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南
影视是一门声画结合,亦静亦动的艺术,作为一种极具梦幻品格和诗性特质的精神文化产品,集文化性、情感性、商业性、战略性于一体,是国际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有效形式。走过百年历程的中国电影,已经呈现出大繁荣、大发展的态势,成为文化集合的中坚力量,但是国内票房的连年飘红、国际影响的差强人意,往往让学生形成刻板印象:中国和欧美西方国家的电影有相当大的差距,有进口片不看国产片,说起好莱坞大片头头是道,谈到中国电影一问三不知。如何在影视鉴赏课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认知中国电影和中华文化,是课程思政实践的主要工作。
文化自信这一概念,是在2016年7月1日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的。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与发展的希望。文化自信是指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保持自信心,中国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的长廊中独树一帜,熠熠生辉。更是要对中国当代文化保持自信心,即相信中国文化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不怕和西方文化之间的竞争,它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有限的课堂时间,海量的电影资源,教师必须优选国产精品,让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中国电影已成为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文化载体。从彰显执法道义、家国情怀的《湄公河行动》,到以英雄主义主旋律为基调、以硬汉本色凸显军人那永不褪色的军魂的《战狼2》;从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西藏农奴制的蜕变,糅合了抗争、奋斗、不屈的精神,将一段血泪交融、刻骨铭心的故事展现于荧幕的《西藏天空》,到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历史题材片《百团大战》,再到歌颂民族气节、还原历史真相、正义层层激荡的《建军大业》纪录片……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一部部讴歌国家、党和英雄的荧幕作品,自然便能激起学生的热血,燃起了学生心中的民族自豪感……
课堂上,学生普遍认为中国和欧美西方国家的电影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课堂上提到某部西方大片后,底下学生就会有类似的评论:如果是国内,绝对拍不出来这样的片子。换言之,学生对中国电影普遍缺乏文化自信力。针对此类现象,教师可以就学生提到的中国电影开展即兴讨论,让学生了解《翻滚吧!阿信》《破风》的奋发向上,实现自我价值;《中国合伙人》结合社会现实,讲述青年创业;《羞羞的铁拳》脑洞大开,戳中笑点……多角度、多层次地将社会现象、家庭伦理、人性善恶、情长理短、道德公义等,都可以在课堂讨论中愈加彰显。让学生明白除了主旋律电影,中国电影纵深发展,跨度较大,题材有广度,思想有深度,或许不如好莱坞电影的特效豪华、科幻创新,但我们自有自己的文化基因、民族特色,从而树立起文化自信。
纵观当今世界电影格局,好莱坞笑傲国际、一枝独秀的状况没有发生改变,各国都在竭尽全力发展本国电影和促进国际传播。特别是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硬件载体,也为大面积拓展其传播范围、实现传播效果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2017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国产电影的总票房达到559亿元,打破国产电影的年度票房纪录。但与之相反的是,中国电影的海外票房收入仍不太理想,其全球总票房近九成是由国内贡献的。而放眼未来,世界电影市场必将是一个更加绚烂、竞争也更加激烈的舞台。中国电影该占据怎样的位置,是每个关心中国电影的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课程过半的时候,笔者布置课后书面作业。两个题目任选其一:给中国电影走向国际支个招或给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点个赞。作业上交后发现大部分同学写的是支个招而不是点个赞,表明学生也都非常理性,知道目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的影响力远远不如中国经济、军事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经过了课程思政的前期实践,学生对中国电影也不是妄自菲薄,能充分发现国产电影的长处。
很多期选课学生在课堂小组展示中国电影时,大都会提到《霸王别姬》,更会提到军旅爱国主义题材电影《战狼Ⅱ》,《战狼Ⅱ》展现出了我国军人刚健的姿态、英雄的血性、爱国的热忱主旋律,唤起了整个中华民族自强崛起的伟力和雄风。这部电影堪称佳作,是因为融入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它让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一系列的思政实践活动,学生也渐渐明白了面对好莱坞等西方电影,面对宝莱坞等其他亚洲电影,中国电影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从而确立文化自信,但也绝不文化自恋。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逐渐达成了如下公示:
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也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与世界电影的差距首先体现在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还落后于美国,文化辐射力、影响力有待提高,在电影上就体现为同一类型题材传播度远比不上美国。其次,就电影工业的发展水平来说,无论是电影制作、营销、发行等诸多环节,都与强国存在一定差距。第三,中国电影在本土特色的挖掘和弘扬上,还有相当不足。这点跟亚洲近邻印度和韩国比都有差距。宝莱坞的特色众人皆知,而韩国电影近些年对人性和社会的关照也让人印象深刻。中国电影一方面借着与日俱增的资金、技术实力,向好莱坞学习;但另一方面,在保持自己独特性上似乎毅力不足,在本土化上力度不够,手法不多。需要电影从业人员更多地树立文化自信,才能拍出越来越多的电影精品。当我们的数量和质量都能与好莱坞抗衡的时候,中国电影强国就水到渠成了。
较早的华语动作类型影片《卧虎藏龙》《英雄》《霍元甲》《一代宗师》等,以高科技手段营造奇幻的动作世界,在形式层面与国际接轨,同时全方位展现东方武侠精神,实现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再如近期的《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等影片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等中国主流价值观与战争类型、动作类型对接,以类型化作为主要的艺术手段。这些作品在动作和战争类型的营造、震撼的场面调度、各种枪械的使用、特效的制作、动作奇观的展现等方面作出了成功的探索,力求在表达形式方面赢得全球观众的认可。在主题表达上,这些影片也致力于中国主流价值观的世界性对接,不停留于表面的说教,而是拓展主流价值观的多元化表达和深度阐释,如凸显以人为本、体现对生命的尊重等等。更重要的是要坚守自己已经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表达话语体系:如注重现实表现和人文书写,延续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脉流以及“文以载道”的传统,遵循中国的传奇叙事传统,追求叙事的戏剧化和跌宕感,在电影语言层面追求意境,构图上讲究含蓄、温婉、简洁,追求诗意等等。这是根本,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形式。
电影强国重要标志之一,是全球传播能力和效果。虽然好莱坞电影目前还具有比较明显优势,只有中国有可能形成一种新的全球制衡力量,一方面中国有即将超越北美广阔本土市场作为坚强的发展“根据地”,另一方面中国又有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崛起”背景支撑,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电影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不仅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而且用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去丰富、完善世界文化,让中国与世界人心相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享性电影文化,中国电影不再以“走向世界”作为目标,而是成为能够被世界接受和尊重的全球电影一部分。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是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的重点。作为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的重要阵地,电影在文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有其独特的贡献。新时代下,国产电影如何坚持文化自信?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认为,首先是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优秀的电影作品。“有些电影雅俗共赏,获得了大量观众的喜爱,而有些可能不被所有观众接受,却代表了电影在某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甚至对电影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当之无愧的好电影。”建立文化自信,还要在“讲故事”的方式上下功夫。“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对于《影视鉴赏》课程教学而言,我们要分析好中国的好故事,我们也要有这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