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宁 哈尔滨师范大学
古埃及历史文化悠久,是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古埃及位于非洲大陆东北部,它北面连接地中海,东面濒临红海,南面临接努比亚,西面相接利比亚,尼罗河贯穿它的全境,其依靠天然的地理优势,形成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古埃及相对闭塞的外部环境导致其早期形成一个相对孤立的历史文化艺术体系。
奴隶制是古埃及原始社会典型的社会体制,是政治与教权合一的政治制度。为维护法老的尊严与地位,其借助宗教势力统治人的精神世界,形成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式社会结构。这也导致了法老不惜一切代价来为自己修建陵墓、庙宇、雕刻石像,以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
古埃及在全球历史文化的演进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原始社会时期的古埃及人民缔造了令世人震惊的文明,但其却极端地寻求死后世界的和谐稳定,这与古埃及人民对宗教坚定信仰有莫大的关系。
古埃及对人死后的世界有着很大的好奇心,毕竟人类在现实世界中寿命是有限的。因此,在他们眼里,一个人对生命的认知是在死后形成的,而生活在世上的时间是为死后长存做筹备的。古埃及人保有强烈的永生思想,所以会将死去的人制作成木乃伊,以期待死者复生。为了表现人物完整的面部五官、肢体和器官,创作者需采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方法,由于拘泥于这个限制,古埃及形成了特有的、固定的艺术程式——正面律。
例如,古埃及第四王朝时期的《拉霍特普王子及王妃像》,是两座分开的石灰岩质雕像,外表涂色,设色典型。王子全身呈现红褐色,王妃全身则呈现淡黄色,两者端庄正坐。王子上半身裸露,显得十分健硕,右拳紧握在胸前,拇指微翘,左手握拳放在左膝盖外侧,双腿紧并保持垂直,双目炯炯,眼圈描黑,眼珠为镶嵌的透明石英石,但没有描绘瞳孔;王妃右手很自然地放于胸前,衣领很低,丝薄的衣裙将丰满的身姿彰显得恰到好处,包裹在衣服内部的乳房线条柔软,富有美感。雕像后面座位只进行简单的处理,与在座位之上的人物精雕细琢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人物面部特征。
又如,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创作的《埃赫纳顿肖像》生动地再现了埃赫纳顿法老的面貌:消瘦的脸、硕大的头、丰满的嘴唇、纤细的脖子、松弛的肚子。写实形式由于得到了法老的支持,被推向了巅峰。古埃及雕刻注重表现法老的日常生活,因而具备极其浓厚的日常生活气息和艺术神韵。
古埃及雕刻在刻画君王(法老)、王子、维西尔等上层阶级人物时具有很多共同特点。这些代表着权力的人物往往被刻画为端庄正坐或威严直立的刻板形态,以突出人物正面特征,尤其是面部细节,而对肢体和其他部位的刻画就相对简单。这与人们视觉中呈现出的相貌不相符,主要表现的是古埃及人自己内心的认知形象,雕刻的神情、体态、饰品、须发等,均与身份、地位高低直接相关。
正面律在雕刻中的特征为:以人物头部、面部和眼睛作正面,肩部和腰部也作正面;根据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有固定的设色程式,深肤色的表征男人,浅肤色的表征女人;眼圈描黑,不画瞳孔;雕像的姿态不论站立或是端庄正坐,头部和腿部必须保证垂直,且腰部以下都是侧面;牛羊等带犄角的牲畜,整个身体都为侧面,特别是牛的犄角,要求极其严格。
正面律既与古埃及追求永恒的思想相吻合,也与法老的权利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古埃及人们认为现实短暂,来世永恒,人如四季一样,生死轮回,人死后重生是基于魂灵与本体的再次组合,所以必须为灵魂的进入找到门路,以实现千年后的轮回转生;另一方面,在古埃及的传统思想中,法老作为不可侵犯的人世之神,是神定统治秩序的一部分,用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型来统治整个国家。正面律中规定法老须佩戴象征性的头巾、假须和王冠,要庄重、神圣,不能夹杂着人世间的感情;皇亲贵族要富裕、满足;官职人员则要认真负责、服从上级。这些不仅满足了古埃及人民的信仰,同时也稳固了法老的王权,使得正面律在古埃及沿用不衰。
正面律作为古埃及艺术的典型程式法则,即使经历千年,依旧以其特殊的程式形成极富装饰性的艺术特色,在给古埃及的艺术赋予了神秘感的同时,自身也拥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由于受程式的约束,古埃及雕刻有时看起来比较奇特和费解,这是因为古埃及的艺术创作所体现的并不是表象,而是人民所信仰的宗教和统治阶级的意识表达,这也是古埃及艺术作品所展现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