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AI:智慧驱动视域下融媒体APP体验设计

2020-12-05 08:42徐延章
视听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融合用户

徐延章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加速了融媒体融合的进程,新兴媒体不断涌现,以微信、抖音为代表的APP 以用户体验为导向,通过融合设计创新不断提升用户使用黏度,呈现出生态性应用的特点。5G 时代背景下,以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媒体融合的进程,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智媒体应用不断改进用户体验,促进了以用户体验为代表的融媒体APP服务设计理念的升级。智慧服务视域下,融媒体APP 体验设计的侧重点已经从重视内容建设转向关注用户体验设计,美国学者加瑞特提出的用户体验要素层次模型可以作为融媒体APP 用户体验设计的因素。[1]智慧服务设计视域下,辛向阳提出了“将体验作为设计对象”的观点,指出了“从用户体验到体验设计”的范式转变趋势。[2]

5G 时代背景下,喻国明结合5G 技术商业应用,做出了“5G 对于未来传媒的革命性影响”的判断。[3]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2017-2019 年新华社发布的近三年《中国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报告》中,关键词经历了从“移动互联网和媒体融合”—“AI 合成主播和人工智能”—“5G 时代和万物为媒”的变化。从关键词中我们不难发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媒体传播的变化,新技术发展不仅推动着媒体融合的方向,而且影响着媒体传播服务的理念,呈现出技术和媒体有机结合的趋势。封面新闻CEO 李鹏结合封面新闻的传播实践提出的“智媒体是智慧+ 智能+ 智库的组合”[4]的观点也证明了这个趋势。智媒时代背景下,5G 技术发展使人工智能获得了大数据土壤和高速云平台支持,“5G+AI”的技术驱动成为融媒体APP 智慧体验与传播设计的黄金组合,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为融媒体APP 用户体验提供了智慧支持。本文从智慧驱动视域出发,将5G 与AI 相结合进行融媒体APP 智慧体验设计研究,以期为用户提供更贴心的文化传播和服务体验,促进智媒时代融媒体文化传播与体验设计理论发展创新。

一、融合驱动:以用户为中心,创新服务思维

移动互联网思维以用户思维为核心,以为用户创设极致体验为目标,通过简约与美观、平台化与社会化、跨界与迭代突出用户大数据和流量的优势,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成为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指导思维,在融媒体APP 服务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

(一)以融合思维进行服务共享驱动

5G 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移动服务创新发展,移动互联网思维有了新的内涵。融合思维体现了整合服务的优势,融合服务创新为融媒体创造了先天优势。在融合思维指导下,融媒体通过媒体融合发展,不仅能够共享用户带来的流量红利,而且可以共享用户体验的大数据资源,为加强媒体信息资源建设、提升用户体验创造了条件。融媒体将广播、电视、报纸以及政务等数据进行共享,通过聚类分析和数据挖掘可以发现数据背后的相关性信息,从而在更加了解用户的信息阅读、视频欣赏和服务体验的习惯与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融媒体平台优势通过数据驱动进行创新服务。以津云、芒果云、荔枝新闻为代表的融媒体APP 通过融合设计,有效集中了用户和媒体大数据资源优势,“中央厨房”式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以其旺盛的生命力促进了媒体融合的进程。津云还将天津日报、今晚报、电视台和电台融合其中,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与用户进行语音交流。

(二)以融合思维促进设计理念创新

融合思维为融媒体APP 体验设计拓宽了服务视野,催生了融媒体APP 体验设计理念创新,促进了移动互联网全景思维的发展与迭代。融合思维不仅直接作用于融媒体APP 用户体验设计中,而且促进了叙事化思维、场景化思维、IP 思维等服务设计思维在融媒体APP 体验设计中的应用。叙事化思维为融媒体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故事化的设计要素,借助融媒体APP 平台进行叙事化的风格宣传能够提升融媒体产品的“温度”。场景化思维的应用使融媒体APP 具备了情境体验的特点,结合大数据分析的具体情境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成为人性化设计的突破口。IP 思维不仅使各类融媒体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而且通过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元素的挖掘实现了智慧传播的目标。例如北京时间结合历史与文化进行内容建设,积极引入具有民族特征和文化特色的文化资源,通过《上新了·故宫》《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文化节目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技术相接,通过叙事化和场景化的视听语言进行传统文化传播设计,有效拓展融媒体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创设融媒体服务的IP 特色,达到了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效果。

二、数据驱动:突出核心需求,体验跨界服务

5G 时代背景下,突出核心需求、塑造品质服务和体验特色成为APP 体验设计的关键因素。[6]融媒体APP 智慧体验设计应着眼于文化传播的核心要素,在大数据驱动下提炼用户的需求标签,通过智慧设计创设服务体验特色。

(一)通过二八定律突出融媒体用户核心需求

二八定律有助于揭示用户需求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便于通过抓住关键因素来提升融媒体APP 用户体验效果。融媒体APP 智慧体验设计中,需要通过用户需求层次和生活、工作、学习等行为规律分析,结合大数据挖掘用户体验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用户体验需求,采用二八定律定义用户需求的核心数据。[7]一方面,将用户最关心的、最常用的信息服务采用最简单的方式展示给用户,不仅体现了极简设计思维的内涵,而且有助于用户把握融媒体的核心内容,体验融合服务的特色。例如央视新闻+ 将“精选”作为首推选项,为用户提供了点击量、播出时间的“V 视频”可视化设计,并将“地图”作为重要选项,以世界地图为底,以中国地图为重点,通过散点信息热度图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国内外的热门新闻资讯。另一方面,将与用户相关的一些服务,通过拓展设计的方式融入融媒体中,可以使融媒体成为移动服务的平台,体现综合应用的特点。北京时间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核心需求,将新闻和视听服务定义为用户体验的关键元素,同时结合用户定位提供北京的资讯信息,将“精选”“BTV”“北京”“社区”作为重要选项进行突出设计,并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资源分类,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体验服务。

(二)通过长尾定律拓展融媒体服务范围

在媒体融合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融媒体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揭示了用户集中关注的热点新闻和节目信息。随着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小众用户需求在大数据面前呈现出聚合优势,反映出长尾定律的特点。从用户体验视角出发,融媒体不仅要挖掘与核心需求相关的体验要素,而且要从广度的视角分析核心服务以外的用户需求聚合数据,通过服务平台内容和形式的拓展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例如长江云结合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不仅为用户提供政务信息、文化生活、充值缴费和交通出行等分类服务,而且通过长江号的建设为用户提供多项政务和民生服务,通过热线满足用户报料信息和强力督办的参与需求。以长尾定律为指导,融媒体可集中用户和媒体大数据资源优势,通过融合文化服务拓展传播能力,采用“中央厨房”式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体现大数据优势,采用融合设计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服务能力。

(三)通过融媒体平台共享数据资源,实现融媒体跨界服务

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报纸、电视、广播和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存在着数据交叉融合的特点,大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能够有效发挥数据的价值,体现智慧传播与服务的特点。由于融媒体自身融合设计的先天优势,运用融媒体共享的数据资源,可以实现云平台支撑下的跨界服务,结合深度学习不仅可以提升信息推荐的精准性,而且可以为用户提供跨界的内容和服务体验。上海广播电视台通过整合大数据资源进行Xnews 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建设,融媒体大数据为东方卫视、看看新闻网等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新闻数据资源,实现了“电视新闻全媒化”。[8]随着短视频和移动电商的快速发展,融媒体可与短视频和电商平台进行跨界合作,通过共享用户、服务和数据资源,实现融媒体平台跨界服务。

三、5G 驱动:丰富感官形式,多样交互体验

5G 技术支撑下,移动网络带宽有效提升,用户移动定位更加精准,为融媒体丰富感官形式、优化交互体验创造了条件。[9]融媒体APP 可结合用户资源和设备优势,通过感官和交互设计为用户创设愉悦的体验。

(一)通过情境设计为用户创设更加直观的文化体验

融媒体情境设计不仅体现了文化体验的情境思维,而且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例如人民日报为新用户提供的传统报纸模式阅读的认知情境,云听为用户提供的续播服务的链接情境,新华社在微信公众号和APP 中同时为用户提供的AI 主播播报新闻的融合情境等。随着网络带宽的提升,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移动APP 通过短视频资源建设,满足了用户求新求异的体验需求,活跃用户数量不断提升。融媒体一方面可以结合媒体的公信力和传播优势进行短视频传媒生态系统建设,为用户创设直观的感官体验,例如以芒果TV 为代表的融媒体通过小视频建设为用户创设了体验新鲜视频和参与视频制作的机会。另一方面面对融媒体用户群体进行体验和数据分析,发现短视频用户的兴趣偏好和行为规律,建立短视频用户的传播服务模型。通过融媒体的短视频服务设计与宣传推广,实现用户的交流与互动,通过直观体验达到公益与商业的共赢。在5G 技术支持下,高清影视传输服务成为可能,融媒体可通过4K、8K 视频资源建设提升用户感官体验,体现美观和极致思维的特点。为了发挥5G 技术支持下的视听体验优势,央视频建设了4K 视频,闪电新闻则采用“4K 投大屏”的形式为用户创设“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二)通过人工智能为用户提供智能交互体验

融媒体智慧体验设计中,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二维码扫描,通过机器人新闻、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有声阅读、自动翻译等技术优化用户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更简单便捷的文化服务资源,调动用户主动体验的积极性。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下,人脸识别不仅可以应用在用户注册、登录、下单、验证等身份识别过程中,而且可以结合人脸识别的情境进行大数据分析,获取用户行为偏好特征。语音交互既可以应用在移动APP 交互行为执行的过程中,也可以应用在语音阅读、信息提示等体验情境中。5G 技术为融媒体带来了带宽优势,用于足不出户即可体验虚拟现实情境,融媒体可结合5G 带宽优势,通过VR 选项设计为用户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服务,从而使用户能够置身于VR 互动现场,近距离体验文化传播的时空氛围,通过主动交互获得第一视角的感官体验。融媒体除了为用户提供看电视和听广播的视听服务外,还可运用人工智能进行新闻语音阅读,为用户创设听新闻的体验情境。例如天下泉城为用户提供了“AI 主播”来播新闻,“泉泉”和“城城”二位人工智能主播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为用户创设了多感官智慧服务的体验效果。

四、AI 驱动:精准服务预测,价值信息推荐

5G 时代背景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在融媒体内容生产、传播与互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运用人工智能对大数据进行深度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算法优化进行智慧体验设计成为融媒体APP智慧服务的内在要求。[10]

(一)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提供精准服务体验

5G 时代大数据以其体量大、真实性等特征为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提供了数据支撑,为特征分析和服务预测创造了条件。融媒体可通过栏目设计进行文化资源和新闻视频大数据可视化设计,为用户提供直观的数据地图。看苏州通过大数据统计,挖掘文化资源特色,采用“人文苏州”栏目设计来塑造“苏州印象”,以《一年内1205.9 万次打卡!苏州这个地方人气越来越高了》等主题为代表的新闻内容突出了用户价值和文化特色。在融媒体APP 结合用户画像进行智慧推荐的过程中,根据用户体验的大数据进行用户画像动态调整,从而为用户推荐更为精准的信息和服务。由于资源泛在化现象的存在,融媒体APP 在为新用户推荐资源时往往存在偏差。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下,可以预先对资源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通过深度学习建立用户画像与资源匹配模型,从而缩短用户精准画像的体验时间。以触电新闻为代表的融媒体APP通过深度学习,不仅通过“推荐”栏目为用户提供新闻资讯,而且通过“热点精选”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专题信息,体现了“以内容为王,以用户为中心”的体验设计思维。

(二)通过人工智能突破“信息茧房”,传递价值服务

在融媒体APP 用户体验过程中,随着用户画像的不断修正,信息精准推荐的范围大大收缩,容易形成信息推荐的“信息茧房”现象。[11]由于用户兴趣动态性的特点,突破信息茧房成为融媒体APP 智慧体验设计的内在要求。融媒体APP 可通过新闻资讯置顶的方式来拓宽信息范围,也可通过用户定制兴趣爱好的服务来改变“用户基因”,中国蓝新闻为用户提供了“明星”和“节目”选项。5G 时代背景下,通过人工智能对用户体验的资源大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可通过优化信息推荐算法结合时间、地域、年龄、性别等因素交叉融合相关数据,有意营造信息“噪波”拓宽信息范围通道,从而突破信息茧房的限制,实现价值信息的有效传播。

五、社交驱动:社交参与体验,趣味利益推广

5G 时代背景下,社会化思维指导下的移动社交网络为用户创设了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即时互动交流的体验情境,以用户参与为核心的社会化媒体成为满足用户情感与归属需要的重要服务平台。[12]融媒体应结合用户的情感需求,将社会化思维应用于智慧体验服务中,采用趣味与福利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文化推广。

(一)结合用户设备和资源进行自媒体信息生产,满足用户参与式体验需求

融媒体APP 应将社交驱动作为体验提升与服务推广的突破口,通过用户偏好和兴趣的分析,结合用户画像采用分类社交设计,激发用户主动参与体验和宣传推广。5G 时代背景下,融媒体APP 通过融合直播功能,可以在社会化思维指导下满足用户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通过切身体验直播服务有效提升用户社交体验效果。以闪电新闻为代表的融媒体APP 通过用户认知和情感需求分析,为用户创设了发起直播和边看边聊的社交体验情境。融媒体APP 可在传统的点赞、分享、转发等APP 社交设计模式下,通过大数据细分用户需求社群,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链接优质资源与目标用户,通过创意设计驱动融媒体APP 社交模式迭代创新。与直播相比,拍客、K 歌等参与形式同样能够满足不同性格和情感特征的用户参与式体验的需求,融媒体APP 可结合用户喜好和特长,为用户创设发布消息和视听资源以及为其他用户提供援助的服务,调动用户参与移动服务的热情。例如中国蓝新闻借助用户智能手机和定位信息,为用户提供了发布照片、视频和记录生活的服务,用户可以体验共享美丽风光和分享美好时刻、参与评价和转发信息的体验。

(二)通过兴趣和福利分享用户体验,结合分类社交形式宣传推广

在移动服务传播与推广的过程中,福利和兴趣对于用户参与具有积极作用,融媒体APP 可通过影视节目预报、文化活动日历、免费体验抢票专区等优质的活动设计,为用户提供限量免费服务的方式来吸引用户报名参与,例如芒果TV 通过“新人专享:6 元现金+13 天会员”的方式来吸引用户体验视听服务,北京时间则采用夺宝签到和积分折扣的方式提升用户体验黏度。由于用户的兴趣和性格不同,往往形成以兴趣为导向的垂直社交群,用户针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融媒体APP 可以通过订阅、发现和广场等社交设计进行用户参与和宣传推广设计,通过明星大咖的加盟提高粉丝量。例如芒果TV 通过“订阅”和“发现”选项设计为用户提供参与体验的窗口,用户可以通过“打榜”来为自己的爱豆助力。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熟人的泛社交更便于融媒体APP 通过用户分享体验获得福利的方式进行推广。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移动APP 授权登录的形式可以获得用户的朋友圈相关信息,通过熟人和朋友的转发能够有效提高分享的价值。为了给用户创设分享的互动情境,以看看新闻为代表的融媒体APP 通过人工智能生成分享海报设计,创意设计海报有效传达了信息价值,使用户在文化体验与传播的过程中实现需求层次的升级,达到品牌形象和用户形象的提升。

六、结语

5G 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催生了新的传媒业态,而且促进了媒体融合和智慧发展的进程,驱动着融媒体传播与服务理论创新发展,以用户体验、服务设计为代表的服务理念不断升级。[13]智慧驱动视域下,融媒体APP 可在5G 和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从融合驱动、数据驱动、5G 驱动、AI 驱动、社交驱动五个方面进行体验设计创新,通过用户体验层次的提升实现融媒体产品与用户的双赢。

注释:

[1][美]杰西·詹姆斯·加勒特.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30-33.

[2]辛向阳.从用户体验到体验设计[J].包装工程,2019,40(8):60-67.

[3]喻国明.“5G 革命”下的传媒发展机遇与要点[J].新闻与写作,2019(12):1.

[4]李鹏.智媒体:新物种在生长[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9:10-15.

[5]华红兵.移动营销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8:80-116.

[6]徐延章.智媒时代移动阅读APP 体验设计艺术[J].编辑之友,2020(2):97-103.

[7]徐延章.基于人工智能的公共文化服务公众号设计策略研究[J].中国编辑,2019(10):81-85.

[8]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中国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8-2019)[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9:12.

[9]李燕临,马宁宇.人工智能浪潮下的传播变革与媒体转型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1):6-9.

[10]李海军.5G 时代媒体融合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5):49-52.

[11]彭兰.导致信息茧房的多重因素及“破茧”路径[J].新闻界,2020(1):30-38.

[12]韩霄.社会化媒体用户:融合文化下电视社交化的推动者[J].中国电视,2018(2):69-73.

[13]罗仕鉴,邹文茵.服务设计研究现状与进展[J].包装工程,2018,39(24):43-53.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融合用户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信用卡资深用户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