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满族萨满舞蹈形态特点

2020-12-06 12:29魏树发肖彤卓吉林艺术学院
艺术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萨满满族舞蹈

□魏树发 肖彤卓 吉林艺术学院

萨满舞蹈作为我国北方富有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自先秦时期发展至今,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形态特点。

一、满族萨满舞蹈的源流

(一)历史上的满族萨满舞蹈

先秦时期,自夏代至战国,肃慎人在富饶的松辽大平原和白山黑水上生息繁衍,他们以歌舞祭天、娱乐。秽貊、东胡两大族群一起被中原华夏统称为东夷人。东夷诸部落自古以来均能歌善舞,既有春秋大祭之礼,又有出事凯旋祭天之礼。虽然在这一阶段其没有发展成为完全的宗教,但巫俗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当时巫俗与舞蹈浑然一体。随着岁月的流逝,到了秦汉时期肃慎改称挹娄,到了南北朝时期又由挹娄发展为勿吉,与古肃慎族系一脉相承,到了隋唐时期,勿吉称靺鞨。在这一历史时期,对满族先世乐舞方面的记载寥寥无几,直到十世纪前,辽灭渤海时才以女真之名见称于世。金朝女真人的萨满舞与清朝满族的萨满舞几乎一致。“满洲”一名,是后金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爱新觉罗皇太极改建州为满洲。由于满族人崇信萨满教,明清时萨满活动颇盛。归纳起来,其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娱神,二是驱魔。

(二)现当代满族萨满舞蹈

辛亥革命以后,满族在与其他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不同的民族文化,也放弃了众多的自有的特色文化。但是满族文化并不是完全被其他文化吞并和融合,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其他民族人数较少的地方,满族的传统文化还是被完好地保存下来。萨满文化作为文化习俗被人们保存与探寻。人们通过收集、整理,剔除负面的因素,使萨满文化得以传承。萨满文化开始以多种形式走上艺术的舞台,成为民族艺术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

二、满族萨满舞蹈形态特点

(一)示意性特点

直接以神歌形式表达神谕是近世萨满教的特征之一。而原始萨满舞蹈则多以动作进行传达。当神附体后,萨满的舞蹈动作配合以服饰、神器,共同组成表意符号,具有明确的象征意义,向族众传达神意。例如,满族柳祭主神佛多妈妈是一位主司人类繁衍的母亲神,她降临时,身披用柳叶粘成的皮斗篷,击鼓跳舞,舒缓地表演一个或数个舞蹈,即向族人降赐神谕。以舞蹈动作传达神谕,体现了人类早期的思维特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动作的发展与成熟,远比语言早得多。在语言产生前,原始人主要依靠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交流信息。这是与原始人直觉行动思维相一致的。由此可见,舞蹈是人类最早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以形体动作为媒介的舞蹈艺术应当产生于语言艺术和造型艺术之前。

(二)模拟性特点

模仿是人类的重要心理。作为原始文化的载体,萨满教保留着丰富的模拟舞蹈。在仪式上,萨满主要通过舞蹈来模仿各种生物、自然物的动作和神态,来展示先民的崇拜观念。萨满舞蹈的模拟性,源于原始先民在渔猎生产中对动植物和其他自然物细致的观察和体验,其模拟对象和模拟动作取决于人类对该生物的依赖性和认识程度。对猛禽、猛兽的模拟,着重于表现它们非凡的生存能力和勇武雄健的本性,这是原始人类仰慕不已而又无法企及的。对无生命物的模拟,主要表现原始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生产技能的掌握。模拟舞蹈力求动作准确,形象逼真,声貌酷似,音形结合,并注重服饰、面具和舞具等的运用,以达到惟妙惟肖的程度,充分反映了原始人类对自然界的虔诚和崇拜意识。

(三)民众性特点

萨满舞蹈是人们共同在祭拜神灵中一起进行敬神、酬神、娱神活动时的群体性舞蹈,其主要的意图是向神灵表达人们共同的心愿,因此,祭祀典礼也是人们共同的情感表达。原始人类的群体性生活也决定了他们在跳舞时会聚集在一起,萨满和众人一起舞蹈,象征着人神合一、天地人同庆的欢乐气氛。萨满舞蹈中极为常见的是双人舞和多人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人们的集体主义。萨满舞蹈除具有祭神的内容含义外,还主要通过舞蹈的形式,向后代传播前人的生活经验、生产经历,让后人了解前人的优良传统,并继承和发扬这种好的行为。原始人类的生存环境是极为恶劣的,他们在与大自然和野兽的抗争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存技能,形成了强大的内心和火爆的性格,尤其是在物竞天择的自然筛选下,人类必须与野兽搏斗,因此萨满舞蹈常常具有竞技的性质。

中国的舞蹈历史源远流长,萨满舞蹈是其中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存在,影响着民间舞蹈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知识与科学观念使萨满舞蹈褪去了神秘的外衣,同时去糟取精,融入了现代舞蹈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艺术。

猜你喜欢
萨满满族舞蹈
非遗背景下萨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
学舞蹈的男孩子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舞蹈课
何为萨满:人类文明史的眼光
浅谈满族装饰纹样中的萨满文化元素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满族风俗图谱(民间信仰)
萨满咒
“尼山学”的出现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