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铠均 (新疆艺术学院)
传统的京剧舞台布景一般都很简单,以帷幔作为分界线分成幕后幕前,舞台上是单一的道具和脸谱化的人物,舞台环境氛围单一某呈现出来的氛围也就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舞台效果上来看,《庄妃》突出呈现的是唯美的舞台效果,比如在第一幕开场白时,在一片鼓角声中舞台上呈现出烟雾效果,然后士兵出现,在高喊的口号声中舞台上的灯光都亮了起来,逐渐帷幕拉开使整个舞台被笼罩在烟雾和灯光的交相辉映中,营造了特别浓烈紧张的舞台氛围,随着念白台词的响起使剧情直接引出矛盾,然后在灯光全亮的情况下为整个故事的后期发展营造了浓烈的氛围,将观众的心弦提了起来。紧接着在画外音“庄妃娘娘驾到”的声音中,舞台灯光转亮,庄妃出现,故事剧情由此展开。
这部戏是以一种电影画面剪辑缓缓呈现的,使得在一开始就突破了单一的开场白形式,增加了电影中的代入感,一下子将人拉入到故事情节中,吸引观众的注意,加上舞台两侧的字幕更让人觉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画面感的增强可以更好地表达感情,尤其是可以传达人物内心的情感,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和舞台场景布置,就能将舞台上的演员和观众联系起来,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引起他们的共鸣、引发他们的思考,使观众可以通过自己的视觉去体验、去感受剧情的发展。这种电影式的舞台画面,是《庄妃》京剧中的特色之一,也是创新所在,良好的舞台画面不但可以营造良好的效果,引起观众的共鸣,而且还能推动剧情的发展,给人以一种真实的舞台观感,将人物形象也渲染得更为生动,使在观众心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在音乐方面,传统京剧中常见的打击乐器有板、鼓、锣等,管弦乐器则有京胡、月琴等,在具体表演中则要根据剧情发展需要合理选择和配合应用。在《庄妃》中,创新了配乐的形式,给整个剧增添了别样的色彩。比如在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和各位皇子之间争权夺利时采用的是号角配乐,这种雄厚的音乐可以让人感觉到紧张感,呈现出紧张肃穆的气氛,号角配乐也是整个《庄妃》中多次出现的音乐,只要在危急时刻就会出现。一个号角声音就能呈现出别样的效果,甚至能让人感受到观看电影时才有的感受,这是在之前的传统京剧中不曾出现过的,也是本剧的重大特色之一。
在人物造型方面,传统京剧中出现最多的是脸谱化的人物,一个脸谱代表了该人物角色的性格、身份等,是对人物的一种定位。比如最常见的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包拯等,这些人一站到舞台上人们就知道是谁,代表了什么。这种被固化了的人物形象在传统京剧中一直延续至今,很多演员也是按照这样的模式去演绎的,虽然是一种对传统的继承和尊重,但是也限制了演员发挥的空间,尤其是将人物的情绪过于程式化了。在京剧《庄妃》中,创造性地采用了更加灵活和鲜活的人物造型,但是又不失传统。比如在服装方面还是在试图还原历史,剧中的庄妃衣着装入大气尊贵,符合当时皇妃的仪容仪态;而男主人公多尔衮的脸上也没有被涂得浓墨重彩而是更注重通过演员的台词、唱作念打来表现。其他人物也是如此,都没有刻意去夸大,而是顺着剧情的发展、唱词念白、舞台画面来呈现人物的情感,使观众了解该人物的性格、命运等。
在唱作念打方面,传统京剧中手眼身法步和唱作念打是基本功,在京剧《庄妃》中却并没有刻意去使用这些技术和手法,而是对其进行了创新。比如在庄妃出场的那段,袅娜的碎步和婀娜的身姿让人感受到皇妃尊贵威严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庄妃也有温柔贤淑的一面。在本剧中手眼身法步是和人物本身情绪结合起来用的,并没有去刻意地夸大,而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情感情绪的变化自然流露的可以说。这样的肢体动作更加自然灵活,更好地表达人物角色的性格和情感等。在传统京剧,在行腔转调和发音吐字方面都是有严格要求的,但是在本剧中是结合新时代的审美标准和语言应用习惯去表现的,在唱词念白上并未采用方言而是采用了普通话,同时在曲调上也不再使用咿咿呀呀的调子。
综上所述,京剧《庄妃》在舞台画面、故事发展结构、配乐形式、人物造型、唱作念打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的京剧形式,是一种将传统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的创新的表演形式。这样既可以挖掘京剧本身的艺术美,继承了传统的戏剧和历史文化,同时又能符合新时代大众的审美。《庄妃》只是一种在传统京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尝试,可以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经验和创新的思路,希望在未来京剧文化发展上还能融入更多的创新性元素,不断地丰富自己并让更多的观众关注和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