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 317500)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插管是一种将导管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置管技术,本文通过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分析护理效果,旨在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个参考。
选取我科从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经病理证实的肺癌化疗患者患者41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 (54.3±4.5)岁。应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例,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护理。
由科主任、护士长、专科护士及责任护士组成PICC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参照《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和《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制定PICC临床护理路径方法。
1.3.1 治疗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方法
①患者入院后,对于需要化疗的患者,主管护士先与患者进行置管前沟通,患者同意置管后由置管护士按照PICC术前评估单对患者病情、血管情况、既往史、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评估,符合PICC置管条件者,医生开立“PICC置管”医嘱。
②置管前置管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置管目的及相关知识,同时将健康教育贯穿于PICC置管后至拔管的整个过程中。签署知情同意书,做好置管用物及环境准备。
③置管时按照PICC置管技术规范严格执行操作,填写穿刺记录,建立患者维护档案,提供穿刺者联系方式和电话。
④置管结束后立即拍X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如导管异位及时调整。
1.3.2 对照组PICC常规护理方法
置管前置管护士评估患者一般状况及外周血管状况,符合置管条件者让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然后行PICC置管,在置管前、置管中及置管后对患者进行PICC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应用SPSS 13.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8.6%(6/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12/2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PICC置管按时维护的依从率为81.0%(17/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11/2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组患者PICC置管留置成功率为90.5%(1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13/2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组的PICC置管平均留置时间为 (120.87±55.62)d,对照组的PICC置管平均留置时间为(94.19±50.74)d,治疗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组患者总体满意度(44.92±3.64),明显高于对照组(37.95±2.4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常见的有导管堵塞、静脉炎、血栓及感染等,严重者需要拔出导管。首先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PICC置管技术和相关护理知识,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处理。其次,护士置管前对患者进行PICC相关知识的详细讲解,让患者理解PICC置管的过程并掌握置管后的注意事项,调动患者积极性,让患者参与到自身PICC的日常护理中。最后,从置管到拔管不同的阶段分别有PICC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连续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可以让患者积极主动的按照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的注意事项主动参与到自身PICC的护理过程中,自身护理能力提高后并发症相对就减少了。PICC管理中应用CNP的主要目标就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患者依从性差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患者缺乏相关医学常识,且医护人员PICC置管前对相关知识讲解不全面或专业术语太多,患者没完全理解、掌握;再如如患者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条件欠佳等。一些年龄较大、文化程度偏低的患者,理解能力较差,没有认识到按时维护的重要性,尤其出院后需定期来院维护的患者认为每次维护比较麻烦,从而不严格按时维护。因此,PICC置管前后医护人员对肺癌化疗患者有目的、有计划、连续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是保证依从性的重要手段。此外,医院还应建立PICC门诊,定期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提醒患者维护时间,患者依从性提高对减少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至关重要。患者对PICC导管维护的依从性提高后PICC导管能够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规定的时间按时维护,导管堵塞、静脉炎、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就会显著降低,PICC导管留置成功率就相应的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