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欢
(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区双塔镇中心小学,辽宁 大连 1160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其实在我们教学中我们总是一味的传授学生们课本知识,经常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认识到以学生为本,才会在课堂中无法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到底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出现的问题呢?
学生发展由于环境和遗传的因素,会有很大的差异性,这让老师们就必须学会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们兴趣,爱好,特长,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各自的特点,在语文课堂中,我们总是让学生们展示读,在学生读后,老师要抓住他某一闪光点进行点评“你的音色让老师都羡慕,”“词语的语调你读的好准!”等等一系列针对个体学生的评价。在朗读中一旦出现错别字,发现的同学赞赏他对词语掌握的能力。甚至在前面同学读完后,并提出让其他的同学继续读,比比看谁读得好,这会让部分同学失去信心,让参与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们无法做到全部一致的做到完美,又何必让学生产生你强我弱的心理呢?每个人都是特别的存在,学生只要理解内容,将自己感受的通过读表达出来,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让每人都有机会表现自己的特点。
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学生一旦说出不同于标准答案的内容,不要马上进行否定评价,也要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所谓的激励评价并不是说一味地表扬。在一次《自然之道》的课文学习中,我问同学们:“学完课文后,同学们想一想到底什么是自然之道呢?”同学纷纷举起手来,我让其中一名学困生回答,他给出答案“是幼龟不用游客帮助,靠自己能够度过危险,人们帮助了幼龟却是伤害了他们!”我听后并没有马上做出评定,我对学生们说:“他说得好详细,到底有没有道理呢?”贴近答案的观点我们只要进一步指引,不能对此进行否定,“幼龟的做法是不是自然之道呢?”,另一名中等生想到了,“这就是自然界的规律!”“为什么呢?”“因为不仅是幼龟其他的动物都有着自己的做法,自己的规律!”最终我们将自然之道定论为自然界的规律!遵循自然界的规律,不能用自己的想法想当然。以激励为主但并不是不批评,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不能不论对错一味的赞赏,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但就是要讲究方法,找到其中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这样的答案我们不要马上对学生答案进行评定,而是适当地进行点拨和引导。
在当前语文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越来越重要,可是正因为如此,让学生尽情的读,让学生畅所欲言,但是在学生回答时,很多老师其实并没有真的认真倾听学生,而是在思考自己教学问题,导致学生在朗读或者回答后,老师就是说“读的真好!”“回答的不错!”到底好在哪里,到底哪里回答的是准确的那?这成了当下老师们大多存在的问题。一次次缺乏倾听,真情的评价,让学生对课堂评价不再有兴趣,降低了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老师在学生朗读后,评价学生“读的让人感动,说说你在哪受到感动了呢?”结果学生却并没有回答出到底是因为什么感动。让课堂一度的尴尬起来,其实不是学生没有找到,而是学生根本没有感动,在朗读中,老师也没有认真聆听,缺乏真诚,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够客观,自说自话的情况让学生们无法得到客观的评价。想要做出恰当的评价就需要老师学会倾听,课堂中彼此的倾听是提高课堂效率重要因素之一,认真倾听学生的话,清楚学生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从中提出对学生正面引导的评价,否则你的评价只会是浪费了课堂的时间,也无法发挥出课堂评价的作用。
总之,学无止境,随着课堂教学中不断的转型,老师们同样是需要是不断的发现自身的问题,从而在一次次教学实践中找到应对的方法。 评价与教学有着相同的地位,有时甚至比教学更具有艺术价值。有效、恰当的课堂评价,使人如沐春风,学生能在你真诚的评价语言中不断进步、发展。在语文课堂中,利用好评价语这一催化剂,吸引住学生,黏住学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形成积极,主动,民主,平等的课堂,实现师生情感的交融,最终达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