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 苑 (沈阳音乐学院)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的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关注学生文化课成绩同时,更加关注学生艺术特长的全面发展。近年来,钢琴等乐器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孩子的欢迎,学习钢琴不仅可以提升的文化素养,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在钢琴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深入挖掘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在实际的钢琴教学过程中,音乐作品的表演节奏和相应的旋律是影响演奏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以确保学生的钢琴曲目的演奏质量和水平。钢琴演奏的音乐表现力主要集体现在演奏者对音乐内涵和情感的理解,其中主要包括对所演奏的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和音色、音准的感受等等。在保证演奏者对音乐曲目的正确理解基础上,才能表达出音乐作品中的丰富情感,使音乐作品中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得到全面的诠释。所以,在钢琴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有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展现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另外,音乐是一种赋有魅力艺术,需要学生在钢琴演奏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不同的音乐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不断赋予音乐作品生命力,通过钢琴演奏将音乐作品的内涵和加之展现给听众。学生在钢琴曲目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突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理解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音乐表现力构成的基本要素主要从内心听觉、艺术感知和艺术情感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声音是钢琴的主要传播途径,听觉是钢琴演奏者需要具备的基础技能,由于钢琴的音乐非常广泛,钢琴的音响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多样性,要求演奏者拥有与之匹配的听觉感知能力。在具体的钢琴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内心听觉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声音分辨能力。通过日常钢琴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各个钢琴键所发出的不同音色和每个不同的音域,并加强学生对于不同音乐作品的音量、音色、音乐节奏以及曲调的理解。突出学生内心的听觉,在感受内心琴音的基础上。使学生自觉主动的融入到钢琴曲目的演奏中,进而分辨自身的琴音演奏是否正确,加强学生对于不同音乐作品的敏感度。在钢琴课程学习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音乐曲目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音乐情感的表达,从而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质量和水平。
音乐的艺术感知即感受钢琴曲目的创作背景、乐曲的风格特点以及其中所蕴含多方面的细节内容。在钢琴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深入剖析音乐作品的内涵和价值,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需要加强学生对钢琴曲目的理解,帮助学生与音乐作品创作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共鸣。在具体的钢琴曲目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感知训练,帮助学生精准感知钢琴的每个音色,从细节对钢琴演奏进行合理的控制,通过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来强化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所谓的艺术情感就是在钢琴曲目演奏中融入充沛的情感,以凸显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钢琴课程学生过程中,艺术情感是突出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最主要的因素。只有在音乐作品中进行有效的情感表达,才能赋予钢琴演奏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的钢琴课程教学中应当深入挖掘音乐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元素,通过强化学生的艺术情感与创作者建立情感共鸣,为学生自己和听众打造听觉盛宴,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培养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策略主要从演奏技巧入手和从艺术素养入手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在钢琴课程学习过程中,确保学生的掌握扎实的演奏技巧是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基础条件。所以教师在具体的钢琴课程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乐曲演奏技巧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通过突出钢琴演奏技巧训练化解,不断反复练习不同的钢琴曲目,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不同钢琴曲目演奏的技巧。在日常钢琴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准确理解钢琴乐谱中的每一个音符的意义,对琴谱中的符号和音乐语言进行正确的解读,这样才能确保在钢琴曲目演奏过程中将每一个音符准确的表达出来。
在钢琴课程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音乐变现力,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艺术素养出发,加强学生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钢琴演奏当中。为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钢琴教师应当积极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将演奏理论技巧与实践训练进行有机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钢琴课程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通过不同音乐作品的深入探究,强化学生钢琴课程学习体验,不断在音乐作品演奏过程中展现音乐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钢琴曲目演奏中提高自身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总之,在钢琴课程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从训练学生的演奏技巧和加强学生的艺术素养出发,切实强化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