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思政教学研究

2020-12-07 01:01王朝霞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思政互联网+内容

◎王朝霞

互联网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信息传播速度快;内容浩瀚如海。但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意识到:在互联网上的很多信息并不能真实的反应社会,甚至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消极作用。对此,教师需要结合互联网的优势,提出互联网教学的不足,构建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互联网思政授课模式,获得良好的思政教学效果。

一、现阶段高校思政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思政教育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

提出思政教育存在被边缘化的原因在于:教师并不注重调整教学思维,存在较为严重的思维惯性。这种情况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热情;此外,学校在资金方面,对思政教学投入较少;部分学生认为思政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与实际的生活较远,存在严重的思政无用论心理。

(二)思政教师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众所周知,思政教师往往以课本为引线,讲授思政知识。但是,教师并未考虑到:思政知识是否真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或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导致思政知识与学生认知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并未跳出原有的教学思维定式,只是向学生一味地灌输知识。以上种种体现出:思政教师并未从学生的立场开展教学,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二、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思政教学策略

(一)以“互联网+”为“引流口”,引入更多思政教学素材

教师认为“互联网+”是一个信息黑洞,更是一个虚拟版的大世界,里面有很多与思政相关的内容。与此同时,“互联网+”还是一个技术性工具,可以迅速传播信息,更为立体地展示事件。还有“互联网+”具有较强分享性。以上三点为“互联网+”成为思政教材内容的“引流口”创造了条件。

在开展思政授课中,教师以“互联网+”为数据源,以“互联网+”为技术工具,以“互联网+”为共享平台,搭建“互联网+”与思政内容的汇合点,让学生享受信息的便捷。为了达到此种目的,教师需要提升个人的信息素养,需要准确地搜集相应的思政元素,将这些元素“打包”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并发送给学生。教师以“互联网+”为交流的舞台。学生可以在此舞台上,充分地探讨个人的看法,从他人的视角中,多方式了解思政内容,并形成个人的独有认知,促进他们正确行为意识的形成。

(二)以“互联网+”为“助力器”,为思政教学赋能

在“互联网+”的作用下,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教学方式,比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微博以及抖音等等。这些新的授课方式可以让思政教学更具有生命力。为此,思政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借鉴上述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意识到:互联网具有隐蔽性和实时性的特征。教师需要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切合点,选择合适的方式。

以“社会热点”作为切入口,教师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让思政教学更具有实时性和趣味性。教师将思政内容转化成微课,学生可以在课外学习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以抖音直播的方式,讲解社会热点,让学生在评论区积极交流。教师可以以让学生以送礼物的方式,了解个人的教学状况。教师以“互联网+”为“助力器”,丰富原有的课堂形式,实现为思政教学赋能的目的。

(三)运用多种方式,让“互联网+”教学更为澄清

我们在看到“互联网+”优势的同时,也要认知这种方式的不足。有些学生沉溺于网络中的娱乐内容;有些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有些学生喜欢游戏。更为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娱乐中有很多的不良信息。

针对此种状况,教师采取多种手段,让“互联网+”教学更为澄清。手段一,借助政府的力量,以学校为单位,搭建相应的网络监控模式,构建澄清的网络校园;手段二,设立举报制度,及时举报一些不良信息的制作者;手段三,兼顾自律和他律的原则。学生需要提升自律行为。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实现相应的他律,让“互联网+”的环境更为清澈,提升思政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有很多新的教学手段。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了解到:一物存在两面性的特征,即看到这种方式的教学短板,思考如何规避短板的方法,思考运用优势的途径,旨在获得良好的思政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思政互联网+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