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草木 却也是叹人生

2020-12-06 10:26王福权
中国收藏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文徵明沈周书风

王福权

明代早期的书学思想依然笼罩在元代赵孟頫复古大旗的影响下,在程朱理学的共同作用下,明初期形成了“三宋”“二沈”为代表的书坛风貌。三宋尚有晋唐古法,到了二沈、解缙就基本形成了台阁体的风气。据统计,洪武至成化年间,台阁体书家竟有近百人。台阁体书法僵化死板,整齐划一,到了成化、弘治年间,随着吴中地区经济的发展,审美意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此时,以徐有贞、沈周、李应祯、吴宽等为代表的书家群体涌现出来,为吴门书风的肇始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这些书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学“宋四家”或有个性地继承古法,并且都与吴门书家有密切联系。其中徐有贞是祝允明的外祖父,书法主要学米芾;沈周是文徵明的绘画老师,书法主要学黄庭坚;吴宽是文徵明的文学老师,书法主要学苏轼。至于李应祯,他是文徵明的书法老师,文徵明评价他说:“盖公虽潜心古法,而所自得为多,当为国朝第一。”

“宋四家”的书风是尚意的,这一批书家通过对“宋四家”或己意的追求实现了对台阁体的对立与明代中期书法的进步。其中吴宽较为特殊,他是一个典型带有过渡性特征的书家。

被誉“吴中第一”

吴宽(1435年至1504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原博,号匏庵、玉延亭主,世称“匏庵先生”。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成化八年(1472年)进士,会试、廷试皆第一,授修撰。孝宗即位时(1487年),迁左庶子,参修《宪宗实录》。弘治八年(1495年)擢吏部右侍郎,掌詹事府,入直东阁,专典诰敕,侍皇太子。弘治十六年(1503年)进礼部尚书,次年卒于任上,享年70岁。谥“文定”,追赠太子太保。《明史》载入《文苑传》,著有《匏翁家藏集》。

吴宽与徐有贞、沈周、李东阳、王鏊等交往密切,与沈周同为文徵明授业恩师。王世懋在《王奉常集》中评价其:“吴中盛事,原博书法第一。”其所书《记园中草木二十首》,纸本长卷,纵26.8厘米、横538.5厘米,钤吴宽“延陵”“原博”“玉延亭主”三印,《石渠宝笈·三编》著录。幅上钤有“嘉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宣统御览之宝”诸印,是知此由嘉庆、宣统御府鉴藏。该作于民国初年流出,见《故宫已無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赏溥杰书画目》,1959年入藏故宫博物院,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有著录。其上另钤“小溪子”“凌氏家藏”“河间世家”三方印鉴,未详何许人。徐邦达认为此卷书于1492年前后,未知何据。《明史》云吴宽:“年七十,数引疾,辄慰留,竟卒于官。赠太子太保,谥文定。”从其诗后自题“夏日在告,赋此以遣病怀”来看,本卷应写于其生命的末年。

满是士人之风

从此卷后的“舜臣过访园居,偶谈及之,因请录一过,亦多识草木之义也”来看,可知此是吴宽应友人盛舜臣(姓盛名虞,号秋亭,无锡人,擅画山水)之请,将病里遣怀所作的诗书成此卷。全卷正文涉及的草木有槐、榆、柽、枣、桧柏、榴、竹、丁香、马槟榔、蔷薇、酴醿、刺醿、葵、决明、黄连、紫芥、马蔺草、朱藤、牵牛、芦凡等20种。全篇用仄韵,平和自然,诗中流露出温润敦厚的士人之风,洋溢着崇高的人格精神与实用主义的态度。

吴宽性情醇厚,虽然位高,但权力不重。他于东宫讲学时时常遭到太监打压,且至死才追认太子太保。谢迁曾多次举荐吴宽参与内阁事务,皆未成。焦兹为他感叹道:“言词雅淳,文翰清妙,无愧士人。成、弘间,以文章德行负天下之望者三十年。然位虽通显,而迄不得柄用,天下惜之。”其诗写柽“读诗识其名,谁谓材无用”一句,既回应了众人的惋惜,又强调了对自己因诗而名的自信。写桧柏“园空霜雪冷,见此独青青”,写葵“倾心识重臣,卫足存古典”,写槐“憔悴色不舒,况遭众攀折。高枝且无余,爱护至今日。浓隂接吾庐,数步已仰视”,则彰显了儒家文士中正贤良的坚守。

焦兹云:“吴公为人静重醇实,自少至老,人不见其过举。不为慷慨激烈之行,而能以正自持。遇有不可,卒未尝碌碌苟随。”可谓精当。其写槿“要知一物尔,贵贱以地故”,揭示了物以稀为贵的哲理。其写枣“早知实可食,何须种柽榆”,写决明“吾将采掇之,不须更买药”,写黄连“服食可资寿,其功利于病”等都表明了实用主义的态度。其写榴“我独解其缚,高枝遂其性”彰显了追求自然的情愫。吴宽诗中的哲理性有学习北宋苏轼的成分,而其书法则更加说明了他对苏轼的崇拜。

影响后辈书家

吴宽虽然学苏轼,但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追求中正,推崇蔡襄,接受不了米芾和黄庭坚的大开大合或倾斜欹侧。其中正的儒家立场与方孝孺有很大相似之处,他们都重视“二王”,又对赵孟頫很是推崇。方孝孺说:“赵文敏公生其时而能脱去陋习,上师古人,遂卓然以二者名家。正书尤为当世所重。”而吴宽这样说:“朱子云:作诗不从韦、柳门中来,终无以发萧散冲澹之趣。则书不从羲献,可乎?松雪翁每临此帖,盖其平生书课,其书之独步当世也宜哉!”

世人多认为吴宽独学苏,这是不对的。他的书风应是赵孟頫与苏轼的结合,此卷中字形之平正者处处可见赵孟頫的影子。实际上应该是其早期学赵孟頫,后来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周围人的影响,开始追求自然与己意,才放弃赵孟頫转学苏轼。邢侗说:“书法学苏学士,浓颜厚面,祛去吴习,亦毕竟赵宋本色耳,超著实难。”意思是说吴宽的书法虽然脱去了赵孟頫的习气,但仍然在理学思想的束缚下,没有完全放开。

说吴宽的书风处在过渡期,原因有二:一是他处在程朱理学向陆王心学过渡的时期,哲学思想也处在重视天理到重视内心的转变中;二是他的书法面貌之平正者多似赵孟頫,而扁斜厚重者多似苏轼,二者并未十分完美地糅合在一起,所以极个别字形的结体略有稚嫩之处。在本卷诗中,也流露着他的思想从刻板的理学向追求实用和自然过渡的特征。

吴宽、李应祯、沈周三位真正的大师影响了文徵明,文徵明又影响了其子孙与弟子,他们与他们的同时代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正因为有了吴宽与他的书法,我们才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明中期思想与书风的演变情况。虽然他在其末年极个别字形仍没有处理得十分完美,但其书法与文学作品一起,永久地闪烁着思想与人性的光辉。

猜你喜欢
文徵明沈周书风
诗文书画四绝才子文徵明
富春山居图
文徵明余生念念不忘的西苑之行
文徵明:清风傲骨写江山
吴门沈周
沈周的气度
文徵明:吃亏是福
颜真卿书风演变及书学思想述略
真正的轻贱
汉代隶书碑刻书风的变化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