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川地区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创新

2020-12-05 23:52:20易小迪
北方音乐 2020年13期
关键词:民间舞世俗彝族

易小迪 魏 昊

(乐山师范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中华民族有五十六个民族组成,具有多种民族语言,而民族民间舞正是将各个民族维系在一起的一种无声语言,人们将语言变得更加丰富,让自己的民族能够更加多元化地发展。从表现目的上来划分,民族民间舞分为宗教和世俗两大类,从意义上来看这两大类衍生出了更多的舞台艺术品,原生类型的舞蹈也在其中。在四川省地区的中国民族民间舞也不断地在各民族之间传承。从民间舞教学的传承上来看,原生性的舞蹈作为基础,保留原有的民族特色,在特色的艺术形式下创新,让民族民间舞可以不断地发展壮大下去。它需要建立一个教学平台,从根本上将四川地区的民族民间舞发扬传承。

一、四川地区民族民间舞的类别

民族民间舞,因为独具特色的民族色彩而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它受到了不同生活和文化的影响,因而形成了各具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舞。在独特的韵味上体现了这些民族的精神文明,也映射了民族的宗教信仰以及具有魅力的风俗习惯,从本质上也表现出了民族民间舞是我国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意义,诠释了少数民族的全貌。不管是哪个少数民族,民族民间舞都具有这样的共性,人们在某个特定的场合里会用舞蹈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将这份情感传递给每一个人。人们的内心情感是非常丰富的,民族民间舞也是他们表达情感的一种媒介。全面研究、思考民族民间舞在现代社会中如何适应市场需求而得以更好的延续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将四川地区的少数民族舞蹈发扬传承下去。从表现手法上来讲,民族民间舞分为宗教类和世俗类两种舞蹈形式。

(一)宗教类

舞蹈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作为宗教类的舞蹈主要是为了体现民族的信仰,传达民族的传统特色。这类舞蹈往往需要有特定的人来表演,少数民族会在特定的场合用一种特殊的形式来表演这种舞蹈,因此宗教类舞蹈都具有表现意义。在四川地区的民族民间舞中,宗教类舞蹈由很多种,比如说藏族舞中的羌舞,这类舞蹈就是宗教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类型。羌舞主要是在寺院中用来祭祀的舞蹈,这种舞蹈本身就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据说它的产生和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除了羌舞,彝族的舞蹈在四川地区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彝族的巫师会表演具有宗教色彩的舞蹈,比如说木鼓舞、铜鼓舞、羊皮舞,这些舞蹈保留了古代彝族人民部落之间的战争以及狩猎的文化背景,也有一些是鼓舞战士出征的舞蹈,在战士们打仗凯旋之后的祭祀仪式上,古代彝族人民就会跳起跳舞,这些都是为了缅怀古代英雄而产生的宗教类舞蹈;还有一种舞蹈在四川省凉山地区的彝族也是非常具有艺术特色的,那就是披毡舞,这种舞蹈的表现手法是舞者要披上披毡,将两个手臂伸展,然后时而收拢时而摆动身体进行旋转,用这种方式模仿雄鹰的姿态,以此来祭奠彝族古代的神明。

(二)世俗类

民族民间舞中的世俗类舞蹈主要是人民在日常生活劳作中创作出的一种舞蹈类型,主要是反映少数民族的人文世俗风情,这类舞蹈主要在一些重大或者特殊的日子会进行表演。比如说,藏族的世俗类舞蹈有两大类:协和卓,主要是男女双方对唱,是一种载歌载舞的劳动歌舞表现形式。这类舞蹈我们在电视或者舞台上也经常会看到,它充分反映出了历史上劳动的艺术价值。在羌族中世俗类的舞蹈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在特定的节日、婚嫁场合或者劳动之余都会跳世俗类的舞蹈。有喜事的时候会跳舞,表达出欢快喜悦的情感。当有老人要举办丧事时所跳的世俗类舞蹈是为了将忧伤的事散去。在彝族人民的生活中歌舞是他们生活中一项少不了的活动。大多数他们的世俗类舞蹈都是模仿劳动生产的创造的。比如说,彝族的古代生活中,打歌、跳弦、罗作、跳三弦等古老的舞蹈都是通过模仿动物的形象产生的。例如,斗鸡、斗羊、斗牛,模仿动物斗争打架的场面,也是象征着战争的力量感。另外,彝族人民庆贺丰收时会跳起大鼓舞。彝族凉山地区的打歌舞也是一种常见的自娱自乐的舞蹈形式,彝族人民手牵着手,臂挽着臂,一群人围成一个圈,面对着熊熊燃烧的篝火愉快地载歌载舞。

二、四川地区民族民间舞的传承方式

不管是宗教类还是世俗类的民族民间舞,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传承民族特色,这种传承从方式上来讲也是为了民族之间一代又一代人民的精神特色传承。在宗教类舞蹈中,蒙古舞中的茶马舞和彝族舞蹈中的铜鼓舞,这些舞蹈只有本族的宗教人员才可以表演,也是为了传承民族的宗教信仰。其中,蒙古族的茶马舞是需要一代又一代宗教人员言传身教的舞蹈,族中的老查玛会传给小查玛,相应的,老毕摩要传给小毕摩,这种代代传承方式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微妙的改变。对于传统的舞蹈来说,文化的传承方式有很多种,舞蹈传承除了受到民族的关注以外被全国乃至世界所关注着,目的就在于从传统的舞蹈中保留最原生的舞蹈韵味,这种舞蹈带给人们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对于世俗类舞蹈来说,传承的意义主要是民族的自娱自乐,在人们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民族民间舞蹈以娱乐大众的形式被代代传承下来。比如说,蒙古舞的安代舞及藏族舞中的锅庄舞,在整个传承中,传统舞蹈会因为生活的改变而发生一些适当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是为了满足多民族的文化需要,体现了当代人民的生活价值。民族民间舞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与社会的发展相接轨的。在现代生活不断进步中,民族民间舞以一种融合和交流的方式存在,它会发生一些微妙的改变,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但是民族民间舞的基本根源是不会改变的。在中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四川地区的民族民间舞就是一个很好例子,它传承代表了一种系统性的舞蹈工程。它在时间和空间上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传承给人民甚至世界,它不具有特定的统一标准,而是针对各个民族的民族民间舞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延续这种血脉中的文化,并在传承中进一步发展,以一种创新的形式将民族民间舞延续下去。

三、四川地区民族民间舞的创新

(一)四川地区民族民间舞文化的创新

国家为了保护传统的民族民间舞,将其中的典型舞蹈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以此来更好地发扬、传承。宗教类的民族民间舞要想完好的传承是有困难的,舞蹈本身需要特定的人群来表演,当那些驻守在各地州县文化站文化局的舞蹈工作者想要参与其中时,可能会受到阻止,能得到的少数民族的舞蹈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国家需要用科学的政策制度将这些稀缺的舞蹈资源编辑成资料保存下来。据了解,藏族的杜基嘎尔、彝族的苏尼舞、羌族的羊皮鼓舞等,这些宗教类舞蹈已被成功地纳入了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存名录,因为当地族人的积极配合,已经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舞蹈的传承需要国家保护,这些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要想发展,就需要进行创新的编排,然后推向市场,走进全国观众的视野。在国家百花齐放政策的指引下,让每个舞蹈的传承者都可以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按照自己对民族民间舞的理解和认知去传承和发展它,传承者们要用独特的眼光看待民间舞,创新民间舞,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民间舞蹈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例如《茶马古道》的成功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个舞蹈承载了无数古道儿女的动人故事和家国情怀。

(二)四川地区民族民间舞课程的创新

四川省位于我国的西南区域,有很多少数民族都聚居于此,尤其是羌族、彝族,长久的文化历史使这些少数民族有了民间舞的地域优势,民间舞资源也非常丰富。让民族民间舞发扬创新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设置舞蹈课程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既然有好的民间舞资源,那建设舞蹈学科发挥自身的传统文化优势,更有利于保护民间舞,同时,创新研究工作也有了良好的展示平台。在实际舞蹈教学中,传承者之间需要有团队意识,相互协作,制定合理有效的创新研究计划方案,分阶段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舞蹈方面的文化研究。对于四川的高校,应该设立相关的艺术类课程,和四川藏族区域、羌族区域以及彝族区域的舞蹈传承人了解民间舞的文化以及功能,了解民间舞蹈的具体特色,将了解到的资料编制成教学内容,明确研究方向,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教育模式。

四、四川地区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创新道路上,历史的文化基因在促使人民为民族舞的建设不断发展。舞蹈文化知识的追踪溯源、艺术动态的整理与传承、艺术价值的挖掘与探析。在历史的文化长河里,祖先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灿烂辉煌的艺术风景,不管是哪个民族的人民,都能以自身的力量形成一种独特的体系,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与生活风俗。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需要站在艺术价值的视角去理解、认识、挖掘各族人民的文化意识形态,让民族民间舞更好地传承,发扬它的艺术精髓,在创新和传统中寻找艺术的平衡价值,创作出被时代铭记的艺术作品。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四川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的舞蹈种类进行分析,讨论舞蹈作为一种历史文化传承,需要有创新形式。我们发现,在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下,民族民间舞蹈应该站在艺术的文化角度,坚持保留传统的舞蹈,在保存原生态民族民间舞的基础上,也应该不断发掘它的价值,探寻其中的内涵,让民族民间舞在现代社会中发展与繁荣。

猜你喜欢
民间舞世俗彝族
彝族海菜腔
心声歌刊(2021年5期)2021-12-21 06:33:36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乐府新声(2021年3期)2021-11-04 09:22:04
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外松内紧”的内涵与实践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四川蚕业(2020年3期)2020-07-16 08:09:42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民族学刊(2019年2期)2019-05-15 10:39:02
芭蕾基训对民间舞教学的影响
不愿向世俗投降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38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一件新出于闐語世俗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