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时,同正在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的师生们亲切交谈。他强调“要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为我们上好思政课指明了方向与道路。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招收的学生年龄为7-12岁,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期。入学后身处全封闭管理的学校环境中,最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和培养,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上好思政课。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笔者在教学中有一些感受。
思政课是一门能触动学生思想的政治课程,可是许多时候,教师在台上认真地讲,学生却感觉枯燥无味。思政课的教学要有实效,一定着眼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出发,从耳熟能详的生活素材入手,将抽象、难懂的理论转化为形象、浅显、易懂的分析。例如,在讲《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这部分内容时,我通过中国与美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的现状对比,揭示过度自由的危害。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提高了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同时强化了对祖国的认同感。
“师欲善其教,必先善其言”。思政课的教学语言要趣味横生、循循善导。我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面对理论性思想性强的思政课,学生往往不理解、黯然无神。所以思政课教学不仅内容要贴近生活,语言也要尽可能通俗化生活化。授课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不仅要追求科学性、条理性和逻辑性,还应该注意讲究生活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讲解理论知识点时,切合时宜地引用名人名言、民谚俗语、网络时尚语言等,特别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讲“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时,我借助网络上的一则段子,提起学生的兴趣。我把理论知识点通过借助段子给学生们讲解,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点,还受到了“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教育。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尽力创设愉悦欢快、兴趣盎然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疲倦,强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汲取知识的同时内化信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思政课教学承载着铸魂育人的重大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应该注意从多层次多方位进行观察分析,师生之间结成互教互学共同成长的学习共同体。思政课堂务必摆脱传统的政治说教,侧重活动探究,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教学方式。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和学生共同观看视频,以“抗疫精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对“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有了深刻的认知。学生纷纷发出“此生无悔入华夏”的感叹。看到众多医务工作者、科研专家、党员干部、广大基层群众、志愿者面对疫情逆行而上,同学们深切感知到民族精神,感受到家国情怀。同学们表示要学习英雄的敬业精神,在训练中不怕吃苦,用所学回馈社会,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讨论中感悟,在思考中锻炼,抽象的理论深入浅出,不单单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还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而又不感到枯燥无味。
思政课还要主动找寻公共基础课程里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采取融汇渗透的形式,将“思政课程”科学转化为“课程思政”,公共基础课程与思政课程在目标上同向,在行动上同行,外化于形内化于心,使学生不断地升华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