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琴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现代社会,创新思维的教学理念要求,使教学摆脱传统教学方式,注重了科学性和创新性,引入了新的教学模式和观念,师生互动成为了创新思维中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创新能力,发挥主体作用。在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现状来看,师生互动也是完善舞蹈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方面。
当前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最主要的是缺少创新思维教学,教学方式过于传统死板,教学模式往往较为枯燥。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为主体,学生成为了被动的载体,这种教学模式压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指导意识太强,使得学生课堂参与意识较差,学习态度较为消级,学习效率不尽人意。教师的关注力没有放在学生的学习掌握和学习进度上,学生学习很被动,主动意识不强,更没有学习反思,长此以往,看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一现象有待彻底解决,传统教学的模式、教学方法需要变革创新。
经过长期课堂学习调查发现,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是;学生课堂互动太少,课堂教学反馈不到老师那,老师的教学得不到反思,这就是教学模式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不是主动求学的态度,老师教什么学生只是传统式的接受,没有思考和反思,不去想象,知识学不牢固,更得不到延伸。
为了提高学生舞蹈学习效率,就得摆脱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思维,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积极研究舞蹈教学体系,规范舞蹈教学方式,运用有效策略及时改进,舞蹈教学模式提出了创新思维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参与竞争能力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舞蹈教学模式提出了创新思维教学方式。运用有效策略及时改进,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创新思维中主要的促改内容。
舞蹈是一门创新性的艺术,因此创新思维在舞蹈学习中占据的位置十分重要,同时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竞争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将舞蹈教学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改变现有的教学状况,提高舞蹈教学的整体效果。同时,创新思维的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很多学习上的难题,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舞蹈潜能,让他们能做到愿意主动进行舞蹈探索,从正确的角度理解舞蹈这门艺术。
舞蹈教学一般是越小越有条件学好这门课程,但我们高校学生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学习时期,身体也已经定型,对于条件来说,最有利的是学生的学习欲望比较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创新教学思维,增强师生互动这一模式。挖掘学生思维优势,弥补自身条件不足,提高学生理解解析动作能力,掌握舞蹈知识,体验舞蹈的美。
在高校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会因为好奇而对舞蹈保持一定的学习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难度的逐渐加大,热情退却,学生的学习耐心也就经受不住考验,而教师此时最容易想到也最容易采取的措施是强制学生进行学习,但往往这种方式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反之,若是学生一开始对舞蹈就没有表现出那么大的兴趣,那么多么有趣的课堂都不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活跃性,要有学生的思考环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美的舞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子,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产生学习的兴趣,因势利导,这样学生就会从最初的对舞蹈的好奇转变为愿意自主学习,同时要注意保持他们的这份学习热情,使他们与舞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逐步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现能力。
肯定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就得进行创新思维教学模式,首先要突破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模式,运用方法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舞蹈的审美观,利用兴趣引起学生学习主动,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师生互动创设积极的舞蹈教学情境,既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又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利用学生课堂中的发散思维,开发潜能,锻炼学生自己的创新意识,更新传统学习观念。
培养舞蹈教学创新思维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师生互动。舞蹈教学中,学生对舞蹈情景会产生灵感,这种灵感会使学生产生创作欲望,老师就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感官和思维去掌握知识,鼓励学生的创作精神,在互动中激发学生创新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融进课堂学习中,推动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提高了课堂质量。
在高校舞蹈教学课堂上,学校应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创新与变革,提倡创新思维教学,教师需要改变教学角色、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同时在课堂中提倡师生互动,使教师在课堂中发挥促进作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社会需求的舞蹈高质量知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