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这一代表幸运儿的喻体,在如今的社交媒体上被视为鸿运保佑的象征。人们乐于“转发锦鲤”,考试盼通过,生病寻安心,求婚求成全……然而,伴随着这一潮流的,是不少“锦鲤”被曝出不仅没有“光环”护佑,反而深受身份之苦,甚至“鲤设崩塌”。这不禁让人不解,令大众羡慕的“锦鲤”,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茨威格说:“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像被养在玻璃缸中,“锦鲤”不是一种自我选择,而是一个他人施加的头衔,终究要付出代价。如今,各种“好运大奖”充斥视听,“锦鲤”像面对《白雪公主》里皇后送来的充满诱惑力的苹果,还未确定是否有毒就一口咬下。“中国锦鲤女孩”信小呆曾引发全民艳羡,但近期却因发起“一元转让身份”的活动被曝违规与欺诈,引发网络大讨论。无数“信小呆”们不仅无法获得真金白银,还可能踏入他人设下的套路和陷阱。
“锦鲤”往往对未来充满迷茫,因为他们获得的资源并非终极梦想。获得只是结果,人生的价值却孕于过程之中,就像孙悟空若一个跟斗到了西天,却取不来真经,普度不了众生。未越龙门就想直上青云的“锦鲤”,是浮躁的极致。
除了承受生态的乱象,“锦鲤”还面临心灵的冲击。对得失的恐惧,是笼罩他们头上的阴影。如果微薄付出换来巨大收获,只是因为“运气好”,这让人不安。能力才是内心安定的保证,一旦获得,长久伴随。好运却充满不确定性,钞票会贬值,地位会更迭,声名会腐朽,好运也有过期的一天。比起得不到的焦虑,得到了又失去更让人痛彻心扉。
并非所有的“锦鲤”都足够清醒,著名的“彩票诅咒”就证明了这一点——全世界70%的彩票大奖得主,平均7年之内会被打回原形,甚至落得惨淡结局。比如大连的打工仔张长顺本来中了1013万彩票,但短短8个月后,反而欠债236.5万。“锦鲤”能满足一时物欲,但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这种快乐并不完整。经济学中还有“边际效应”:当物质过于充足时,边际效用递减,快感反而降低。于是,类似上瘾,“锦鲤”越难以满足,越陷入挥霍。很多人都不明白,最美好的享受不是予取予求而是适度的克制。
还有一个“锦鲤”的案例值得注意。打破了英国彩票中奖最高纪录的艾尔夏夫妇,因巨额奖金断送了38年的婚姻。世间有三类人,就像三种鱼:“沙丁鱼”是平庸的多数,但团结起来,也能聚成力量;“鲇鱼”是有旺盛生命力的少数,但弄潮推波,游成了一支队伍;“锦鲤”成不了两者,“外界投喂”撕裂了它们通过生存竞争才能建立的社会关系。“锦鲤”的一生,往往深陷于怀疑的泥潭,不知道朋友是不是想捞上一笔才保持亲近,伴侣是不是因为想分享好运才不离不弃。孤独而脆弱的“锦鲤”,成了运气的奴隶。
无论如何,如今年轻人依然盼望成为“锦鲤”。那么,如何在享受福利的同时,减轻其不能承受之重?另一条“锦鲤”杨超越或许给出了答案,从最初唱跳不佳,拖人后腿,到后来影视综艺不断,受人喜爱,她和信小呆,同“鲤”为何不同命?也许“锦鲤”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忘掉外界定义,挖掘自身的独特魅力,让人始于好运,成于才华,守于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