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
(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治安保卫处,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0300)
基层党建工作是我国现阶段党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之一,与新时代党建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密切相关。当前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提高党员素质,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内容,加快基层党建新局面开创步伐,一些基层党组织守旧的基层党建工作方式毫无创新,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与前进的步伐。结合党建工作多年实践经验进行探讨,社会治理需要由创新的、科学的、与时俱进的基层党建工作来引领。全面落实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近年来, 各级都明确“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我们党的影响力与战斗力与基层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只有努力落实并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优势,为党的全面建设打好基础。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主要从政治资源和组织配置两个方面进行。从政治资源角度而言,主要包括社会价值和思想的引导,具体可分为价值引领、政策制定和干部选拔制定管理。从价值引领而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理念、经济模式、社会愿景等方面都引领中国人民的改革与发展事业,享有极高的政治威信。在政策制定方面,中国共产党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政策制定的主要推动者,通过政策制定把自己的价值引领能力具体化为政策能力。干部管理是把党内最优秀的干部输送到各级政府机关,确保党对政府决策和执行过程的政治领导。从组织配置角度而言,主要分为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两个方面。组织覆盖是指通过党组织系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在公有部门和非公有部门中的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普遍发展党员和建立基层党组织,对各种社会治理服务资源有较强的整合能力和便利条件,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的进步。工作覆盖是指党要在整个社会中普遍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塑造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导广大群众向党组织靠拢。
当前,部分基层党组织推进社会治理进程中难以正确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忽视基层党建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引领地位。部分基层党组织认为基层党建工作涉及的对象就是基层党组织自身,而社会治理工作更多强调的是以社会为主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的完善,二者关联性不强。这种认知极易导致基层党建“固步自封”,在变化迅速的社会面前,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无法满足社会治理的需求,更难以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引领作用。第二,将党的领导等同于社会治理,压缩甚至挤占了社会组织的发展空间。当前部分基层党组织认为只有基层党组织对基层事务进行全面的控制,社会才会有序稳定的运行社会治理,甚至出现了党组织“包办”、“替办”事务的现象。其结果是基层党组织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没有换来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甚至会可能损害党的公信力。以上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都是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无法准确地定位自身。
“能级”原是物理学中的概念,将其运用到社会科学中所产生的理论成果可以称之为“社会能级论”。能级的内涵是指在宏观社会网络中,每个个体或每个组织都会有自己的网络位置,而决定这个位置高低的是个体或组织所拥有总资源数量的多少,数量越多,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就会越大,能级就会越高。在整个社会治理的网络中,基层党组织掌握着较多的资源,但部分基层党组织所处的能级并不高。究其原因在于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差,影响力弱化,资源无法被最大化利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深入,部分基层党组织无法及时创新发展,其功能逐渐被虚化、边缘化,组织涣散,领导不力,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的内部构建缺乏科学性,职责划分不清,机构冗杂臃肿,办事效率低下,统筹协调能力欠缺,难以有效领导社会治理。部分基层党员干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党性修养不足,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思维僵化,“新问题”用“老办法”解决,新本领缺失;民主意识不足,热衷“领导决策”,不听取群众意见,引发群众不满,导致党群关系紧张。无论是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落后,还是基层党员干部素质不高,都会导致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不足,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能级低下。
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领头雁”,要始终坚持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好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明确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领导性。作为党的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处于核心地位并承担着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领导职责,发挥着把握社会治理发展方向的政治刚性作用,保证了推进基层社会建设的正确方向,可以及时消弭社会基础中影响党执政的负面因素,扎实扩大党在基层群众中的整合能力。为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党委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各级党委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二要明确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的主体性。在多元主体社会治理模式下,除了基层党组织之外的各类社会治理主体,还包括各类基层政府组织、自治组织以及新型经济组织和民间组织。当基层社会的各个利益阶层、团体在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基层党组织的职责决定其能够及时有效地发挥好协调、整合的作用,从而起到了社会和谐发展的引领者的作用。
社会的治理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的组织网络基础。完善党的组织网络是社会治理创新中党组织发挥统领作用的基础。为此,要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夯实社会治理创新中的组织基础。要坚持以创建、调整和优化为手段,积极探索更加务实管用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组织体系,增强基层党组织对各种社会力量的统筹、整合、引领和带动作用。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指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把服务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的一种基层组织模式和工作形态。加快基层党组织职能转变,着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转型,真正使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转型发展大局、服务社会治理创新等重点工作上来。坚持民生优先的导向,把主要财力用于改善民生,每年确立实施一批“民心工程”项目;坚持服务为先的导向,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改善民生中的政府主导作用和群众主体作用,把解决好上学、就业、就医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问题作为各级党组织的头等大事,切实抓好抓实。建立完善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广泛开展全程代办、政策咨询、困难帮扶、纠纷化解等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以党建带群建,让人民团体回归群众属性,增强其在群众中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
制度建设是社会治理工作中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提升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水平必须以科学的制度作保证。一是深化联系基层制度。普遍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定期开展集中下访、驻点调研等活动;结合党代会代表任期制,督促和引导党代表联系服务基层,及时反映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畅通诉求表达。二是建立舆情引导机制。按照建管并重原则,切实加强各类党建网站建设,拓展党组织网上活动空间,主动发出声音,强化主流言论;建立网络舆论搜集、研判、处置机制,增强党员干部应对网络舆情的敏锐性和有效性。三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纳入基层党建目标考核,积极探索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社会治理履职情况考核办法,把社会治理绩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以考核导向引领政绩导向,形成科学的发展导向。
总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激发基层党建活力,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组织发展、人民群众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新时代党的政治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引领社会治理的创新,就要理顺两者之间的逻辑联系,准确把握基层党建的定位问题,深入探索“共治”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延伸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积极推动“互联网+基层党建”进程,开创社会治理创新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