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蔓 (广西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新时期教育从业者需要结合时代特征,就实际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做出改革以及调整,提升整体业务效率,保障业务的质量,解决传统模式下存在各类问题。笔者试图结合国内的师专实际情况以及各类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而为实际业务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合笔者实际研究来看,随着整体改革的推进师专音乐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际推进中都是如此。不过,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师专音乐课的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专业人才,而不是塑造歌手和演唱家,所以存在的重视歌唱技巧练习、而过分轻视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是需要注意的。造成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和老师所持观念有关。很多人觉得,学音乐的人必须有特长,也就是能歌善舞而会唱会跳,所以这成了评价学生的基本标准,随之逐步成为了部分学校的培养目标。这是十分错误看法、和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也是不契合的。对于学校而言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既包括技巧了解和使用,也包括能力的进步[1]。
在师专声乐课当中,虽然很多课程方案对课程有明确的技能训练要求,比如声乐教育方法和训练法,不过在实际中却很难落到实处。咎其主因首先就是老师们大多在不正确观念指引下,过分重视技术练习,加上师专声乐课学时很少,所以没有太多闲暇去顾及技能的提升。其次,部分学生也将声乐学习看作是自己接下来就业的敲门砖,所以把很多与师专有关项目、以及学习内容抛之脑后,只注重技巧训练,导致问题的出现和发生。
学以致用是教育基本目标,对于师专声乐课而言也是如此。不过由于教育课程的随意性,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单一,他们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存在脱节,久而久之就会有失衡现象,导致他们很难真正的适应工作。笔者曾在公开课上亲眼目睹部分师专专业毕业生在课堂上,根本不知道如何运用发声练习来组织课堂,整体气氛相对是比较差的,实际训练方法错误、没办法满足学生们的实际学习需求。
结合笔者实际研究来看,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可以借助以下几个环节入手来开展研究。首先是对内容的改革,借此来提升业务实际效率。在具体的改革上,必须遵循新课标中提到“实用为准、够用为度”原则,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重新组织课程体系和要素。重组后的声乐课必须包括基本理论讲解、歌唱实践研究和落实、所涉及教材的重新编写等;在声乐基本理论讲解中,需要包括歌唱生理讲解、和歌唱心里的概述,结合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做好其个性化的教育工作。在歌唱的实践教育中,需要包括呼吸讲解、共鸣示范以及相关的技术训练,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得课堂效率得到真正的提升。
师专声乐的教育课改革,可以给相关专业学习者提供新的更加广阔的进步空间,对于传统模式下的教育问题解决也是具有助推作用的。
结合内容的改革和推进,所采取方法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在具体方法上对于那些长期以来沿袭下来策略,需结合时代特征和具体要求做出甄别,将那些不符合要求的剔除出去。特别是针对经验式教育,实际使用必须慎重。在实际改革重,必须结合着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以科学理论指导学生进步,推进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互动教学,主要以生动具体目标、以极好的课堂氛围做改革的重心。比如,可以采取信息模拟发声和呼吸肌群训练方式推进,在多媒体技术帮助下合理地展示出来。
此外,也需要在组织上多采取小班授课的模式,或者是推进个别辅导。对于那些共性问题可以集中讨论,进而节约时间成本。在新模式之中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必须同时得到重视,结合着横向拓宽和纵向缩短的模式,做到技术和理论和谐有序的进步[2]。
师专特色声乐教育本质上还是师范院校的教育内容,所以在工作中必须走师范特色的办学路子。在实际的培养中,对于相关的领导而言,比许多和校内外相关机构多做练习,自始至终的做到“三个不断线”,也就是联系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断线、研究中小学教材不断线,和老师基本功提升训练不断线,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实践效率,满足师范培养的根本要求;此外,还可以结合社会音乐会、音乐师范院校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们走出去,努力将专业人士引进来的,这对于他们日后个人成长和从业都有直接可靠的帮助。
此外也需要结合模式改革做好相关的评价体系适配的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出改正和调整,保证其课程改革向正确方向推进,提升老师学生实际参加的积极性。在实际的观念角度,也必须抛弃过去存在的错误想法,保证最佳的效果可以达到。
整体来看新时期社会发展使得教育事业改革推进成为了必然,对于师专声乐教育而言也是如此。对实际从业者而言,必须结合时代最新要求,努力改变传统模式下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升业务实际效率保障业务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