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园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9)
涂子沛在《大数据》中使用大量章节深入浅出的表述了大数据己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正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强势态度改变我们的政府。
程学旗、李国杰提出:网络,信息技术,人、机、物高度融合的三维立体时代的整合,在看似和谐的布局下波涛暗涌,复杂多变、各类数据相互撞击,相互影响,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3]。
黄欣荣基于思维变革的角度,提出大数据从本质上说就是一场复杂的思维变革,因此我们的思考应该在数据平等的基础上,从整体系统出发,关注数据的相关性、多元性和动态发展性。
无论从市场还是从政府来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早已势不可挡,首先就体现在人们对于大数据观念的变化。从遥不可及到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不仅要依靠大数据发展市场和经济,更要应用它来为人民服务,为更多人服务。
刘靖华提出政府行政决策创新分为观念、制度、技术三方面的创新。在关于政府行政决策理念的创新上,李霖认为,“大数据思维”这一理念的深化有助于推进政府行政决策理念的改变,使政府致力于满足公众的需要,更好的服务于公众;关于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方面,丁宇提出我国决策体制向法制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有助于提高我国的行政能力。尽管国内对政府行政决策创新的研究较少涉及到利用大数据,但无需置疑的是现有的研究成果为笔者展开“大数据时代政府行政决策分析”贡献了重要的基础和启示。
传统的政府决策方式都是个人或团体做出的决定,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不科学性,但如果争取应用大数据技术作为行政决策的数据支撑,加大了行政决策当中的实证主义因素,使得决策结果更加有说服力。但有时大数据技术的过于数据化和刻板被人们诟病。如果能将人为决策的灵活和大数据技术的科学化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优化决策选择,提高决策普惠大众的概率。
徐继华和冯启娜在《智慧政府》一书中首次将大数据与政府管理相结合,主张政府管理者应具备大数据思维。通过对数据的挖掘、整合、分析,管理者可推测出公众的公共服务需求,从而提供更加人性化、回应力、高品质、高效益的管理与服务,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王克照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政府建设中的应用发展方向及趋势进行了重点阐述,并在智慧政府建设中如何应用这些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旨在通过创新理论方法指导政府改革实践,逐步总结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政府建设之路。
智慧政府又是这几年热度比较高的公共管理类词汇,其在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又向前推进一步,但他们不是两者单纯的结合,而是在点式事务处理结构体系上的变化,由一维到二维,再由二维发展到三维的变化。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我国政府正试图向智慧政府的方向发展,大数据无疑在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要从认知型大数据应用理念中解脱出来,从更广阔的大数据视野出发,更开放、更创新地看待大数据应用。看到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有利一边,也要思考它是否会给我们带来不利的一面。
仇立平认为以下几种风险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一是大数据+智能化提供的精准服务和个性化管理将有可能加剧阶层固化;二是城乡信息化发展非均衡将会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化程度;三是政府在大数据社会治理下可能出现对治理的技术依赖:懒政或“勤政”(不作为和乱作为);四是缺少法律监管的大数据容易滋生新的腐败;五是大数据+智能化下的社会治理有可能回到传统的政府“管制”。胡珏稀认为大数据与行政管理的结合尚在萌芽阶段,缺少法律保障和信息权限设置,大数据的信息安全存在隐患;政府在运用大数据作为技术支撑时专业技术人才和各项应对机制的缺失,导致大数据技术的掌握存在问题,舆情爆发危机应对不当。
孙悦新提出大数据作为一种信息资源与治理工具,在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风险与挑战。大数据技术的内在机理欠缺产生治理风险。
但我认为大数据技术本身是不存在优劣之分的,它只是人们可以利用的一种工具。在善治政府的措施里它等于为政府插上了翅膀,推进民主化的发展。但不善于应用其的管理者手中他将会把丑恶放大,加剧贫富分化促使阶级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