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润宇
垣曲县属于山西省运城市,地处山西与河南的交界处,东接河南济源市, 北与绛县毗邻, 西接闻喜, 南隔黄河与河南新安、渑池县相望,因此垣曲方言与周边方言在某些特点上有相融之处。垣曲方言属于山西方言南区,通常认为属于北方方言中原官话汾河片绛州小片,其与晋南各县方言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因中条山的阻隔,又与晋南话迥异。垣曲方言中有一个特殊语气词,与表示不定量的量词“些”属于同音同形词,在其方言体系中,二者都读作“些”。语气词“些”是垣曲方言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之一,在垣曲话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表达的语气丰富多样、灵活多变。本文将从句类的角度,对垣曲方言中语气词“些”的用法进行分类描述,并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其演变过程。
“些”主要用在特指问句末尾,表示疑问语气,使用的前提是曾经已经获取过答句中的信息,需要再次进行确认或是再次询问,这种问句总体为升调。例如:
1.他是谁些?
2.老王有啥事些?
3. 他是哪垛哪里人些?
4.你屋家有几口人些?
5.你说啥些?
“些”常与“要”“要是”连用,位于句子末尾,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如果……了呢?”含有“如果V 了怎么办”的意思,语气带有挑衅的意味,说话人对自己的话充满信心,常常用于反驳、驳斥他人,甚至以此来赌输赢。例如:
1.你敢说他哥没结婚?要是结咾些?
2. ——这个今天不下雨啦。
——要下咾些?打个赌吧?
3. ——那不是语文老师吧?
——就是!要是些?
——要不是些?
一般用于祈使句末,表示祈使语气,根据语境的不同,有催促、命令的意义,如例(9)(10),还可以表示请求,如例(11)。
1.起开些,让伢都人家过去。
2.利索些!
3.给我把这按住些。
1.用于句首状语之后
单纯表示提顿,有强调、引起注意的作用。例如:
(1)本身些,你认个错就没事啦。
(2)按老规矩些,你就不该这样办。
2.用于一般名词后
表示对多种情况的完全列举,也有对照的含义,且内容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例如:
老大些,是个木疙瘩;老二些,成天就知道在外面疯耍。
3.用于假设分句之后,表示假设
“些”用在假设复句的第一个分句末尾,表示假设的语气,通常情况下,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的话”,如:
(1)早知道些,我就不来啦。
(2)要是我些,早就去啦。
(3)我要有钱些,早借给你啦。
(4)知道你没这本书些,我肯定也给你买一本啦。
(5)要不些,我还得寻旁人。
在这些复句中,经常要使用假设连词“要”“要是(不)”,或者“早”,第二个分句结尾一般也要用“了”“啦”等语气词与之呼应搭配。语气词“些”在这里主要是反映说话人的情绪,或是对现状的不满,如例(1)(2);或是为自己辩解,有时带有不服气的语气,如(3)(4);或是表达一种庆幸,如例(5)。
除此之外,在假设复句中,另有一些语气词“些”,在句中相当于“吧”“啊”主要功能是表提顿,如例(6),有的还可以加强语气,如例(7)。
(6)说些,就是没啥说;不说些,觉着跟不亲样。
(7)我就是再不好些,也比他强。
4.用于时间分句之后
“些”与时间词、表示时间的名词、动词一起构成句首时间状语时,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与普通话中的“……的时候”意义相近,如:
(1)老以前些,人都没见过这些东西。
(2)年时去年些,他还没得病哩。
(3)我都我们上学些,就没见有啥压力。
(4)走半路啦些,才想起来忘拿作业啦。
(5)从屋里家里走些,还没下雨哩。
但“些”也并非完全与“……的时候”相等同,因为,有时候,垣曲方言在“时候”的后面也可以加“些”,如:
(6)你哥小时候些,可能闹病哩。
(7)那时候些,啥吃得都没。
当句首状语表示时间时,往往也可以将两种时间里的情况对照着说,既可以前后两句中均使用“些”,也可以在后一句中用“啦些”,如:
(8)没出事些,他成天可张张狂哩;出咾这事些,一下悄不蔫蔫哩啦。
(9)年时去年些,这电脑还能对凑凑 合用用。这年今年啦些,阔里完全是不能用啦。
从语义上看,例(1)到例(9)都是说话人在描述曾经发生某件事情,可见,“些”在这部分的用法局限在过去的时间,表示已然,且常常暗含过去与现在情况的对比,从例(1)到例(3),以及例(7)都是如此。还有的不表示对比,而是为了凸显事发突然、出乎意料,如例(4)。
5.用于承接关系的复句中
在表示承接关系的复句中,“些”一般作为第一分句的句尾词,表示语气上的提顿,以引起说话人的注意,无实在意义,如:
(1)到那儿一问些,他早走啦。
(2)一看些,不行。
除了用在表示承接关系的复句中之外,与之相近的还有一例已经固化为词的表达,“这下啦些”,意思是“然后”,常常被用在口语中,连接前后的句子,表示顺承。
6.与其他语气词连用,构成“X 些”的用法
垣曲方言中的语气词“些”不但可以单独表示语气,很多情况下,还可以与其他语气词连用,构成“X 些”的格式。比如,可以将特指问句中的“些”替换为“来些”,上文中的例(1)到例(5)就可以表述为:
(1)他是谁来些?
(2)老王有啥事来些?
(3)他是哪垛哪里人来些?
(4)你屋家有几口人来些?
(5)你说啥来些?
相较于原本的句子来说,例(1)到例(5)表达的语气更加急切,疑问语气也更加强烈。
除此之外,还有假设复句中的“咾(咧)些”:
(6)我要知道咾些,还来问你咧?
(7)要是他上班咾些,这事就好办啦。
用在时间分句后的“呀些”“哩些”:
(8)我将刚准备说呀些,伢他就抢着说啦。
(9)正说他哩些,他就来啦。
这样的例子很多,在上文许多例句中也有出现,但要注意的是,“X 些”格式并不是两个语气词合用表达一种语气。实际上,是第一个语气词“X”先与前面的句子结合,然后才与“些”发生关系。例(1)到例(5)的“些”一般不可以省略,否则会使人感觉语义不够完整、流畅。例(6)到例(9)的“些”有时可以省略,句子的意义不会发生改变,但语气会显得生硬,不如加上“些”舒缓。一般来说,两个语气词连用常常会发生合音,如“呢啊”连读为“哪”,“了啊”连读为“啦”,但“些”由于是辅音开头,没有发生合音的情况。
《广韵》中有三个“些”字,一个在平声麻韵:“些,少也;写邪切。”一个在去声霁韵:“些,可也,此也,辞也,何也;楚音 苏箇切。”还有一个在去声箇韵:“些,楚语辞;苏箇切。”可见,麻韵的“些”本为量词,霁韵和 箇韵的“些”是语气词。王引之《经传释词》中提到,语气词的“些”以霁韵为正音,以箇韵为变音。因此,可以说,至少在中古时代就已经用“些”这一个汉字来记录量词“些”和语气词“些”两个词了,二者应当属于同形词。
“些”在宋代开始用作语气词,元代继续沿用,文学作品中也多有出现,例如:
1.娇痴却妬香香睡,唤起醒松说梦些。(辛弃疾《鹧鸪天》)
2.一槛风声清玉管,数枝月影到窗纱,隔帘时度暗香些。(朱雍《浣溪沙》)
3.但觉暗添双鬓雪,不知落尽一番花,东风寒似夜来些。(胡铨《浣溪沙》)
4.须不是我们带累你的,教我怎生可怜你。雪越大了,行动些。(《元曲选·灰阑记》第3 折)
5.家童来报高声说,兄弟在那些?(《元刊·死生交》第2 折)
上述例子中,“些”用于已然的事实时,表示对此事实的承认。用于未然时,表示委婉地敦促。“些”本是表示数量较少、程度轻微的不定量词,用于句末,不是指数量和程度时,就很容易虚化为表示敦促语气的语气词,比如“快些”,原本等于“快一些”,“些”表示少量,但“些”虚化为语气词后,意为“快一点儿呀”,含有催促的语气,这一过渡转变是很自然的。上文所举《灰阑记》“行动些”中的“些”就是由表量转为表语气的例子,这样的表达在元曲中也很常见。
除了基本的催促语气以外,伴随语境的不同,“些”还可以表示请求、商量、命令、责备等语气。由于后世不同的语音变体,先后也出现了“沙”“唦”“嗏”“煞”“嗄”“唼”等书写形式。到了清代,语气词“些”的使用已经呈现衰微的态势,如今,只保留在部分地区的方言中,除垣曲及周边地区以外,在关中地区、兰州和西宁一带也有类似的语气词,关中地区同样读作,兰州话是,西宁话为[sa],但在具体的使用上,仍然存在不同之处,有的学者将这些概括定为“些”系语气词。
“些”系语气词的来源可上溯至中古时期,经过历史上长时期的演变,如今仅在山西运城部分地区、关中地区及西北部分地区有所保留。通过对垣曲方言中语气词“些”的描述,能够发现其使用频率依然很高,且根据语境的不同,可以在句中表示丰富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