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man综合征的相关研究进展

2020-12-05 05:34孙瑶任立红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泛素靶向综合征

孙瑶 任立红

Angelman综合征(angelman syndrome,AS)最早在1965年由英国儿科医生Harry Angelman报道,该病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临床表现包括小头畸形、巨大下颌、张口吐舌、频繁大笑、癫疒间、睡眠周期紊乱、肌张力低下、共济失调等。随着近些年来诊疗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平及家长重视程度的提升,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率约为1/12 000~1/20 000[1-2]。2006年Williams等[3]学者发表了AS诊断标准。然而,因其与许多其他病因不明疾病(Prader Willi综合征、Pitt-hopkins综合征、Rett综合征、Christianson综合征等)存在表型重叠,临床上易误诊,延误病情最佳治疗时机。本文总结了近几年AS病因、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的相关进展,旨在为该病的后续研究及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一、病因

AS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母源性染色体15q11-13缺失或表达异常(70~80%);(2)母源性UBE3A基因突变(10~20%);(3)父源性单亲二倍体(uniparental disomy,UPD)(3~5%);(4)印迹基因缺陷(3~5%)[1-2]。该病与UBE3A基因缺失或复制障碍相关,UBE3A基因也叫人类腺病毒E6相关蛋白(human papillo mavinus E6-associated protein,E6-AP)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5q11.2-q13.3,至少含有16个外显子及内含子。UBE3A编码泛素蛋白连接酶(ubiquitin protein ligase,E3),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 proteasome system,UPS)对特定的细胞内蛋白进行多泛素化降解。E3与蛋白酶体的大部分成分相互作用[4-5],AS相关突变体直接泛素化了S5a蛋白酶体亚基,最终抑制了蛋白酶体的蛋白水解活性[6]。表明UBE3A参与调节蛋白酶体的活性,为以后相关机制的研究提供了证据。

二、发病机制

虽然AS的遗传病因已被阐明,但在细胞水平上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报道仍较少,目前存在以下几种通路。

1.PTPA-PP2A通路:在神经系统中,蛋白磷酸酶2A (protein phosphatase 2A ,PP2A)对神经元的生长分化、细胞骨架的组装、树突棘的形态和突触的可塑性至关重要[7]。PP2A的激活剂磷酸酪氨酸磷酸酶活化剂(phosphotyrosyl phosphatase activator,PTPA)是UBE3A的泛素连接酶底物,UBE3A通过泛素化其激活剂PTPA来调控PP2A的活性。在AS小鼠模型中,母体UBE3A的缺失导致PTPA水平和PP2A活性显著增加,过量的PTPA导致了树突棘成熟缺陷,PP2A抑制剂LB-100可以减轻树突棘形态和突触传递的缺陷,并改善行为表型[8]。 因此,推断UBE3A-PTPA-PP2A通路的失调可能导致了UBE3A相关的神经发育障碍。

2.mTOR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个289kDa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包含两个核蛋白mTOR1和mTOR2,参与调节基因翻译、细胞生长、代谢、凋亡,目前已被证实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如Leigh综合征、MELAS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脆性X综合征[9-10]。Sun等学者发现在AS小鼠的小脑浦肯野神经元中,mTORC1活性增加,其下游靶蛋白S6蛋白激酶(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polypeptide 1,S6K1)磷酸化水平升高,mTORC2活性降低,导致小鼠肌动蛋白聚合、突触可塑性损伤,极大地损害了AS小鼠的认知、学习能力;而通过使用mTORC1/S6K1抑制剂或mTORC2激活剂均可显著改善这些损伤[11-12],与Thomanetz等[13]的报道相一致。

3.miRNA-708下调作用:微小RNA(microRNA)是小的非编码类内源性RNA(长度18-23个核苷酸),参与许多生物过程,如信号转导,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应激反应,miRNA在神经生长、神经元成熟和突触可塑性的调节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14]。Vatsa等[15]发现miRNA-708是AS小鼠脑中失调的miRNA之一,miR-708靶向神经元抑制素(neuronatin,Nnat)引起细胞内Ca2 +减少,抑制miR-708或Nnat的异位表达增加Thr286处CaMKIIα的细胞内Ca2+和磷酸化水平。与年龄匹配的野生型小鼠对比,在胚胎期、生后早期以及成年期的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能神经元中,AS小鼠的各种脑区域中的Nnat水平显著增加。miR-708/Nnat介导的钙信号通路可能与AS的行为缺陷有关。

三、治疗

AS至今尚无治愈手段,目前临床上AS的主要治疗在于对症支持治疗,近些年在控制癫疒间发作、改善睡眠和分子靶向治疗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

1.抗癫疒间治疗:80%~95%的AS患者都会出现癫疒间发作,其中75%的患者发病年龄小于3岁,50%以上的患者有多种癫疒间发作类型,与基因缺失量小的患者相比,缺失量较大的患者癫疒间发作更频繁,更易致残,行为方面的问题也更严重[16]。目前AS中应用最广泛的抗癫疒间药物是丙戊酸、氯硝西泮,其次有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托吡酯和氯巴赞等[17],但治疗效果尚缺乏确切报道。此外,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18]和低血糖指数治疗(low glycemic index treatment,LGIT)[19]最近被证实可以有效地控制AS患者的癫疒间发作,且副作用小,成为抗癫疒间药物的极佳替代或补充治疗方式。

2.改善睡眠:几乎所有的AS患者存在睡眠问题,主要表现在睡眠-觉醒周期异常、昼夜睡眠节律障碍和睡眠需求减少。癫疒间发作的严重程度与睡眠障碍呈正相关,但具体原因不清。一项关于AS患者昼夜节律和睡眠特征的试验发现,AS患者体内褪黑素水平明显降低,通过外源性补充褪黑素可以有效延长睡眠时间,减少睡眠延迟[20]。行为干预的具体方法包括建立睡前常规、消退、有节律唤醒、睡眠节律管等。通过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大多数患儿睡眠问题可以得到改善。

3.分子靶向治疗:通常正常人体内继承父母双方的UBE3A基因,母源性UBE3A基因表达活跃而父源性UBE3A基因沉睡。Huang等[21]研究者经过大量的筛选试验发现,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激活父源性UBE3A基因。最近的研究发现早期恢复UBE3A基因可以有效改善AS小鼠的癫疒间、焦虑、刻板行为,而成年期认知能力和行为表型几乎不能改变[22-23],因此,早期恢复UBE3A基因可以预防或挽救多种表型。UBE3A缺陷导致GABA受体通路功能障碍,GABA受体激动剂牛磺酸,可以增强GABA的抑制神经传递作用,恢复运动和认知缺陷[24]。此外,研究发现二甲胺四环素可以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的活性来改变树突状棘结构,恢复AS小鼠的突触可塑性,改善空间记忆[25]。但同时也有类似试验结果显示二甲胺四环素对AS患者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6],二甲胺四环素是否有效尚需进一步论证。

综上所述,AS的发病涉及因素众多,对该病的发病机制知之甚少,分子靶向治疗可以从根本上治疗该病,但仍需临床进一步的研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的负担。

猜你喜欢
泛素靶向综合征
嗜肺军团菌效应蛋白质介导的新型泛素化过程
泛素链的体外制备、磷酸化修饰与标记方法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泛素化在心肌梗死后的心肌保护与促再生作用的研究进展
携IL-6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兔MI/RI损伤中的应用
泛素化修饰在DNA 损伤修复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考前综合征
开学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