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新军 任爱民 张桂香
摘要:采用工厂化双孢蘑菇隧道发酵工艺进行培养料制备,将制备后的培养料制作不同投料量的菌包,在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对比双孢蘑菇的菌丝长势、出菇期、产量和效益。结果表明,采用投料量为22 kg/包的菌包,单菇重、商品菇率均优于20 kg/包的菌包。产量为18.97 kg/m2,比投料量20 kg/包的菌包增产1.45 kg/m2,增产率8.28%;纯收入达40.68元/m2,比投料量20 kg/包的菌包增加2.57元/m2,增值6.74%。22 kg/包可作为双孢蘑菇农法栽培最佳的菌包发酵料投料量。
关键词:双孢蘑菇;菌包;投料量;产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20)11-0022-04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0.11.006
Abstract:The culture material was prepared by the industrialized tunnel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of Agaricus bisporus, and then used to make the fungi bags with different amount of materials. The comparative test of mycelium growth, fruiting period, yield and benefit of Agaricus bisporus under the same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ventory was 22 kg/bale of fungi bag, the weight of single mushroom and the rate of commercial mushroom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20 kg/bale. The yield was 18.97 kg/m2, which increased by 1.45 kg/m2 compared with the 20 kg/bale inoculation, and the yield increase rate was 8.28%. The net income reaches 40.68 yuan/m2, which increased by 2.57 yuan/m2 compared with the 20 kg/bale bacteria bag, with an increment of 6.74%. It can be used as the best fermentation material for Agaricus bisporus farming culture.
Key words:Agaricus bisporus;Fungi bag;Inventory rating;Yield;Economic benefit
食用菌栽培目前是我国农业产业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的农业产业架构中,是种植业一个较大的分支[1 ]。双孢蘑菇属真菌门担子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由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2 - 3 ],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4 ]。我国是农业大国,稻草、麦草和玉米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数量很多[5 ],双孢蘑菇栽培原料往往以稻草、麦草和玉米秸为主,结合部分畜禽粪进行堆积发酵处理,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双孢蘑菇栽培工厂化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农法栽培模式由于发料过程费时费力,且无法对发酵环节进行精准控制,造成发酵料发酵不均匀,厌氧现象严重,发酵料质量差,导致产量低,严重影响菇农的积极性。采用双孢蘑菇工厂化隧道发酵工艺制作发酵料,再将发酵好的发酵料按投料比例打包处理,制成菌包放置于菇棚内进行发菌、管理,找出最佳的菌包投料量,对提高双孢菇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双孢蘑菇菌株(菌株代号A15)引自美国施尔丰菌种生产公司。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9年5 — 10月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永昌实验站半地下式菇棚内进行。试验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设4种菌包处理,A为18 kg/包;B(CK)为20 kg/包;C为22 kg/包;D为24 kg/包,每处理菌包数量为90包,每包面积0.2 m2。将生产后的菌包按试验方案分别摆放整齊。3次重复,小区面积6 m2。
1.2.1 隧道发酵料制备 发酵料配方为麦草39 t、干鸡粪23.1 t、油渣2.2 t、石膏3.8 t、石灰500 kg;覆土材料为沙壤土4 m3(永昌县焦家庄乡)。选晴天备足沙壤土,将其打碎至土粒最大直径不超过2 cm,添加石灰40 kg、碳酸氢钙80 kg混合均匀,并将混合后覆土材料的含水量缓慢调至160~180 g/kg。调水过程中一边翻土一边喷洒混合消毒液(80%敌敌畏乳油300 mL/m3+甲醛500 mL/m3的混合液),喷洒后覆盖塑料膜杀菌48 h以上。按照工厂化隧道发酵技术流程和参数指标进行培养料的生产制备[6 ]。
1.2.2 菌包制作 将生产后的发酵料投置于打包机中,投放一定比例的菌种混合(菌种与发酵量的质量比为8∶1 000),混合均匀后打包。菌包尺寸(长×宽×高)为0.5 m×0.4 m×0.2 m,面积0.2 m2/包。菌包的投料量按试验方案投放。料包培养料含水670~690 g/kg。
1.2.3 试验管理 于2019年5月20日制备双孢蘑菇培养料,经过21 d的隧道发酵处理后,培养料于6月15日出仓,按试验方案打包。6月16将生产好的菌包按试验要求整齐摆放于试验菇棚内,打包料进棚后在不同生长阶段采用不同控制指标,整个栽培过程中始终保持菇棚的环境消毒工作。菌包发菌阶段保持空气温度20~24 ℃、料温24~26 ℃、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7月5日菌丝长满菌包后,将菌包表面塑料擦拭消毒后用小刀将表层塑料割除,整平料面后进行覆土,厚度3.5 cm,覆土阶段保持空气温度20~24 ℃、料温24~26 ℃、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7月25日陆续出菇,保持空气温度17~20 ℃、料温20~22 ℃、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下。整个栽培过程中菇棚的环境指标采用遮阳网、通风窗和增加地面湿度等调控。
1.3 试验数据测定
试验过程中观察统计菌丝生长及生育期,蘑菇采收后统计平均单菇重及商品性,按小区计产。
1.3.1 商品菇 菇体表面颜色洁白,无黄色、黑色、褐色等其他菌斑;菇形圆整、饱满、无开伞;有双孢蘑菇特有香味,无其他异味。其余均为次品菇。
商品菇率=(商品菇产量/总采摘产量)×100%
1.3.2 平均单菇重 采摘期间,小区内一次性随机称量200个大小均一的菇体,计算出菇体的单菇重(3次重复,求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长势及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处理的菌丝长势、覆土至出菇天数差别不明显,其中处理D菌丝长势最优,覆土至出菇天数最短,仅为20 d。从潮次上来看,处理D、处理C出菇集中,前4潮潮次明显;处理A与处理B(CK)表现一致,潮次不明显。采收天数以处理D表现最优,达65 d,比处理B(CK)延长5 d;处理C与处理B(CK)相同,均为60 d;处理A最短,仅为56 d,比处理B(CK)提前4 d结束采收。
2.2 商品性
通过表2可以看出,平均单菇重处理D最重,为21.69 g,较处理B(CK)增加0.87 g,增幅4.18%;其次为处理C,为21.46 g,较处理B(CK)增加0.64 g,增幅3.07%;处理A平均单菇重最低,仅为19.90 g,较处理B(CK)减少0.92 g,减幅4.42%。商品菇率以处理D最高,为85.6%,较处理B(CK)提高3.8百分点;其次为处理C,为84.1%,较处理B(CK)提高2.3百分点;处理A最低,仅为78.3%,比处理B(CK)降低3.5%。
2.3 产量
通过表3看出,双孢蘑菇折合产量以处理D最高,为19.63 kg/m2,比处理B(CK)增产2.11 kg/m2,增产率12.04%;其次是处理C,为18.97 kg/m2,比处理B(CK)增产1.45 kg/m2,增产率8.28%;处理A最低,为16.16 kg/m2,比处理B(CK)减产1.36 kg/m2,减产率7.76%。对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处理D与处理C差异不显著,与处理B(CK)、处理A差异极显著;处理C与处理B(CK)差异显著,与处理A差异极显著;处理B(CK)与处理A差异显著。
2.4 经济效益
通过表4看出,毛收入以处理D最 高,为168.19元/m2,较处理B(CK)增加20.08元/m2;其次是处理C,为161.68元/m2,较处理B(CK)增加13.57元/m2;处理A最低,為134.92元/m2,较处理B(CK)降低13.19元/m2。纯收益以处理C最高,为40.68元/ m2,较处理B(CK)增加2.57元/m2,增值6.74%;处理D、处理A纯收益均低于处理B(CK),分别比处理B(CK)降低5.04%、5.75%。
3 小结
试验表明,打包培养料在进行农法栽培时,投料量为24 kg/包的菌包,多项性状表现最优,但是在经济效益主要指标上表现较差,经济效益比投料量20 kg/包的菌包降低5.04%,不宜采用。投料量为22 kg/包的菌包,综合表现性状较好,平均单菇重21.46 g,商品菇率84.1%;平均折合产量18.97 kg/m2,比投料量20 kg/包的菌包增产1.45 kg/m2,增产率8.28%;纯收入达40.68元/ m2,比投料量20 kg/包的菌包增加2.57元/ m2,增值6.74%。因此,在双孢蘑菇农法栽培过程中,选用工厂化双孢蘑菇隧道发酵的打包料,在制作菌包时,以22 kg/包为最佳菌包发酵投料量。
参考文献:
[1] 覃 娟. 我国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中的需求及影响因素[J]. 中国食用菌,2019,38(4):104-108.
[2] 倪鼎文,王 婷. 河西灌区设施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7(2):82-84.
[3] 孙艳玲,葛 亮,张国森. 非耕地日光温室双孢蘑菇废料栽培番茄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4(12):67-68.
[4] 刘长军,张国森. 戈壁日光温室双孢蘑菇废料栽培蔬菜的3种模式[J]. 甘肃农业科技,2020(5):90-92.
[5] 王德芝,刘瑞芳,马 兰,等. 现代食用菌生产技术[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6] 耿新军,张桂香,任爱民,等. 高海拔冷凉区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要点[J]. 甘肃农业科技,2017(7):83-85.
(本文责编:陈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