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 300070)
通过对全国普通高校体育特长生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以了解普通高校体育特长生心理压力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和实际情况提出缓解普通高校体育特长生心理压力的建议与对策。
(1)高水平体育特长生面临的心理压力现状处于中等水平;
(2)高水平体育特长生的心理压力在人口统计学,专业类别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的以高水平体育特长生为研究对象,主要目的是探究高水平体育特长生心理压力现状,通过对各维度得分的测量以及相关人口学变量差异考察高水平体育特长生心理压力情况。
本研究采用张林、车文博、黎兵等人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该量表由62个题目组成,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分成11个维度。量表的内部致性信度和稳定性都较高,内部致性系散为0.89,稳定性系数为0.59,符合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该量表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和研究工作中。本研究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计分,数值越大,表面心理压力越大。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表2 高水平体育特长生心理压力状况的基本统计
根据表2可知,总体的心理压力的平均值为1.565,自卑压力、健康压力、适应压力、挫折压力、家庭压力、学校环境压力共7项的平均值接近于总体均值,没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性。而择业压力、情绪压力、学业压力的平均值会明显的高于总体均值,人际压力、恋爱压力共2项,它们的平均值会明显的低于总体均值。
本次研究使用独立样本检验的方法对高水平体育特长生心理压力的性别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
根据表3的结果,在人际压力、自卑压力、健康压力、适应压力、挫折压力、家庭压力、情绪压力、学业压力、学校环境压力方面,男生和女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择业压力、恋爱压力方面,女生的心理压力均值明显高于男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
为何会出现女生择业压力显著高于男生呢?施春艳通过对大学毕业生问卷调查发现:总体上我国就业市场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职业选择。另外,男女大学生第一份工资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工资比女性工资平均高约7.59%。从以上调查可知,女生在面临职业选择上,相对而言占据弱势地位,并且第一份工资也平均低于男生,这都可能是女生择业压力显著高于男生的原因。不可否认的是女生在就业方面受到一定的性别歧视。万慧慧认为:传统的社会性别分工、就业政策以及法律的缺失、大学生自身限制因素等都是女大学生就业受性别歧视的重要原因。不同的社会期待造成了社会对男女能力的偏见。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可能受到影响,甚至部分女生潜移默化也受到这一观念的影响,在择业方面的不自信、自我怀疑、甚至对自身的不公正评价。
表3 高水平体育特长生心理压力的性别差异情况
而就业政策与法律的不完善,助长了一些损害女性就业权力的行为。例如,部分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认为女性在哺乳期间,其经济价值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进而间接提高企业用人成本,因此采取强制规定女职员婚育年龄等损害女性就业权力的行为。这些性别歧视都会造成女生在择业方面面临比男生更大的心理压力。
从女生本身心理特点而言,女生在情感体验方面通常较男生更为敏感、更为细腻、更为丰富。女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女性在恋爱过程中更加注重情感体验,更加患得患失。除此之外,恋爱方面存在男女不平等现象。
从接受的性教育而言,女生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受到的要求都比男生严格。同样发生了婚前性行为,女生受到的社会谴责往往比男生要多。一旦这段亲密关系走到尽头,从舆论甚至女生本人,都认为女生受到了更多的伤害。
以上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女生在恋爱方面的心理压力比男生大。
本次研究使用独立样本检验的方法对高水平体育特长生的年级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高水平体育特长生心理压力的年级差异情况
根据表4呈现的数据,在人际压力、恋爱压力、自卑压力、健康压力、适应压力、挫折压力、家庭压力、情绪压力、学校环境压力方面,年级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择业压力和学业压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年级差异。
表5 择业压力与学习压力的多重比较
年级对于择业压力呈现出0.05水平显著性(F=3.338,p=0.021),有着较为明显差异的组别平均值得分对比结果为“三>一;四>一;三>二;四>二”。四年级就业压力最大,一年级就业压力最小。均值的排序为:四>三>二>一。
年级对于学业压力呈现出0.05水平显著性(F=3.331,p=0.021),有着较为明显差异的组别平均值得分对比结果为“二>一;四>一”。二年级学业压力最大,一年级学业压力最小。均值的排序为二>四>三>一。
可以看到,随着年级的增长,高水平体育特长生面临的择业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愈加激烈。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胡瑞安认为新时代下,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存在,我国依然以大量劳动力及资本投入等要素驱动经济发展,还未能全面做到依靠人力资本素质的提高发展经济。难以保障大学生就业稳定以及岗位资源配置不均衡等结果性矛盾依然存在。
种种因素影响下,部分毕业生没有明确的自我定位,对自我认识不够,不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盲目从众、期待值高、盲目攀比、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这一问题在大三、大四的同学中更加突出。
本次研究使用独立样本检验的方法对高水平体育特长生心理压力的专业类别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6:
根据表6可知,在学业压力方面,理科学生压力显著高于文科学生。而在其他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能有以下原因:
对于高水平体育特长生这一特殊群体,由于自身文化素质水平有限,在学习方面本就存在较大的困难,相对于较为容易理解与记忆的文科而言,更容易融入学习环节;而对于学习理科的体育特长生而言,自己原本薄弱的学习基础对于大学内容的学习是一个相当大的制约,在学习现在的新内容的同时,往往还面临回顾基础知识,甚至还面临连基础知识、原理都需重头学起的尴尬境地,其面临的学业压力比文科生大就不足为奇了。
表6 高水平体育特长生心理压力的专业类别差异情况
(1)高水平体育特长生面临的心理压力现状处于中等水平;
(2)择业压力方面存在学生性别的差异;
(3)恋爱压力方面存在学生性别的差异;
(4)择业压力方面存在学生年级的差异;
(5)学业压力方面存在学生年级的差异;
(6)学业压力方面存在学生专业类别的差异。
(1)社会是调适高水平体育特长生的心理压力的基础。
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共同努力,为高水平体育特长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加强社会支持力度。全社会应努力寻找社会支持作为应对资源,谋求社会传媒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缓解高水平体育特长生的各种心理压力。
完善法律保障体系。改革原有的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和课程设置:法律应尽量保障高水平体育特长生一个公平竞争的和谐环境。
(2)学校是调适高水平体育特长生的心理压力的主阵地。
建立高水平体育特长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健全高水平体育特长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加强高水平体育特长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高水平体育特长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拓宽高水平体育特长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渠道。
(3)学生自身是调适高水平体育特长生的心理压力的主体。
高水平体育特长生应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高水平体育特长生应学会调适心理压力的有效策略,高水平体育特长生应调整自我观念,接纳和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