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唱段《歌厅》的演唱分析
——以丽莎·明尼里的演唱为例

2020-12-05 07:26汤洁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6期
关键词:鲍尔斯歌厅麦克斯

◎ 汤洁 (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

一、音乐剧《歌厅》简介和故事梗概

音乐剧《歌厅》(1972年的歌舞剧版本)改编自克里斯托弗·依舍伍德(Christopher Isherwood)1939年的小说《再见,柏林》,故事的背景是纳粹势力时期的魏玛共和国,由音乐剧巨匠鲍勃·福斯(Bob Fosse)执导,佛瑞德·埃伯(Fred Ebb)填词,约翰·肯德尔(John Kander)谱曲,获1973年奥斯卡8项大奖,女主角沙莉·鲍尔斯的扮演者丽莎·明尼里因在剧中的完美演出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故事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在纳粹势力控制下的德国,美国青年沙莉·鲍尔斯是柏林一家歌厅的头牌歌女,她性格开朗,能歌善舞,十分受欢迎,来自英国的男教师布莱恩·罗伯茨(Brian Roberts)和沙莉·鲍尔斯是住在同一所公寓的租户,他以教授英语和做英语翻译为生,沙莉对布莱恩一见钟情,于是她主动与布莱恩交往,凭借自己的资源介绍学生和出版商给他,还提供自己的房间给他作为教室用,在生活和工作中主动给予帮助,但布莱恩的两性关系非常的模糊,即使沙莉主动投怀送抱,布莱恩都无动于衷,于是两人先是成为了好朋友,在多次交往后,沙莉和布莱恩建立起情人的关系,但奇怪的是两人虽然同居,其关系却似乎是介于爱情和友情之间漂浮不定,后来沙莉认识了一位男爵麦克斯(max),麦克斯幽默风趣、非常富有,于是三个人产生了微妙的感情,变成了复杂的三角恋关系,后来沙莉怀孕了,她竟然不知道这两个男人哪位才是孩子的父亲,在一番犹豫挣扎后,最终放弃了爱情打掉了孩子,她对爱情的无限追求和渴望,最终是空欢喜一场。

二、女主角莎莉·鲍尔斯的性格分析

1.活泼外向,独具个性。沙莉·鲍尔斯是剧中的女主角,是本剧的核心人物,她着装浮夸时髦,个性的短发,常常涂着夸张的蓝色眼影,常常烟酒不离手,故事一开始与布莱恩在出租房相遇的场景以及她在舞台上的第一场演出《我的先生》(《Mein herr》)表现出沙莉是一位性格活泼开朗、魅力四射的女性,她是歌厅的头牌歌女,在歌厅与各种人群的交际显得游刃有余。

2.生活随性,行为豪放。接下里与布莱恩的交往看出她的爱情观,基本上是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她不像当时的普通女性,趋于被动且要依附于男性,她遇到的自己喜欢的男人,会直接主动追求,这样看来沙莉这一角色是一位性格开朗,行为直接、豪放的女性形象。

3.外表坚强、内心脆弱自卑。在后面的剧情发展中,谈到了沙莉的家庭,沙莉从小缺失父爱,虽说和父亲极少见面,但她内心深深地爱着父亲,她对能见父亲见面表现出了极度的期待。平时大家所看到的沙莉是一位独立开放的女性形象,会把她平时的独立看成是理所当然,而忽视了她内心的脆弱和无助,实际上她非常渴望家庭和被爱,是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孩子,承受着缺爱和被忽视的痛苦。

4.控制不住名利的诱惑,性格矛盾、虚荣。沙莉和布莱恩确立恋人关系后遇到了男爵麦克斯,麦克斯非常富有,她想通过麦克斯帮助她完成明星梦,于是灵魂很快就堕落,和麦克斯发生了性关系,穿着麦克斯送她的皮草大衣,餐餐吃鱼子酱,她和麦克斯并不是因为爱情在一起,而是出于目的。

5.大胆追求真实的自己,勇敢坦荡。在最后唱段《歌厅》(《cabaret》)里,沙莉向大家描绘了自己的一个朋友艾茜的凄惨故事,其实这是沙莉对自己未来的想象和预告,虽然听起来很可悲,但沙莉并没有被这种结局恐吓到,她仍然清楚自己想要哪种生活,就像最后她几乎是用生命喊出了最后的歌词“生活就像歌厅,也只是个歌厅,而我喜欢的,就是歌厅”。

总之,沙莉鲍尔斯的外在性格是活泼开朗、独立洒脱的,虽然在人们看来有一个不切实际的电影明星梦,即便是生活再痛再苦她也会坚持做自己,努力追寻自己的梦想,而内在的性格,她是一个矛盾、内心脆弱、自卑缺爱的人,她是一位可爱又可怜令人心疼的女孩。

三、音乐剧唱段《歌厅》演唱分析

(一)唱段概述

《歌厅》(《cabaret》)唱段出现在本剧的结尾,是在沙莉·鲍尔斯打掉腹中的胎儿送别布莱恩后再次站上歌厅的舞台演唱的,故事发展到这,沙莉·鲍尔斯身心疲惫,满心期待的亲情、爱情一无所获,这是沙莉精彩的情感自白,最让人难忘的一场戏,具有强烈的戏剧性,这个唱段对于刻画沙莉这一角色有着重要的作用,沙莉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和孩子,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她用强颜欢笑掩饰心中的酸楚的无奈,继续为歌厅招揽顾客,歌曲的欢乐和激情与沙莉内心的痛苦,脸上的泪水形成强烈的戏剧对比,让人倍感酸楚。在沙莉唱到艾茜时,歌词是这样描述的:艾茜住在脏乱差的合租房里,她并非是各位嘴里所说的那种“娇羞的花朵”实际上她出卖皮肉,论时计费,她死去的那一天,邻居们都跑来嘲笑她混乱的生活,她是嗑药喝酒过量致死的,而她竟然觉得艾茜像女王一样躺在那里,说这是她这辈子见过的最开心的尸体,沙莉其实在与人倾诉她对自己未来凄惨结局的想象和预告,尤其是歌词,暗示了沙莉的最终命运:她会成为下一个艾茜。而她,并没有被这种结局所吓倒,她非常清楚自己想要哪种生活,就像她原本是想留住腹中的孩子,和布莱恩组成一个家庭,可最终还是选择打胎继续呆在情势紧张的德国追寻她的明星梦,她的经历比布莱恩厚重得多,她知道自己的才华有限,只能在下层酒吧卖唱,可是她更清楚,跟布莱恩去传统保守的英国,没有工作没有娱乐,普通家庭妇女的生活对她而言简直是慢性自杀。她喜欢柏林的那种颓废的末世狂欢,毕竟现实还是冷冰冰的,除了她热爱的歌舞和酒精,生活还能怎样呢?她不敢正视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自卑,不敢正视内心深处对爱情运的自卑,所以她对自己与布莱恩并不合适的问题也似乎不太接受。可是,她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即使自己没办法实现明星梦,但她也不愿意跟着布莱恩组合在一起过普通妇女的家庭生活,于是就唱出了这首《歌厅》(《Cabaret》)。她的感情是复杂的,虽然在舞台上的表演是虚构的,可是现实的生活,又能比舞台上真实吗?在《歌厅》(《cabaret》)这个唱段中,我们可以从沙莉波尔斯的表演中感受到她所经历的一切心理活动,这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段戏剧对白,还是一段高浓缩的心历旅程,一切都不是那么重要,她已经做出选择,而故事也到此结束。此唱段不仅仅是表现了沙莉·鲍尔斯这一人物复杂的内心和情感世界,同时也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三十年代的德国,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微妙的难以言喻的情感。快乐与苦闷同行,压抑等待着爆发,一切都在《歌厅》的歌舞中表达出来。艳俗的滑稽歌舞表演中,揭露了那个时代的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

(二)《歌厅》唱段演唱分析

这首作品颇具爵士曲风,整首歌曲以C大调为主的一个a加a1的变化反复的乐段构成,节拍为4/4拍,演唱音域在小字组的g至小字二组的d之间,横跨十二度,整首歌曲层次分明,第一小节至第四小节为歌曲前奏,意为预示歌曲的主题内容,描绘意境,渲染气氛,为演唱者倒入情境,同时还为演唱者提供音高、速度、节奏、节拍、调式调性以及力度等方面的提示。第五小节至第三十小节为主乐段,此乐段结束在开放性的终止上,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在音乐上较有动力感,这一乐段节奏欢快,从丽莎·明尼里的演唱中可以听得出,她用声音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努力活跃气氛。这一段她在Come taste the wine,come hear that band 这一乐句中做出了强弱对比,前面一句很轻声,后面一句在音量上加大了力度,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处理方式带动了整场观众们的情绪,在这个乐段中,她的口腔保持充分打开的状态,气息充沛,情绪饱满,跳动的声音营造出一个欢乐的景象,有很强的感染力。第三十一小节至五十八小节为变化反复乐段,它的变化体现在篇幅上增大,与A段行成递进的关系,因此在这一段中,演唱者在情绪的把控、声音的层次要处理得比第一段更深入一些。这一段中丽莎·明尼里有一个演唱的亮点,就是当沙莉·鲍尔斯对大家谈起自己的朋友艾茜时,有宣叙调(Verse)的性质,宣叙调这种体裁源于歌剧,后面沿用到音乐剧中,它的戏剧功能是以诉说为主,表达人物的思想矛盾和迫切需要。演唱时要注意语气和语感,丽莎·明尼里用戏剧化的语言在演唱,艾西的故事是悲伤凄惨的,是对她黑暗内心的映射。她潜意识里,早就相信自己会是和艾茜一样的命运。因此,丽莎·明尼里对似唱似说的这一段语气拿捏非常好,形象生动,跌宕起伏。but when I saw her laid out like a queen但我看到的她竟然像女王一样躺在那里,“queen”女王这个词丽莎明妮丽处理得非常细致,有小幅度的颤抖,同时保持弱声,情绪的表达上表现得非常内敛却不失爆发力,让人倍感伤痛,在这句唱词之后那段“What good to sit in alone in your room? Come hear the music play”,用了那种极轻却极有诱惑力似鬼呓般的声音,仿佛此时艾茜附身,她和大家说:“独自坐在房间有什么用呢?快来看歌舞表演吧!。”这仿佛来自幽冥的声音告诉大家人生苦短,应该及时享乐,把整个音乐的气氛推到了高潮。接着反复的乐段是该作品音乐的高潮部分,when I go,“go”的时值是小字二组的c,时值10拍,这句需要充足而稳定的气息使声音稳稳站住,除了技能外,这句更是一个情绪的发泄口,必须深入的理解角色,感同身受地喊出来,以制造戏剧效果。接下来唱到全曲音区的最高点and I love a cabaret,她在唱这句时,用极具爆发力的声音表现了人物的挣扎和无奈,她的声音和演唱艺术赋予这部音乐剧更高深的寓意。

结 语

总之,丽莎·明尼里在剧中不仅展现了完美的声乐技术,更是在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的表现方面造诣深厚,她的演唱富有层次,情绪推动发声,声音每一分每一秒都抓住了人物,跟着人物走。最后的爆发,表现了她掩藏在今朝有酒今朝醉这个状态的外表下,是内心的痛苦和矛盾的爆发。这个唱段一方面体现了沙莉·鲍尔斯内心脆弱感伤的一面,一方面也让观众看到,即使她内心伤痕累累,她也依然会面带笑容面对外面的世界,音乐的讽刺和令人反思的元素,在她的歌声里表达得淋漓尽致。

猜你喜欢
鲍尔斯歌厅麦克斯
越南发生致命火灾,33人丧生
浅谈丽莎·明尼里在音乐剧《歌厅》中的演唱特点
Why Max Stopped Barking 为什么麦克斯不吠了
匹兹堡枪案嫌疑人拒不认罪
《疯狂的麦克斯4》当选 本世纪最佳澳大利亚电影
有那个状态,干什么都能干成
一个神奇的发现
神奇的上帝
神奇的上帝
越南拟立法禁止在歌厅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