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玲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够优化教学语言的应用,就能够形成一种模范效应,以后学生会应用教师的语言框架去思考问题,从而得到语言思维的培养。同时,教师优化教学语言的应用,可以减少无效交流,从而让课堂氛围活跃。
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喜欢在一个具有想象力的环境中,在未知的,并且安全的环境中探索知识。教师可以应用发散思维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环境。
教师告诉学生,昨天他看到一则寻人启事,寻人启事上写:“大家好,我是小蝌蚪,在我出生的时候,妈妈就不见了,我看到周围的小伙伴都有妈妈,然而我没有,我感到很难过,请帮我找到妈妈好吗?”教师应用抑扬顿挫的语气念出这封寻人启事,然后把绘制小蝌蚪的图片和寻人启事展示出来。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同情心,他们听到老师的语言,就会把身边失孤孩子悲惨的处境与小蝌蚪的处境联想起来,然后愿意帮小蝌蚪找妈妈。当学生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力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一家团聚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阅读课文。”教师的语言,把学生引入到一个童话的情境中,学生受到教师的启发,在心中编织起童话故事,为了了解童话故事的内容,他们愿意学习知识。
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希望了解如何学习才能够获得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应用逻辑思维来提问。应用这样的方法来提问,一方面,教师能够应用这样的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文本,让学生了解文本的逻辑;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这一逻辑来分析其他的文本,找出其他文本的逻辑框架。
例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教师如果直接提问:“植物妈妈有什么方法把自己的儿女送到世界各地?”部分思维水平不够高的学生难以找到问题的切入点,从而不愿意回答问题。当教师发现很多的学生思维水平不足时,就以问题回答的逻 辑来拆解问题,把这个较为宏观的、抽象的问题变为比较简单的几个问题:“课文里讲了哪些植物妈妈?”教师引导学生找到需要探讨的对象,学生回答问题:“蒲公英、苍耳、豌豆妈妈。”教师提问:“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植物妈妈想办法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提出植物妈妈传播自己的种子,也可以说让自己的孩子到更远的地方去旅行。教师又提问:“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去旅行,植物妈妈想了哪些方法?”学生回答:“蒲公英妈妈给准备了降落伞,只要风一吹过,孩子就能够随风飘得很远……”通过回答,学生理解了在探索文本时,可以应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个框架来分析文本,抽象出文本的内容。学生以教师的逻辑框架作为示范,觉得学习的难度降低了。
聚敛思维,是指应用以往的经验和基础,对知识进行比较,得到知识相同性或相似性的一种思维模式。人们在应用发散思维学习知识以后,需要应用聚敛思维来梳理知识,只有应用这样的方法,人们才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聚敛思维来梳理知识,逐渐完善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时,教师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知识通过分析,得到知识的同一性。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该课学习了14个生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把以前学过的生字、生词结合起来,梳理生字、生词要如何整理才系统。通过整理,学生发现可以将以往学过的字以字形、读音、意义相同来划分。如果以读音相同来划分,可以将字分为单音字和多音字;如果以字形来划分,那么可划分为上下、左右、上中下、左中右、半包围、全包围、镶嵌结构等;如果用意义来划分,那么它可以分为近义字和反义词。以这次学过的“重”字为例,它就是一个多音字,它既可以念zhòng,又可以念chóng,它属于上下结构的汉字,可以拆分为“千”和“里”两个字。根据读音不同,它的意思就不同。这次课文里念zhòng,它反义字是“轻”。应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建立了以汉字为核心的知识结构。也通过系统地梳理,学生深入地学习了这一次的汉字。当学生掌握了这样的汉字梳理方法以后,学生便能够应用同样的方法完成日后的汉字学习,让汉字体系更完善。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语言思维的引领。教师要通过科学的提问,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的语言思维学习,使学生能够应用发散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从而能关联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应用逻辑思维分析知识,使知识具有条理性;应用聚敛思维梳理知识,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