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助力“中国创造”

2020-12-05 07:48
初中生世界 2020年43期
关键词:敏感度教育工作者助力

文 李 刚

当前,创新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未来发展之路。身为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呢?途径之一就是通过艺术来进行美育,从而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培育,助力“中国创造”。

那么,美育和创造力有什么样的关系?美育又是如何通过艺术的手段来达到助力“中国创造”的功用的呢?

笔者认为,所谓创新型人才,必然是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在寻常中寻找出闪光之处,而这正是美育概念扩大化后的题中应有之义。艺术美育就是通过音乐、美术、戏剧、书法、舞蹈等艺术形式,培养受教育者对于艺术各要素的敏感度,从而逐渐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内在能力。艺术对于敏感度的培养具有天然的优势。以美术为例,常人对于颜色的区分仅仅局限于赤橙黄绿青蓝紫,以及这几种颜色屈指可数的几种不同程度的变化颜色。然而,作为美术的基本素养之一,却需要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几十种甚至上百种颜色的变化与微小差异。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我们知道,人类在任何一项技能中习得的品质和习惯都会内化为作为“人”的品质和习惯。美术学习中对于颜色的敏感性也必然会内化为一种敏感性的品质。再如音乐,常人只知道七个基本音级和五个变化音级,然而,通过对音乐艺术的学习,可以逐步培养出学习者对于泛音列、微分音的辨识力,从而内化为“人”对于事物的敏感度。而敏感度,是创造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当然,培养对于事物的敏感度仅仅是艺术美育的初级形式。不同于其他,艺术更讲究全局和总体感受,一个音符,一根枝条,或许对整个艺术作品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如果想要了解一部艺术作品完整的韵味,必须要有整体感受和鉴赏的能力,这也是艺术美育在传授艺术知识、引导艺术鉴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对于受教育者所能够起到的润物细无声的改变与浸润。比如贝多芬著名的钢琴奏鸣曲《悲怆》,如果你只听了第一乐章,那么,你所理解的贝多芬也许只有悲怆,但如果你能够认真欣赏完整首曲目,你就能读懂贝多芬的不屈不挠,越挫越勇,那种乐观与积极的生活态度。艺术作品都是整体艺术,如建筑,一砖一瓦也许只是一砖一瓦,但是无数的砖瓦通过设计与整合成为一栋建筑时,就会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奇妙景观。

因此,艺术美育不仅有着提升国民美学品质、审美品位和感受美的能力的功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升国民对于外界事物以及自身内在的感受的敏感度,对于看似无关联的创造力有着莫大的助力。我们可以创造出打造中国品牌的好的产品、创意,这正是艺术对于创造力的又一功用,即培育“善”的创造力。

艺术美育不仅可以培养出纯粹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还可以引导具备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人向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不仅可以同其他学科一样培养人的创造力,还可以塑造人的“美”,这也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

艺术是美育的最佳载体,而通过艺术的学习,又可以培养出人的创造力思维,同时,艺术学习又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伴随着美育的进行,使得我们不仅能够塑造一个技能上的“中国创造”的社会,也塑造出品质上的“中国创造”。这也是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的本质区别。只有赋予了“人”的属性,才能够使得单纯的技术性的制造真正成为人性的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中国创造”的国家战略。

作为从事艺术教育数十年的高校教育工作者,笔者深知艺术教育对于人性的培养和人的创造性思维塑造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发挥艺术的美育属性和创造特征,最终达到艺术教育的终极目的——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的共和国合格公民。

鉴赏空间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艺术教育处于似有若无的状态。其实艺术教育跟创造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通过举例论证告诉读者,“艺术美育不仅可以培养出纯粹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还可以引导具备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人向善”,以及“艺术教育对于人性的培养和人的创造性思维塑造的重要性”。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发挥艺术的美育属性和创造特征,最终达到艺术教育的终极目的——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的共和国合格公民”。文章立论有新意,结构完整严密,层次清楚,论证缜密。

读有所思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3 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猜你喜欢
敏感度教育工作者助力
助力成功七件事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