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
——笔谈舞蹈与杂技的融合创新

2020-12-07 12:53山西省长治市杂技团
杂技与魔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杂技技巧舞蹈

文︱(山西省长治市杂技团)

舞蹈与杂技皆起源于民间,是人类对自身形体认识的结晶。二者既有积淀深厚的艺术内涵,又有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既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又有很强的参与可能;既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又有迥然不同的个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观众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当今各类艺术形式相互影响、吸收、借鉴、融合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逐渐形成了一种日益明显的趋势。身处这样的大潮之中,杂技和舞蹈这两朵姊妹花也借势各放异彩、争奇斗艳。本文对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作简要分析,并对它们融合的可能性作粗浅探讨,或许会对它们在未来创新道路上的前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舞蹈,作为人类的一种形体艺术,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出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可以运用自己的语汇来塑造人物、构建情节、传递情感,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特别属性和表现手段与其他的艺术门类区别开来。杂技,其主要表现手段从传统而言是演员靠自己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动作,同时借助技巧、道具、造型等要素来成就惊险奇难的、常人难以完成的艺术表演。在众多艺术门类中是一种极具个性和特质的表现形式。

舞蹈与杂技同为人体艺术,载体是一致的,但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相对来说,杂技之对于“演”而言,成分较弱,其主要的“核”是“技”,虽说技术技巧也是来源于人类的生活实践,但更加提炼化、复杂化。杂技在完成作品表演时需要有稳定的技术发挥和冷静的处理心态作为依托,杂技表演者不能过度地表现人的个体情绪和复杂情感,杂技的沿袭传承过程中也未过多着色于情节和事件。它主体突出的是高难度技巧表演中的险、惊、奇和表演者的勇敢、智慧、坚韧的品格,直接呈现的是惊险的技巧和常人难以实现的高超技艺,给观众以强烈的感官冲击和心理震撼,具有不可比拟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舞蹈则侧重于“演”,用肢体语言来表现生活、思想感性和精神风貌。舞蹈所表现的肢体语言来源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包括喜怒哀乐和体貌动作。相对杂技来说,它是广泛的、性格的、概括的。舞蹈表演者所表现的对象也主要是“人物”,再就是舞蹈作品在表现“人”或“人化的自然”时总是会融进舞者的情感因素,它绝不是生活元素的自然翻版。“以情动人”是舞蹈艺术的特征之一,即便是非叙事性的情绪型舞蹈,表演者也常是置身于概括了的时代氛围之中,见景生情,寓情于景,进而情景交融地创造出诗的意境和鲜活的舞蹈形象。

由此可看出,舞蹈和杂技之间有着“演”与“技”的差异性,同时二者所表现的对象和审美视角也存在着差异。

随着时代的前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需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杂技和舞蹈经过各自漫长的时空变迁后行至今时,成为当今艺苑中相映成趣的奇葩。但是作为具有教化、引领、慰藉人们精神文明发展需求的艺术作品,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生存本领,拓宽放大自我发展格局,才有可能在新时代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需求。杂技和舞蹈艺术之间本就有着深远的不解之缘,处在当下,我们更能寻觅到此二者日益明显的融合趋势,它们虽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不难看到在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中出现了把舞蹈所讲求的“美感”与杂技所表现的“功夫”有机结合后,实现了舞蹈的杂技化与杂技的舞蹈化。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实践证明,遵循艺术发展的规律,既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既借鉴外来文化又力求本土化,可以有力推动杂技、舞蹈等艺术门类的创新发展。而今,杂技已不单单是一味追求技术,而是努力创造更加完美的形象和意境,使之综合成既有高难度的技巧,又有完美的表演艺术的结合体,令观众体验到更多的美。目前,在许多成功的节目中不难看到这一理念的贯穿。如在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比赛中,山东杂技团的《草帽》节目就创意了一组“迈克尔・杰克逊”的群体,他们舞步矫健、草帽飞舞、踏着强劲有力的节奏,呈现出一个炫目动感的“摇滚杂技”,使人们对流行音乐天王的认同感和传统杂技技艺的认知碰撞出新奇的火花,带来新奇的视觉感受,让这样一个传统杂技当中的“出手活”焕发出新的光彩,备受观众赞誉。再如杂技《芭蕾对手顶・东方天鹅》中,芭蕾舞的浪漫和杂技的惊险珠联璧合,芭蕾舞的表演空间从地面延伸至空中,幻化成高难度的“肩上芭蕾”,带来令人震撼的视觉冲击,让我们看到舞蹈与杂技艺术融合出新的巨大潜力。舞蹈的各种形式表现在杂技节目中,为观众创造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进而使杂技节目的编创既能反映出深刻的思想内容,又能塑造出多样的艺术形象。

同样,舞蹈发展至今,在用自己的语汇编织作品时,也越来越多地从杂技中寻求突破和以超越原有状态的技术来烘托内容,而这样的选择也确实为舞蹈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视觉冲击。如2009年春晚的舞蹈《蝶恋花》,节目的开局就是演员饰演的“蝴蝶”从环状的“茧”中挣脱出来,这一过程中明显地借鉴了杂技“吊环”的技术,贴切地表现出破茧而出的蝶与栖身安眠的茧之间缠绵的依恋感,为节目增添了一丝梦幻的色彩。还有诸如曾轰动舞坛的军旅舞蹈《穿越》中令人咋舌的翻腾跳跃和不可思议的身体角度倾斜,都有一种舞蹈技术的杂技化追求。再如山西省舞剧精品《一把酸枣》中的枣林舞段里,在双人舞的托举中也不难发现杂技“对手顶”的痕迹……

无论舞蹈还是杂技,归根结底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们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同步的节奏,与人类的实践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创新虽然给艺术注入了新生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也要意识到,作为舞蹈艺术和杂技艺术的传承者,应该加大自身综合能力培养的自觉,不断自我提升,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理性的、哲学的认识,这样才不会在创新的过程中迷失。试想舞蹈若一味地追求技巧的高难、堆砌,却忽略人物形象塑造、情节构建、动作发展;杂技若过度注重形式新颖、包装奇特,却抛弃高超的技艺、踏实的训练、道具的研发,那么它们在观众眼中还会有什么价值?观众心中的审美期待该如何弥补?

所以,杂技亦或是舞蹈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都应该抓住自己的根本,立足本体,守正出新。不忘本来才能开启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创新是基于继承本来和借鉴外来而进行的创造性转化,是厚积薄发基础上另辟蹊径的再造。我们一代代广大的舞蹈、杂技艺术家应该心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忘初心、不失定力,在前行的艺术道路上携手并肩、互学互鉴、兼收并蓄,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杂技技巧舞蹈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网上点外卖的7个技巧
学舞蹈的男孩子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舞蹈课
指正要有技巧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提问的技巧
老鼠演杂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