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秀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对于媒体而言,怎样快速适应“四全”传播,快速打破固有的发布新闻的模式和思维,显得非常迫切。近年来,宿迁广电加快媒体融合步伐,在编辑和发布电视融媒体产品时,运用各类融媒体手段,力争实现新闻事件、新闻产品的最大化传播。
在融媒体时代,记者用一部手机加一个直播号,就可实现新闻现场和受众的点对点实时直播,实现了直播的轻便化。直播除了“实时”之外,还可以完整呈现新闻事件现场,可以锁定习惯使用手机的年轻受众群体。目前,这类直播主要使用在两种场景下,一是发布会之类的静态新闻现场,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市政府召开的多场防控疫情发布会,这类现场直播相对要简单得多,只要有直播端口就可以了,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二是一些突发性新闻事件和重大主题的新闻活动、新闻事件现场,这类直播对记者的实战经验、业务素养和灵活把控现场的能力要求高。比如:《现场直击|浙江温岭槽罐车发生爆炸 救援进行时》《贵州正安遭强降雨袭击,救援与清淤抢修工作正同步进行》等。这类针对特定题材的直播报道,首先通过手机平台向外发布,改变了以往直播节目只能在电视端发布的模式,而且可以通过直播预告锁定受众,与传统的新闻报道手法相比,零时差,全现场,基本不受时长限制,是一种更高效的报道手法,目前市县台的实践中,针对一些重大突发事件、主题会展、重大行动如城管执法、公安查酒驾、法院抓老赖等现场使用较多。
这种融媒体播报手法,在直播人才不足的市县台民生新闻中,应该被大量使用。和直播相比,滚动播报不受事件发生时间长短的限制,也不受距离和环境的限制,尤其是一些记者身不能至的现场,比如探险、救援、航海航空等,只要有图片、文字、视频或者录音,就可以随时实现最快速度的更新。例如2019年5月30日,宿迁广电总台民生新闻栏目《楚风夜话》通过宿迁手机台推出的《滚动播报:宿迁“飞鱼”孙军今日横渡琼州海峡》,横渡琼州海峡对宿迁人民来说,是第一人的第一次挑战,是有关注度的,来不及随同前往,便临时“培训”了一位随船的志愿者,让他用手机和相机记录全程,后方编辑和他保持在线联系。当天从凌晨开始,宿迁台便推出了这条滚动播报,从孙军热身、下水,到遭遇降雨和风浪,再到被水母蜇伤抽筋,直到最后推出的《成功啦!8小时21公里,宿迁“飞鱼”孙军横渡琼州海峡》,9个小时左右的手机台滚动播出里,根据事件进展,一共做了10多次更新,通过图片、现场视频和文字相互配合的形式,吊足了观众胃口,也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当天点击量超过5万+,这对宿迁广电来说是第一次有影响力的成功尝试。
如今,滚动播报在宿迁广电民生新闻报道中成为常态,如2020年4月12日推出的《滚动播报|宿迁援鄂“英雄”今日回家!》,从15位医护人员离开武汉的“惜别”开始滚动播报,到登机、转接、家乡人民的迎接、入住隔离酒店,记录了非常多的感人细节和瞬间;再比如针对宿迁入夏以来的第一场暴雨做的《滚动播报|暴雨来袭,宿迁在行动!》,通过时间节点,记录了积水路段、路面强排、泵站泄洪、农户救灾、各部门巡逻保畅等近20个更新,全方位介绍了这场暴雨的影响和各部门的全力应对,不仅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也带来了流量。
与现场直播、滚动播报强调新闻现场不同,图文首发适用于很多报道题材,而且是所有融媒体产品中最容易生产的一种产品。一起突发事件,在事实确凿的前提下,可以使用“刚刚”体,寥寥数语,甚至一句话,就能把一个新闻事件传遍全世界,比如2017年名震新闻界的《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这则消息,只有短短9个字;再比如,《刚刚,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已在浙江省温岭市登陆》,真实、短小、精悍,适合传播。很多新闻事件现场,记者都可以用图文的形式在手机端首发,除了突发事件,图文首发还适合一些现场调查类报道、成就性报道、故事讲述类报道等,新华社的“现场云”2020年6月15日推出的《海口施茶村:石头竟然能开花》,讲述了海口施茶村因地制宜,在火山石堆上发展石斛产业的故事,整篇报道通过图片、小视频和简短的文字,从石斛的种植到当地的民俗,到怎样形成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简短扼要、图声并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类似的这种“直播态”图文报道还有《来“中国东极”抚远,迎接全面小康新曙光》《“绩美”“绩兰”四岁啦,龙凤胎大熊猫在南宁这样“庆生”》等等,都提供了非常好的报道范例。
当新闻报道以图文的形式在手机端首发时,要遵循“新、短、快、活、强”的新闻规律,以新媒体的语言来写,要有“网感”,如果只把传统播出的稿件复制、粘贴到手机端上,成篇累牍的文字和排版让受众厌烦。当遇到一些人物通讯类、调查报道类等文字篇幅较长的题材,需要做图文首发时,可以从中拎出一点来写,可以是碎片化的、花絮式的,甚至可以拿其中的一个细节展开来写,比如宿迁广电2019年5月曾针对很多居民小区消防通道被私家车乱停乱放堵死的现状,做了一档电视调查报道《被堵死的消防通道》,整篇报道很长,如果全文手机推送的话很不合适,记者在采访时,遇到一位女性私家车主,她的车严严实实地堵住了整个消防入口,当物业喊其来挪车时,女子以为是交警来处罚,赶紧风风火火跑来挪车,当看到只是物业带着记者来采访时,竟然无所畏惧地掉头就走,面对记者“堵了消防通道”的提问充耳不闻,这一幕被记者的摄像机全程记录下来,当时我们只以这一个细节进行图文和短视频推送,就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今天,人们对于信息的接收方式更加趋于短平快。短视频成为多维场景中锁定用户注意力的更好表现形式。近几年,各类短视频蜂拥而出,国内很多新闻机构也都“闪电”上马短视频项目,较有影响力的短视频如梨视频、荔直播、我们、现场云、现场眼等等,宿迁广电在2018年推出了得味视频,在短视频领域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与实践。
短视频以“画面+音乐+文字介绍+现场声+同期采访”的形式来传播新闻,打破了传统新闻“配音解说+同期采访”的固有模式,应用在新闻报道中,具有时间短、节奏快、可看性强等优势, 尤其在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 短视频可作为新闻消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帮助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新闻真相。那么如何创作一篇好的短视频产品,实现最大化传播呢?
第一,全篇报道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90秒。如果一篇报道很长又想通过短视频来展现的时候,可以围绕一个主线来剪辑和组织素材,比如宿迁广电创作的《乌孜别克族“米大叔”的梦幻花园》短视频,这本来是一篇助力脱贫攻坚的主题报道,原播出稿件有近6分钟,剪成短视频以后只有1分10秒多;还可以从一个感人的细节来展开,比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宿迁广电在一篇舍小家为大家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报道中,有一对已经10天没见面的夫妻在抗疫送物资的途中意外相遇,激动拥抱,围绕这个细节,制作了一个52秒的短视频《夫妻抗疫分隔10天 意外“偶遇”激动拥抱!》,收获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此外,还可以从报道中的一个有画面感的现场、一个长镜头,一句精彩的话语来入手,方法不一而足。
第二,画面要有现场声,有自然动作镜头,不修饰,少摆拍,不要有重复镜头。开头5秒一定要把最抓人、最有现场感的镜头放出来,开头就有高潮,不要去铺垫和娓娓道来。
第三,音乐的使用非常关键,可以适当配合使用音效。音乐比画面更有情绪代入感,除了素材本身带有极强的音乐效果或现场声,还要适当使用配乐。
第四,把握推送时间。对于专门制作短视频发布的机构,当然是第一时间推送,越快越好,但对于还要制作新闻播出节目的传统媒体来说,可以从以下角度考量:首先,有现场感或有完整监控视频的素材,比如突发事件、现场救援、感人的或惊险的瞬间等,一定要第一时间发布,抢得先机;其次,重大时政报道、重大主题报道或带有预告性质的重要报道,可以短视频的形式优先发布;再次,一般性报道、人物讲述类、调查报道类等,时效性不是太突出的稿件,可以等记者成熟的稿件出来后,从中提炼精华部分,剪成短视频二次发布,反而能起更优化的传播效果。
目前央视、人民日报以及省市广电,几乎都有自己的官方抖音号,运营好、粉丝多的除了各类央媒,“河南公共频道”“看常州”等地方媒体的抖音号都是值得借鉴学习的成功典范。
在抖音及快手等平台发布的短视频产品,大多是碎片化信息,与传统的短视频产品相对讲究完整性来说,这类短视频产品在长度上要求更短,几秒、十几秒,甚至是一个镜头、一个画面、一句话、一个瞬间,就可以制作出一个很精彩的短视频产品,有的画面通过慢放、快进等特技效果,加上音乐和音效的使用,呈献的效果更是引人入胜。例如苏州广电抖音号“苏视频”2020年6月23日发布的《货车撞上限高架,车厢:妈妈你不要我了吗?》,这个点赞接近110万的抖音产品只有一个画面,却让人在莞尔一笑中,对限高行车有了更直观的警示。
融媒体时代,适合在手机端发布的融媒体产品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绝不局限于所列举的这五种形式,且这五种形式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可以直播,可以直播态滚动播出,可以做成图文产品,也可以做成多种多样的短视频产品,当然,也包括我们最终的电视端播出产品。融媒体时代,受众在哪里,广电媒体的产品就要在哪里,多质态、多端口发布,产品更细分,受众更细化,才能实现传播最大化,也才能真正融入“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融媒体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