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黎 (南宁师范大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精神需求,用学习艺术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精神生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歌唱艺术在艺术门类中受到热捧,声乐教学是培养优秀声乐表演者和教育者的特色学科。在我国声乐教育家们几十年的努力下,声乐教育教学已经被列入各高等院校的重要学科范畴,已经形成完善的声乐教学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声乐教学的艺术成为声乐领域炙手可热的话题,也越来越受到声乐从业者的重视。目前,在全国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都设有音乐系,社会上的音乐培训机构也层出不穷,声乐变成校内外音乐类学习最受欢迎的学科之一,声乐的教学的基本要素与声乐教师素养成为声乐领域常常探讨的内容。
声乐演唱的过程是呼吸的气流冲击声带使声带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身体的各共鸣腔体把它扩大和美化,才能而形成悦耳的歌声。在声乐演唱中,呼吸、发声、共鸣这三者是同时出现的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某一个要素单一存在,都不能达到歌唱的最佳效果。只有良好的呼吸、发声、共鸣与准确的歌唱语言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存在才能使歌唱优美动听,使声音更具有美感和艺术性。声乐教学中也常常围绕这四个基本要素进行训练,四个基本要素的训练缺一不可,四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也是声乐教师应该考量的内容。
呼吸是歌唱中的重要要素,声乐教学中有句古老的教诲“谁懂得呼吸的奥秘谁就懂得歌唱”,阐明了呼吸在歌唱中是极其重要的。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和支持力,在声乐中常说的气息指的也就是呼吸,生活中的呼吸与歌唱中的呼吸都需要把空气吸入身体,但是歌唱的呼吸与生活的呼吸却是有区别的。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呼吸,在无意识中循环着一呼一吸,若是没有呼吸,人就不能生存下去。不管是醒着或睡着的时候,不需要去想着怎样去呼吸,就会很本能的吸进来、呼出去,循环往复的呼吸着。歌唱中的呼吸则是需要有意识的控制着,要随着不同乐句的长短,根据情绪感情的喜怒哀乐变换着呼吸。因此,在歌唱中的呼吸是理性的,有意识、有目的、带有技巧性的呼吸。需要吸入多少空气,呼出多少空气,是快速吸入还是慢速吸入,是均匀呼出还是快速呼出都取决于作品本身和演唱者如何表达。
声带是歌唱中唯一能够发出声音的身体器官,也就是发声的声音来源。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高声部还是中低声部,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凡是健康的嗓子都有两种机能,一种是自然状态下发出实在真实的真声,另一种是发需要稍有意识地控制的假声。在歌唱中,这两种机能需要相互配合,不能单一使用,任何一种单一机能的发声方法都会让嗓子出问题,真假声的配合是声乐教师给学生训练的一大教学板块之一。一般来说,唱低音用真声多一些,唱中音区真假声混合使用多一些,唱高音区则用的假声多一些。假如唱高音区使用过多的真声,就很容易“上不去”,会出现听起来、唱起来都很费劲的现象。唱低音时使用过多的假声,就会产生声音“发虚”的音效,歌唱中真假声比例失衡是声乐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因此,在歌唱中要注意不同风格、唱法的作品,真假声的比例就需要进行适度调整。
共鸣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共鸣是声音的美化器和扩音器。在歌唱中,声音发出需要经过共鸣腔体才能使得声音更饱满。假如把演唱者比喻成一个弦乐器,声带就像是琴弦,琴弦发出声音,但是没有琴箱作为共鸣,琴的声音一定是单薄刺耳的,琴箱就是这个乐器的共鸣腔体。歌唱者也是一样,假如只是喉咙使劲使得声带发出声音,没有打开共鸣腔体,声音也是一样缺乏美感。歌唱中常用的共鸣腔体有胸腔、鼻咽腔、头腔等,演唱者要根据音乐作品和音色选择不同的腔体。在完成一首作品的过程中通常会在三个腔体来回切换,也有三个腔体同时使用的,是全通道的共鸣状态,这需要演唱者保持打开腔体的积极性,就像是为歌唱让出的一条声音通道。
腔体也就是歌唱者身体的各个部位,声带发出声音需要靠腔体共鸣把声音扩大和美化。一般来说,低音需要的胸腔会多一些,演唱时需要合理运用,中高音区需要的鼻咽腔和头腔就会多一些,这时很好地打开上方腔体通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共鸣是决定音色好坏,音色变化的重要条件。所以,在歌唱中不能只打开嗓子眼,也要调动身体的积极性,灵活地运用身体的各个腔体。只要腔体打开了,呼吸也就不会那么浅而单薄了,声音就能随着腔体的打开达到深度呼吸,通过腔体共鸣得到最佳扩大和美化效果。
无论是中文作品还是外文作品,语言都是歌唱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要素。歌唱的语言主要是把元音唱好、唱准。在人类的语言中由两种音构成,一是元音,又叫母音,二是辅音。在歌唱中能延长的音,基本上都是元音,只要出声音就有元音的存在,元音语言中的重要部分,在歌唱中更不能忽视。在歌唱中有五个元音,分别是a e i o u,这也是在声乐教学中为什么练声曲都会围绕这五个元音字母练习的原因。演唱者正确地把握元音的发声状态和准确的歌唱语言就成功一半了,在歌唱中既要清楚地演唱元音,又要使声音得到充分的共鸣,就要保持使歌唱语言与呼吸、发声、共鸣都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协调这四个要素是声乐教学中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下才能达到的良好状态,使五个元音既要唱清楚,又要形成发声位置的统一。
声乐教师在给学生进行声乐训练的时候,对学生音色、音区的定位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中声部的声音就应该对其进行中声区的声音训练,选择的作品也应该是对应中声部,而不是一味追求作品的“大”和好听。高音的训练也要讲究循序渐进,也不能只求高音的练习,忽略中低音区的练习。这就需要声乐教师具有对声音准确定位的能力,判断学生是属于中音音色还是高音音色,女生是抒情还是花腔,男生是抒情还是戏剧的声音。有好的判断能力才能对学生的嗓音进行定位,没有正确的声音定位,就不会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歌唱问题的方法。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歌唱也是听觉的艺术,从事这项专业的人,能不能对声音进行准确的声音鉴定,对声音的细微之处进行分辨,是声乐教学成功的关键。歌唱既要有动听的声音,也要有真挚的情感,声情并茂才能扣人心弦、打动他人。唱歌就是要感动他人,温暖自己,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声音正确定位才能引导学生付之以情。所以作为声乐老师,不仅要自己唱得好,还要具备对学生的声音进行准确定位的能力。
作为老师尤其要注重听觉训练,因为不只是判断一个学生的声音,是同时教若干学生。对不同的学生不能太过于依赖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在声乐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师用自己往常的经验对学生进行教学。每一个学生在歌唱的时候出现的现象是不一样的,应当设身处地的为每一位学生着想,分析他为何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发声现象和问题,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当教师把自己某一经验用在了千差万别的学生们身上,这对于声乐教学无疑是一种阻碍,很难让学生取得很大进步。对于初学者使其明白声学原理,从基础发声开始练习,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就要考虑什么样的声音状态和作品最适合他,怎样能把有基础的学生好好雕琢,使之成为一名成熟的演唱者。每一个人不是只能唱一种声音,根据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声音条件和本身最舒适的声区与音色,正确对待学生本身的特点是极为重要的。
声乐教师是一种能兼顾舞台还要站稳讲台的职业,不仅需要自身的专业能力过硬,还需要具备声乐知识准确的传授能力。扎实的专业能力是指精通声乐的理论知识、演唱技能和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都是属于声乐老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掌握声乐的理论知识,能指导对嗓音艺术培养的实践,才能引导学生科学运用嗓音进行歌唱。自身拥有精湛的演唱技能、科学的发声、艺术性的歌唱体验才能引导学生走向歌唱艺术的正确道路。钢琴即兴伴奏是声乐教学中必备的基本技能,学生在发声训练和歌曲演唱中,声乐老师都需要为其弹奏钢琴伴奏,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是引导学生融入声乐作品的重要因素。因此,一位合格的声乐老师应是不仅自己唱得好,还要充实自己声乐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唱技能和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拥有扎实的专业能力才能推动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声乐教学中,大多时候都要靠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歌唱进行指导,使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能帮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讲授的知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反之,模糊不清、词不达意必然会让学生造成误解,不能很快理解教师的练习意图,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可能会使学生走上不必要的“弯路”,甚至失去对声乐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歌唱是一个技能性强的学科,技能的运用需要有科学而系统的理论作为支撑,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讲解十分重要,如何把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用最简单的方法讲述,运用准确的教学语言让学生理解,是每一位声乐老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声乐教学中,教师占重要的地位,教师的引导跟学生的学习成果有直接的联系。如何让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学习到正确的发声,如何演唱好一首作品,都离不开声乐老师的指导,这需要声乐教师有很扎实的教学能力,也要深入理解歌唱中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这些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把最基本的内容有效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其内涵,这是成功教学的基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储备,还要与时俱进研究现代声乐教学的实践成果,进一步提升教学修养和教学基本素养,是每一位声乐教师应该尽到的责任和义务。只有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中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和探索专业技能,才能更好的教会学生,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时代对音乐教育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年轻的声乐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对国家的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演唱与教学水平,国家的声乐教育事业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