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耦合现状调查研究*

2020-12-04 23:50宋强玲零东智赵俊辉广西科技大学
教书育人 2020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医学生人文精神

宋强玲 零东智 赵俊辉 (广西科技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而一系列以“微”为标志的文化传递媒体如微博、微信、手机QQ、微小说、微电影等,为现代生活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微时代”。如何在“微时代”海量信息中培养医学生的判断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医德职业操守,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这给“微时代”中的医学院校医德教育者提出了新挑战。医学生是献身医学事业、为人类解除病痛的专门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二者通过融入渗透实现耦合,从根本上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跟上微时代的步伐,是培养德才兼备医学人才的有效路径。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耦合的基本状况

为客观全面地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耦合的基本情况,本文以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为例,选取2018 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抽样调查,涉及临床、检验、护理、药学、预防医学专业,自行设计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耦合现状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00 份,收回有效问卷284 份,有效回收率为94.6%。同时,通过访谈、学生座谈会、与辅导员和检查实习的老师及临床带教老师交流,并走访调研了解广西区内其他3 所有代表性的医学院校(桂林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右江民族医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耦合方面开展的情况,借鉴丰富的文献资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耦合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人力、物力对本次调查有一定的制约,但总体来说,所选取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反映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耦合方面的概况。

调査结果显示,当前医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好的,能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的使命,也认可作为医务工作者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医院觉得我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认知和职业道德素养,评价总体较为满意。绝大多数学生比较认可未来要从事的医疗卫生职业,认为该职业在维护人类健康、挽救人的生命中具有重大的人生价值,不能完全以金钱来衡量。各医学院校为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加强了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95.6%的学生觉得医患沟通特别重要,微时代有必要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据检查实习的老师反馈,在医院实习期间,大部分学生能平等对待患者,对他们充满同情心,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78.2%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重视”或“比较重视”。74.9%的学生支持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医学人文精神,4.3%的学生持反对态度,选择“无所谓”的占20.8%。可见,医学院校普遍重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并付诸实践,学生也希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结合人文精神的内容。

调查数据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结合不够,部分学生人文素养不足,缺乏爱心与奉献精神等。如在学生对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调查中,有9.3%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感兴趣,有37.8%的学生偶尔参加,只有52.9%愿意积极参与。有近43.2%的学生认为微时代条件下,物质很重要甚至超越精神力量,这部分学生如果没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以后踏入社会,物质利益很容易对他们造成诱惑。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耦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微时代加速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医疗模式的转换使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期望值更高。医学院校也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并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融合渗透,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1 对二者耦合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就学校层面而言,大部分医学院校认真贯彻落实“医学教育,德育为先”的理念,但也有的学校还是偏重医学知识与技能教育,重点建设和研发医学课程,医学生的职业修养和人文素养培育被边缘化。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在获得学校各方面投入上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是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结合医学生需要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的内容。从学生层面而言,受社会、学校和家长片面认知的影响,认为医术高明就是“好医生”,只要学好专业课程,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就行了,忽略了人文素养的提升。因此,对于“医学人文素养对医生职业的重要性”这一问题的回答,34.2%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62.6%的学生觉得了解即可,3.2%的学生觉得可有可无。对于“如何评价目前医学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与人文精神培育的关系”,68.9%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强调政治教育功能,对医学人文素养全面提高难以顾及。因此,导致20.1%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融入医学人文精神培育没有意义;有76.3%的学生认为有意义,能顺应微时代的发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3.6%的学生觉得无所谓。可见,大部分医学生对人文素养持肯定态度,认识到它对自己职业生涯的重要性。调查结果也表明,少数学生对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素养培育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融入医学人文素养培育意义不大,没有结合的必要。

2 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教学方式滞后

调查数据显示,有79.8%的学生对于学校开设的医学人文课程满意或比较满意。对于医学人文素养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51.1%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任务繁重,无暇顾及人文素质的提升,26.7%的学生认为医学人文课程开设学时过少,22.2%的学生觉得自己对人文精神不够重视。对于“思政课教学对人文素养培育的影响”,28.3%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影响,42.7%的医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强调政治教育功能,对医学生的人文素养难以顾及;20.3%的医学生认为思政课内容严肃,教学方法呆板单调,以灌输为主,与人文精神没太大联系,8.7%的医学生认为思政课学时得以保证,但与医学专业课程之间没有必要的联系。可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的健康理念逐渐改变,人文精神培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要结合医学知识和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发展需求,关注当前医疗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分析和引导,保持培育内容的前瞻性和时代性。当前,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要更新方式,不能仅靠理论灌输,要理论结合实际,通过实践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形成浓厚的人文校园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3 师资队伍较为薄弱

目前医学院校负责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主要是人文类课程的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临床带教老师。“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30.2%的学生选择思政课教师,17.6%的学生认为是专业课教师,41.5的学生认为是临床带教老师,10.7%的学生认为是辅导员。对“思政课教师在授课时涉及医学人文方面内容占多大比例”,42.1%的学生认为在“30%—50%”,22.4%的学生认为低于30%,11.2%学生认为高于80%,24.3%的学生认为在“50%—80%”。51.3%的学生认为临床实习阶段带教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起模范作用,培育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也有24.9%的学生觉得应该结合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管什么课程都蕴含有育人的功能,任何一位老师都承担着育人的任务。但是,部分教师只是关注采取何种教学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思政课老师缺乏医学基础知识,不能将医学与人文很好地结合起来,满足学生的需求。专业课老师由于他们固有的观念认为医学就是学好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其他的课程都处于附属的地位,他们往往忽略自身的育人职责,只顾“授业”,不顾“传道、解惑”。辅导员作为德育工作骨干力量,承担了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心理健康辅导、学生各种资料录入等工作,无暇顾及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后期临床实习阶段,带教老师身兼数职,工作繁忙,既要完成繁重的诊疗工作,又要承担科研与临床带教任务,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传授医患沟通技巧。

三 成因分析

当代医学生的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人文精神整体状况良好。但受全球化和多种社会思潮以及以“微”为标志的互联网时代的影响,要结合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多元文化的背景,深入分析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精神培育当中呈现出来的问题背后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构建有效的对策。

1 社会层面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文化产品的涌入,新媒体带来了海量的信息,增加了当代学生的文化体验,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社会思想意识的多样化,当代大学生思想活动的个性化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广,速度快,部分学生在价值观上容易受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导致一些学生更加沉迷享受,关注眼前和个人利益。这远离了“医者仁心”的价值追求,违背了医疗卫生行业的初衷。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将改变现有的传统医疗诊断、治疗模式,为医学发展带来一场新变革。但是,其“双刃剑”效应也显现,形成了重技能,轻人文的片面社会认知,科技主义泛化、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对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医学生来说将会产生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

2 学校层面

大学是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主要场所。当前,医学高等院校跟其他高校一样,过度强调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弱化对大学生人文关怀教育,影响了医学生“求真向善”职业道德、情感的培育和养成,容易导致师生产生重科技轻人文的现象,造成医学生人文观的缺失以及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片面性。在这种功利主义教学价值观的驱使下,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知性”,忽略培养学生的“德性”,教师更多地思考如何“方便”“快捷”“有效”地将专业知识灌输给学生,加上医学教育又具有专业课程繁重、实验实训多的特点,学生必然把专业知识的获取当作首要任务,把获取知识和高分数当作头等大事,而忽略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伴随着新医学模式时代的来临,医学生肩负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要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基于这样的特殊性,在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医学科学知识,又要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向医学注入人性,继承和发扬“医乃仁术”“传统医学人道主义”的人文思想。

3 学生层面

当代医科大学生主流健康向上,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程度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但思想观念尚不成熟,人生阅历较浅,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沟通能力不足。他们不仅学制长、课程多、课程难,而且实践性强,对职业素质要求较高。因此,他们学习医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暇去学习专业课程以外的其他学科知识。社会上功利主义的片面认知和科技主义泛化的倾向,误导学生把好医生仅仅定义为“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精湛医术”。因此,他们的学习带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没有明确进入新的医学模式后,医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猜你喜欢
理论课医学生人文精神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