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让评论占据舆论制高点

2020-12-07 05:06:13毛霄云
传媒评论 2020年3期
关键词:衢州党报受众

文_毛霄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在全面、迅速、客观地报道抗疫动态的同时,专门成立了写作班子,撰写刊发了系列本报评论员文章,连续刊发23篇,每篇都纳入宣传部每日“全域发布”内容,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工作进程高度合拍,起到了很好的提振信心、温暖人心、指导工作、引导舆论作用,得到了当地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非常时期占据了舆论的制高点,充分展现了衢州日报作为一份地方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一、党报评论是非常时期舆论的“主心骨”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人民战争,在一级应急响应的非常状态下,受众被淹没在海量的碎片化信息中,迫切需要求证、判断,寻找一种安全感。

面对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内容的同质化,做有温度、有深度、有观点的新闻,无疑是报纸在与新媒体竞争中实现差异化突围的有效路径。抓住评论这一党报的拳头产品,在“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中起到联系高层和基层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用观点引领社会舆论的走向,用观点厘清碎片化信息的内在逻辑,在抗疫这样的非常时期更能起到社会舆论“镇静剂”和“压舱石”的作用。

首先,非常时期,通过评论传递权威声音是党报的职责。地市党报作为区域性主流媒体,在地方政治生活中地位特殊。上情下达不能只“照本宣科”;下情上传不能就“照单全收”。通过撰发评论,上接“庙堂之高”,下连“江湖之远”,对上级政策进行阐释、解读、分析,对基层民意进行归纳、总结、甄别,发出上符合政策、下贴近基层的声音,可以大大增强权威性、指导性和传播性,更好地起到引导舆情、澄清认识、教育群众、鼓舞斗志、营造氛围、激发动力的作用。以评论为先导,增强定义事件、引导舆论、凝聚共识的设置议程能力,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牢牢占据舆论制高点,是党报的责任和使命。

在疫情发生之初,衢报传媒集团就专门成立了评论写作专班,集中集团优势兵力,根据疫情防控各个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刊发评论,与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同频共振,步步紧跟、层层推进,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效果。

1月26日,衢州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发出了抗击疫情的动员令。第二天衢州日报一版就推出了首篇本报评论员文章《以“衢州之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亮明观点、定下基调:这是一场人民战争,需要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在这场战争中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并提出要用足用好用活衢州现有的基层治理体系。这在疫情防控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就起到了预警疫情严重性,唤醒民众自觉,发动社会各级齐心协力、共同参与的“集结号”效果。在随后的二十多天时间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连发18道刚性指令,评论写作班子对其中的每道指令都进行及时的研究、分析,确定评论选题,有效地推动了指令的落地、落实、落细。

其次,非常时期,党报评论是受众的刚需。在疫情肆虐的非常时期,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信息从稀缺变得泛滥。人们在为海量信息欢呼之后,也逐渐出现了对信息芜杂的警惕、信息过载的厌倦和对未来走向的焦虑。众声喧哗中需要有思想的“坐标系”,乱云飞渡中需要有价值的“主心骨”。这个时候,对信息进行精选、梳理、分析和解读,对一些偏颇、狭隘的情绪化表达加以厘清、引导和校正,一定程度上就成了受众的“刚需”。人们不仅需要了解新闻事实本身,也需要了解新闻事实的意义、背景及发展方向,新闻评论成为人们进行普遍思想交流的重要载体。

《一个不漏清存量 铜墙铁壁控增量》是针对防输入控增量、摸家底清存量的阶段性任务而刊发的,明确传达了党委政府的下一步工作指向;《坚持“两手抓”把握主动权》是针对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后,抓疫情与抓发展同步推进的背景下刊发的,及时传递防控工作开始转段的重要信息。这些评论的适时推出,引导受众跳出海量同质化的事实信息,看到疫情防控的成果,更感受到一种信心和力量。

再次,非常时期,评论是党报的灵魂。评论代表着媒体的价值取向,有其独特的新闻价值,向来被视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新闻评论也是主流媒体最宝贵的优势所在,是决定主流媒体竞争力高低、社会影响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因为评论传递观点,有观点的信息、有态度的新闻,才能传得远、叫得响。一篇质量上乘的评论,能起到纲举而目张的效果。

《联防联控一刻不能松》就是针对严管严控经过一段时间后,基层群众出现“宅”不住,防控压力加大的现实问题而发;《决不放过任何细节 坚决堵住一切漏洞》是针对某些地方在疫情防控中存在粗心大意、抓大放小、外紧内松现象而刊发。通过这些评论的引领,既传递了阶段性工作的重点,又为下一步报道拉开了帷幕,使整体报道形成有序的章法。

二、非常时期党报评论要有思想的高度

非常时期,事实信息传播过剩,缺的是对事实的价值判断。此时党报有思想高度的评论,能起到“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的传播效果。

评论承载的是思想、表达的是价值,更是直接与读者对话、引导受众思考、进行有效说服的载体。评论说什么、怎么说,最终靠的是思想。在媒体深度融合的今天,我们党报评论如何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在有限的篇幅中,以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进而“以我之洞见,解人之疑惑”“以我之价值,化人之心结”,决定传播效果。

其一,以正确的政治思想来引导。既是党报评论,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增强政治定力和政治智慧,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用党的思想引领社会思潮,用主流的观点引导社会认识。要领会深、把握准上级精神,结合实际宣传好、阐释好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努力发出代表主流价值、体现舆论引领作用、具有专业水准思想价值、沟通公众收获信任的“好声音”,展现鲜明的政治性和指导性。

《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更要做好群众工作》一文中,结合疫情防控实际,把“人民战争”和“群众路线”有机结合起来分析,既有史料佐证,又有现实案例,充分阐述了在非常时期如何有效地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一文是站在党领导一切的高度,提出了疫情防控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其二,以高度的战略思想来立意。“立意之高下”决定了评论品质的高下。评论作品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观点立意高,能够以历史、全局、系统、整体的高度关注重大社会现象,或者关注表面上看似微小事件背后涉及的重大命题,然后就重大现象或命题发言,呈现不凡的见解和高明的应对。当然,作为地市级党报,要善于“以小见大”。也许你对某件事有几种看法,但也应该抓住其中某一点来阐析。不要贪多求大,切忌面面俱到。只要求针对某一件事或某一种现象,选准切入点深入剖析,往往能出奇制胜。

《“危”中识“机”,确保两战赢两领先》一文就是在抗疫进入“两手抓、两手硬”的新阶段时,及时提出作为经济主体要抢抓机遇,为下一轮发展高潮的到来提前谋划,化“危”为“机”,具有战略引领的作用。《交出合格的依法防控衢州答卷》一文中,把法治建设与疫情防控有机联系在一起思考,体现了党报面对疫情时的理性、鲜明的政治立场。

其三,以深刻的辩证思想来说理。评论的力量在于理性之美,在于事实和逻辑。只有事实和逻辑构成的有机整体才能真正说服人。写评论时要保持与他人辩论的战斗心态,心中要有“假想敌”,做好应对不同反诘和质疑的准备,做到讲理清晰、透彻,符合逻辑、以理服人。评论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要突出问题导向,着眼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关切、现实关切,对困扰人心的热点事件现象及时发声,对扰乱人心的歪理邪说敢于亮剑,积极引导舆论,提供有深度、有见地、有风格的观点。

以问题为导向,及时为舆论纠偏,是非常时期党报评论的重要价值所在。《决不允许因瞒报失守抗“疫”防线》是针对随着“三返”人员的增加,某些地方出现了瞒报、漏报现象而刊发;《“两手抓”不能偏“两手硬”不能松》是针对某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存在精致利己主义、形式主义思想,两手抓有偏颇、开工复产掺水分现象而刊发。

其四,以独特的创新思想来感染。评论合为时而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尝试话语体系更新,做到立意新颖、论述精当、语言生动、文采斐然。要把握评论语言的分寸感,为评论提供清晰而恰如其分的表达,同时要以评论发表时机、场合、受众特点的不同为根据,突出地方性、独特性的元素表达,以小切口见大主题,以大白话说大道理,还要增强共情能力,在评论中体现人的命运体验、情感历程和喜乐悲伤等等,更好地增强评论的感染力,给立足于理性说服的评论以更好的情感支撑,真正做到深入人心。

《让文明习惯像呼吸一样自然》《按下快进键,搭上驶往春天的高铁》《弘扬衢州有礼 夺取抗“疫”胜利》等稿件,不但标题吸引人,整体论述过程充满人情味,语言诗意且有力量,结合衢州当地的实际情况说理,在娓娓道来中将大道理通俗化、浅显化,让人眼前一亮。

三、非常时期党报评论要有思考的深度

党报评论要拨云见日发出“好声音”,就要有能力看透表象、看懂问题,坚持进行理性而有价值的思考,让“主流观点”讲出深度。这就要求评论写作者注重调查研究,要避免虚晃一枪、废话连篇的“空头炮”和照抄照搬、简单重复的“马后炮”。其中的关键,是评论员是否对所写议题有详尽的了解、深刻的洞察和精准的把握。新闻界有句老话,脚底的泥土有多少,笔下的故事就有多少,心中沉淀的情感就有多深。唯有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观实际,拜人民为师、进基层课堂,才能让党报的声音更加响亮、直抵人心。

在疫情防控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没有思考深度的评论是隔靴搔痒,在事实信息传播过剩的情况下,简单的重复和说大话、空话、套话,只会让受众反感。在灾难面前,任何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安慰都显得很苍白,必须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想在受众前面、把话说到受众心坎上。《在闭环管理中落细落小落实》一文,就是针对落实管控工作过程中出现敞口问题,要求各地工作上形成闭环管理;《让疫情防控更智慧》是针对疫情防控从“人海战术”转向智慧防控阶段,提出了如何利用好现有的“城市大脑”实现有效管控的观点;《人民群众是疫情防控的坚强后盾》一文,既结合了一些基层群众支持、参与抗疫工作的生动案例作为论据展开,同时又辩证地提出基层群众要参与,但政府也不能“甩锅”,不提倡困难群众倾囊捐助的冲动行为,大道理得以软化,观点得以平衡。

党报评论作为纸媒与新媒体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利器,在非常时期更显其非常的意义和价值。衢报传媒集团此次关于疫情防控系列评论的传播效果再次说明了这一点,同时也为进一步提升党报评论水平积累了经验。

猜你喜欢
衢州党报受众
衢州烂柯山
文化交流(2019年10期)2019-11-22 10:41:21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传媒评论(2018年12期)2018-03-21 07:51:48
铁拳剿劣 亮剑斩污 衢州环保坚决打好护水保卫战
衢州治超亮剑
中国公路(2017年6期)2017-07-25 09:13:56
衢州某大桥V型刚构挂孔研究
中国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