化选修课进行学习。笔者则是通过网络,在线上对相关英美文化进行补充。因此第二课堂的设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而且在对学生课后学习英语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不论学习哪门语言都不能忽视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知识。所以高职英语教育必须导入文化,文化的导入不仅能让高职学生在交流时正确地说出英语,与此同时还能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而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正如前文所说,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如鱼水一般,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