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杨
(丹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丹阳 212300)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上肢骨折。从解剖学来讲,肱骨外科颈是松质骨和密致骨的交界处,因此该部位是肱骨上最薄弱的部位,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很容易发生骨折[1]。老年人是肱骨外科颈骨折的高发人群。这是因为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2-3]。目前,临床上根据Neer 分型法,将肱骨外科颈骨折分为I 型肱骨外科颈骨折、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Ⅲ型肱骨外科颈骨折、Ⅳ型肱骨外科颈骨折和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共五种类型。其中,I 型肱骨外科颈骨折和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指骨折处周围的软组织损伤较轻,骨折端连接较为紧密的肱骨外科颈骨折。对于这两种类型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临床上可对其进行保守治疗[4]。Ⅲ型肱骨外科颈骨折和Ⅳ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指骨折处周围的软组织损伤较重,骨折端连接发生中断的肱骨外科颈骨折。对于这两种类型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临床上可对其进行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是肱骨外科颈骨折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此类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若进行保守治疗或普通的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很容易发生骨折端愈合不良、关节畸形等情况。本次研究选取2015 年3 月至2019 年8 月期间丹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2 例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固定术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
本次研究选取2015 年3 月至2019 年8 月期间丹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2 例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为:1)病情符合《骨科学》中规定的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诊断标准。2)为闭合性骨折。3)符合进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固定术的条件。4)签署了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同意书。在这32 例患者中,有男性12 例,女性20 例;其年龄为22 ~85 岁,平均年龄为(46.32±14.26)岁。他们中有20 例患者的病因为发生车祸,有12 例患者的病因为跌倒。
使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固定术对这32 例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根据其身体的耐受度选择对其进行臂丛麻醉或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在患者的骨折部位做一个Henry 切口(切口不宜过大),分离皮下组织,充分暴露骨折断端。使用克氏针对骨折部位进行临时固定。在X 线机的观察下,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待骨折部位完全复位后,在肱骨大结下5 mm 处安放接骨板,然后将钻头和导向设备安放在肱骨节间沟后10 mm 处。用普通的螺钉在贴近骨面的部位对接骨板进行固定,然后根据患者骨折部位的具体情况使用锁定螺钉对骨折部位的远端进行固定,拧紧螺钉,缝合手术切口。在手术结束3 d 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在进行康复锻炼的初期,可先指导患者进行患侧腕关节和肘关节的功能锻炼。在手术结束2 周后,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患侧肩关节的功能锻炼。在患者进行患侧肩关节功能锻炼的初期,可指导其先做肩关节钟摆样运动,然后逐渐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待患者患侧肩关节的功能有所恢复后,可指导其进行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等锻炼。
手术结束后,对这32 例患者进行6 个月的随访,随访的形式为打电话询问或请患者回医院复查。在随访的过程中,重点观察患者术后恢复的情况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本次研究采用Ramsay 评级法对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进行分级[5]:1)I 级。经治疗,患者的骨折部位完全愈合,无并发症,其患肢的运动能力完全恢复正常。2)Ⅱ级。经治疗,患者的骨折部位基本愈合,无并发症,其患肢的运动能力基本恢复正常。3)Ⅲ级。经治疗,患者的骨折部位未愈合,其患肢的运动能力未恢复正常,且出现了并发症。
这32 例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均十分良好,其肱骨关节的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其从术毕至肱骨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的时间为2 ~5.5 个月,平均时间为(3.21±0.43)个月。这32 例患者中骨折部位恢复情况为I 级者有19 例,为Ⅱ级者有13 例。这32 例患者均未发生关节畸形、感染、肱骨头坏死、骨折端愈合不良等并发症。
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是一种不稳定性骨折[6]。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使用手法复位加外固定的方法或普通切开复位的方法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效果较差,不利于患者在治疗后进行康复锻炼,而且容易引起并发症[7]。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固定术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手术。该手术使用的锁定接骨板是根据肱骨近端的解剖学特点设计的,其贴合性和稳定性均十分良好,可以有效地恢复肱骨近端的生物力学,从而促进肱骨功能的恢复。同时,使用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无需对接骨板进行预弯和塑形等处理,因此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接骨板对肱骨周围软组织的刺激,有效地保护骨折部位的血运情况[8]。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固定术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效果良好,可有效地促进患者肱骨关节功能的恢复,而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