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县人民医院,浙江 台州,317100)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对危重患者的转运及护理也是因病情变化的需要所进行的必须工作。但整个转运过程存在较大的医疗风险,过程把握的不完善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患者出现不良的反映,使得病情加重。其具体表现在拔管、循环、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这些情况将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窒息、心脏骤停、血压改变的情况。从我国整体医疗水平来看,转运过程中负责看护的医疗人员较少,医疗安全保障设施也比较不全面,使得危重患者很容易出现意外,生命安全产生威胁,进而增加伤亡率以及法律纠纷的增多。因此,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护理过程中,应充分研究考虑危重患者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加以控制,保证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对于急诊科来说,患者的病情多样,整体上危重患者较多。并且急诊科中患者的病情多为突发病情,存在极大的未知因素。在转运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受病情的影响导致更严重的突发情况的发生。其具体情况也受到治疗设备以及医护人员责任心的影响。据相关医疗调查报告显示,在转运时发生的不良状况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患者自身的病情,如血压异常、心率失常、动静脉栓塞、低氧血症、呼吸道高压、痰液较多。剧烈咳嗽、烦躁、抽搐、大出血、身体发热等等。在心脑血管的疾病中,其意外发生率更高,严重会导致休克。
对于对危重患者的转运护理而言,整个过程应该注重细节的控制。首先,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就需要注意。交通工具的选择不当,将可能是患者出现缺氧、肺动脉栓塞、颈部及肢体的损伤,甚至相关关节的异位。搬运过程中体位的改变也将会导致对病情结果把控的准确程度。整个转运护理过程中人员因素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在这一过程中配备专业性强的护理人员,将在整体上保证转运过程的顺利进展。专业护理人员的护理手段将对危重患者病情的控制有较大的影响[1]。同样药物因素也将决定危重患者病情的发展。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共同,能否正确引导危重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加以安抚也将影响下一步的具体治疗结果。
当前我国的急诊科多数使用救护车对危重患者进行转运,对于救护车转运来说,其运输途中要安全、平稳行驶,减少因道路运输震动而引起的患者的不良反应。在整个运输过程中,要求患者取平卧位,昏迷者头要偏向一侧,使呼吸道畅通。头要位于前方,减少汽车运行对患者脑部血流的影响。整个身体要使用安全带进行固定,减少运输震动。并且救护车内要多多配备专业医疗人员,能熟练使用相关抢救器材,加强整体护理监管,保证抢救的连续性。
空运对于运输距离较远的转运情况来说较为有效。空中转运对救治距离成批患者成功可赢得宝贵的时间与良好条件,相比于地面运输优势较为明显。整个过程要将患者放置在机舱中部的过道上,将患者与担架、输液瓶和其他相关医疗物品固定于可靠的位置之上,避免因移位产生的医疗事故以及不必要的意外情况[2]。对于各种通道的通常程度要格外注意,对飞机的电波产生的医疗器械影响信号也要及时消除,掌握好空中心电监护,随着观察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有效的空中治疗与护理。
通常到达救治现场后,医疗人员要准确判断患者的患病情况,对大致患病方向有一个基本掌握,并与此同时进行简单的医疗急救措施。重点检查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与重点患病部位,并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采取先救后运的方式,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决定运输方式。可以说,这样的手段是有效的转运预防措施。
通过人工与医疗器械相结合的方式,要对转运途中的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仔细观察。整个车辆运行过程中,要保持救护车的平稳,但不能影响速度,这也就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姿势上的掌控要细致。医疗人员应在患者身旁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等方面的变化,一旦出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3]。
对于治疗危重患者来说,其心理影响作用也较大。在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就应该积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正确的引导,使患者配合义务人员的抢救工作。务必要让危重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确保后续治疗能顺利开展。在抢救过程中冷静面对问题,有条不紊的实施医护工作,及时提供准确的抢救信息也将在极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整体上提高治疗效率。
综上所述,我国的急诊危重患者转运护理工作进展较为顺利,但仍需加强。医疗水平关乎着我国的民生发展,而急诊对危重患者的转运以及护理工作能保证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急诊转运护理水平队对我国群众的健康保证影响巨大。因此,相关医疗机构应加强其重视程度及技术水平,以此保证我国医疗事业的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