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果产业创新团队
01 规划布局
为深入推进果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构建现代果品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近年来,河北省果品不断调优产业结构,深入推进果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实现了结构调优、产业调特、效益调高。奏响了河北省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根据国内外市场特别是高端市场需求、全国果品产业布局和河北果品资源状况,明确我省果品产业主攻方向,调整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依据果树最佳适生区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将全省划定为太行山一燕山、冀中南平原、黑龙港流域、冀东滨海、冀北山地、桑洋河谷和城镇周边7大果品优势产区,其中,太行山一燕山地区重点发展高档苹果、薄皮核桃和优质板栗,桑洋河谷、冀东滨海地区重点发展优质葡萄,冀中平原、黑龙港流域重点发展梨、枣,冀北山地重点发展仁用杏,大中城市周边重点发展桃、樱桃等时令果品,尽快形成独具竞争优势的果品生产力布局。优先把太行山、燕山适宜发展高端果品的6-15°浅山丘陵区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通过建设高标准果园替代高耗低质低效农作物125万亩,通过改造提升调优果品基地100万亩,淘汰低质低效和非适宜区产能70万亩;平原地区根据地下水压采要求,重点推广节水型树种、品种和节水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果园50万亩,新建现代高效果园75万亩,压减低质低效果园30万亩。到2022年,全省果品优质果率由目前的72%提升到75%以上,特优果品占比由目前的76%提升到96%以上。
在全省果品优势区,按照资源禀赋突出、产品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竞争优势明显的原则,规模化打造4个百万亩优质高效基地和5个产值超百亿元产业集群。在赵县、晋州、泊头等10个县(市、区),建设梨出口基地100万亩,适应出口欧美加澳等国际高端市场需求;在承德县、顺平、内丘等18个县(市、区),改造提升高档苹果基地100万亩,主供京津高端市场;在迁西、兴隆、青龙等6个县(市、区),建设板栗出口基地100万亩,稳定日本及东南亚市场,拓展欧美市场;在赤城、平泉、蔚县等9个县(市、区)改造提升仁用杏加工原料基地100万亩,满足企业加工需求;在赞皇、涉县、怀来等县建设优质制干与鲜食枣基地50万亩、优质薄皮核桃基地50万亩、优质葡萄基地30万亩,在大中城市周边重点改造提升桃、樱桃等时令果品50万亩,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效果品生产基地。立足产区优势和产品特性,突出优势聚集和集约发展,着力打造梨、葡萄、枣、板栗、仁用杏等5个年产值超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到2022年5大产业集群年产值由目前不足500亿元达到600亿元以上,占果品产业总产值的60%以上。全省适宜果树种植的140个县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实现“一县一果”。
提升果品特色化水平。梨,传统产区着重推动鸭梨和雪花梨的品质恢复与提升,新发展区域主要引进种植“秋月梨”“新梨7号”“黄冠梨”等名优品种。苹果,重点发展“国光”“乔纳斯黄金”“瑞阳”等特殊风味品种,解决“红富士”同质化竞争问题。桃,重点发展“黄油桃”“蟠桃”等特优品种,加快发展设施栽培,适度发展加工专用品种。葡萄,加快发展“阳光玫瑰”“甜蜜蓝宝石”等设施促成栽培,重点发展优质无核新品种,因地制宜发展鲜食与加工兼用品种。枣,深入挖掘“黄骅古贡枣”历史内涵,以冬枣为重点,加快发展鲜食枣,扩大抗病抗裂制干品种种植规模。板栗,重点建设“燕山早丰”“燕龙”等绿色有机板栗基地,淘汰低质果园。核桃,着力提升“绿岭”“辽系”等优质薄皮核桃的集约化、优种化、标准化栽培水平。仁用杏,着力加强低产劣质果园改造,扩大“围选1号”“优一”等优种杏扁种植规模。瞄准市场新需求,深挖樱桃、石榴、桑椹、草莓等小品种潜力,大力发展错季生产、精品生产,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实现优质优价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