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旭东
小组合作学习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而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国家基础课程,在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改变小学音乐课堂被动式的授课模式,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而主体性并非是游离于社会的,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他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吸取集体的帮助教育和服务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提出音乐课程的实践性:音乐课程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由此看出,音乐课堂一定是建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基础之上。而生生互动则以小组合作为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很多老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时通常都是前后、左右相邻的学生临时凑成一组进行学习活动。稍微有些想法的老师会依据学生的兴趣、性别等进行简单的分组。虽然以上分组方式在一节课中看上去高效便捷,但是往往会出现小组之间的学习氛围较弱、小组成员水平差异较大等问题。为此,我们可以结合音乐课程的课型进行分组的设计。例如在歌唱类型的音乐课程中,老师可以事先测试一下每位学生的音准及歌唱水平。保证每组都有三分之二以上音准较好的学生,另外三分之一安排音准较为薄弱的学生。这样既平衡了各个小组的水平,也对音准较弱的孩子的视听有一定的辅助和提高。之后再上歌唱类型的音乐课就可以一直按照此分组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不能仅限于课堂上临时布置的任务或者问题,这会使得小组成员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为了培养学生在音乐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老师一定要根据课程内容给每个小组提前合理安排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上课前就做好了充分的预习。例如在小学音乐花城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课的主题:“春天来了”,老师就可以提前给每个小组认领一个学习目标:人们是如何定义春天的?春天都有哪些独特的风景?我们校园的春天在哪里?关于歌颂春天的歌曲都有哪些……各个小组围绕认领的学习目标,展开前置性的学习研究,在课堂上通过多样的形式进行汇报呈现,尽量让每个小组都有展现的机会。如此坚持下去,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会不断地加强,也会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中,多设计穿插一些能体现小组之间合作交流的艺术活动。例如在小学音乐花城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的主题:环球音乐探宝中,课例通过介绍斯里兰卡的特色《罐舞》,使学生了解当地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单从音乐要素让学生去分组讨论歌曲的构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免有些枯燥。我们可以根据《罐舞》中舞者在4拍子的伴奏下,通过身体律动表现水边嬉戏的场景作为参考,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学习生活用具也在相同的伴奏声中用自己的设计动作来表现一个场景画面。这样既增强了不同小组间的展示交流,也大大丰富了课程内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近些年,国家一直在深化教育改革,使之适应新时代人才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自主独立性、全面发展的需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希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被更多的教育者接受使用,普惠广大的学生团体,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