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粉来问:
您好,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我和室友表面上相处得好像还不错,但我觉得和她们在一起有点不舒服的感觉,可能是我比较好说话吧。比如我刚买的新衣服,自己还没舍得穿呢,我室友看见了,说好漂亮啊,就要找我借,我心里尽管一万个不乐意还是借了。还比如,明明是四个人共用的寝室,可是她们基本上不打扫,一夸我最勤快啦,最好啦什么的,我就默默拿起了抹布……我其实很想拒绝,但又怕拒绝了她们就不好相处了。
你好,看了你的留言,我从中看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提到的,你想拒绝别人的要求,但不太懂拒绝的方式方法。第二个问题是你没有意识到的,你怕因为你的拒绝,而让人不喜欢你。
其实拒绝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当然有些“拒绝”确实会让被拒绝的一方有不愉快的感觉,甚至会得罪人。但针对你留言里的问题,你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办法。
比如接完一个电话后,你可以当着室友的面说:“一个高中同学打来的,她约我一起去看电影,我给回了。她这个人吧,别的都挺好,就是爱占小便宜。以前同学的时候,就经常说手机欠费了,但又有个电话急着要打,而她现在不方便,让同学帮她充下值。充的也不多,都是学生嘛,一般也就十块二十块,可充了她从来不还。你知道,这也不是多大个事,谁也不好意思提醒她:我帮你充了十块钱,你该还我了。可是次数多了,大家都知道她有这毛病,谁都懒得理她。就我偶尔跟她一起玩下,谁知道她这毛病上大学了还没改,所以她这次喊我一起看电影,我给回了。”
生活中有很多想说“不”的时候,我们都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暗示你想拒绝的对象。当然,这只是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表象给出的回复,但要解决你的根本问题,是你要学会找回自我价值。
因为害怕别人不喜欢你,而不敢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其实是对自我价值感的不认同,这是一种“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
当你还是婴儿时,只有你不哭的时候,你才会有奶喝;只有你不闹的时候,你才会得到父母的夸奖……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了一种习惯,甚至你会逐渐把父母的需求“内化”为自己的需求,因为在你的认知里,满足了父母的需求就等于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而这也成为你对今后所有亲密关系的认知蓝本:我是没有价值的,我是不值得被爱的,真实的我无法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关注。只有当我不断地满足别人的需求和期望的时候,我才能获得別人的关注和爱。
这也是明明你心里拒绝得要命,却开不了口说“不”的根本原因。唯有先学会找到你的自我价值,把你最真实的感受放到第一位,而不是把他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才能改变你的讨好型人格,这也是让你学会拒绝的根本。
本期回复:第十二只猫,原名王颖。湖北省作协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著有《我们终将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别让不会拒绝害了你》等畅销书。
亲爱的小编,我现在刚上初中三年级,我非常害怕别人对我失望,害怕自己做不到别人所期望的样子,也非常害怕别人的评价和议论。这样的自己总会觉得没有什么幸福和乐趣,我现在初三,真不知道怎么办。
不知道中二的你是怎样的,或许是中二还没有来吧?小意感觉自信是不断自我鼓舞出来的,青春时看到身边阳光飞扬的同学朋友,会生出许多羡慕,也会映衬出自己的卑微胆怯,其实这并没有必要。
或许是成长环境不同,青春时期同学们性情各异,有的闪耀,有的平凡,而你也想找到自己在大家眼里的闪光点,需要周围人对自己评价高一点,支撑我们青春期的自信,但是你太关注周围人对你的回应了,你并没有百宝囊的口袋,也无法满足周围人对你的要求,但是小意认为,你需要先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找到能让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纠结于关系,看看身边不在乎评价议论的同学,建立自己的自信就好。
小意其实还怕你的中二反弹得太快了,现在你或许因为害怕没有朋友被孤立而有点讨好型人格,物极必反,当你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之后,就会不在乎这些,希望你能保证自己幸福快乐就好。
我特别渴望友谊,为了有好朋友而交朋友,但还是不行,我虽然性格温和,但嘴很笨。为了让这些小事不再烦扰自己的高二学习,我告诉自己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朋友,但我还是很渴望友谊,我有时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不好,这样的我该怎么办?
友谊是相互的,不是你一个人就可以决定的,你说之前一再受过友谊的伤,但是友谊不是苛求经营来的,为了交朋友而去交朋友,并不会得到友谊,小林估计那样的后果就是你还会受到友谊的伤害。
青春时期渴求友谊并没有错,我们都是同学少年,在校园里度过美好的青春时光,希望同行的伙伴能相辅相协,有伴才开心,但或许你对友谊太苛求了,受过的伤害在你心中留下的阴影,让你突然提高了对友谊的要求。友谊是需要时光沉淀的,过去受过伤,也是因为你对友谊的要求太高了,同学本是你们的第一重关系,能成为朋友伙伴,并不需要刻意交往。所谓找不到自己有趣的心灵,更多的可能只是你不愿放开自己的心防,虽然温和内心却和同学们很疏离,同学们无心打破也没有办法单方面打开你的心防。
小林感觉放下你的心防,减少你的疏离感,放开自己,不用刻意去寻觅,总会找到可以交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