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郝小英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于社会、企业以及职业技能人才来讲,坚持精益求精的精神已经成为共识。培养工匠精神,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支持。语文教育作为中职教育的基础,理应充分肩负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任。因此,研究中职语文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中的作用及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最初,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在产品上不断实践、敢于创新以及精益求精的一种精神理念。随着时代发展,工匠精神开始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被认为是在自身岗位愿意用尽全力、用一辈子去完成一件事的责任、信仰、坚守以及情怀。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对工匠提出了要求,其实是对所有职业技能人才提出了要求。如今,处于“制造大国”的中国正朝着“制造强国”迈进,此时此刻,对于职业技能人才来讲,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阶段,“00 后”的中职学生普遍呈现这样的特点:学习信心不足,且没有远大的目标,“混”的现象比较突出,混时间、混文凭,专业技能掌握不足,社会适应能力较差。面对中职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中职教育理应做出改变。从国家教育部门提出要求来看,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从学生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入手,将核心素养以及学业质量有效落实到各个学科中。
基于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及职业教学的需求,理应重视核心素养,让中职学生不仅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能够促进终身发展的优秀品质。其中,工匠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品质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既是职业技能,更是职业道德的体现,文化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第一,通过文本学习,能够促使学生感悟“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学生要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有着强烈的责任心以及虔诚的心态,而工匠精神的培养,将能够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专业以及学习目标,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与实践之中。
第二,精益求精,不断实践,不断追求。通过工匠精神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精雕细琢,并努力做到更好。
第三,强化责任心。中职学生最终将要面向社会,并成为社会各个领域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责任心,使其养成“能吃苦,乐奉献”的精神,进而为其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意志基础。
1.在学习中感悟工匠精神
例如:在学习《徐振超——新时代的中国工人》时,引导学生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感悟“振超精神”;感受先进思想,对“振超精神”进行概括;鼓励学生能够充分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学习并践行“振超精神”。以此为基础,再将学生划分为三组,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用精炼的语言对许振超的事迹进行概括。第一小组,重点讨论许振超拥有哪些绝活?他又是怎样成就绝活的?第二小组,重点讨论许振超在工作中付出了怎样的努力以及克服了什么样的困难?第三小组,许振超具体完成了什么艰难的任务?后来还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各个小组讨论之后由小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最后再结合许振超语录:“能工巧匠干好了,可以和那些优秀的科学家站在同一个领奖台上,同样可以获得社会的尊重、认可。”深入感悟工匠精神的内涵,让广大学生能够从优秀职业技能人才身上看到希望,并感到自豪。
2.在感悟中升华工匠精神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工匠精神成为中职学生的信仰。一部分中职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依赖性比较强以及思想比较早熟,特别是想法较为现实。“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以《一碗清汤荞麦面》教学为例,课文中的人物精神非常值得中职学生学习。从母子三人的自身因素来看:(1)团结奋斗。儿子很懂事,让母亲也吃面;母亲工作很辛苦,大儿子帮忙卖报纸,小儿子则帮忙做饭。一家人的团结与努力将是他们走出困境的关键。(2)自尊。虽然母子三人的经济非常窘迫,时常都是穿着旧衣服,但是非常整洁。(3)自强。母子三人从未乞求别人的同情,而是一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最终走出逆境。(4)善良。店老板的善良与热情,对母子三人在精神上产生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团结奋斗、自尊、自强以及善良,其实与工匠精神不谋而合,这也是新时代职业技能人才所应当具备的品质。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分析感受人物情感,将有利于学生感知工匠精神,而这种从书本人物所提炼出来的匠人精神,将可以浸润学生的心灵,使其能够对自身学习、生活进行认知,从而明确自己的不足加以改善。
3.在升华中培育工匠精神
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和谐、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欣赏、探究、理解、吸收、评价课文,不断地反思,并实现自我提升的目标。例如:可引导学生对《读书人是幸福人》进行阅读与欣赏。现阶段,中职学生学习信心不足,甚至很少有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专业学习以及工匠精神培养不利。因此,立足学生特点以及教学需求,在教学中全面贯穿“读书人能从读书中找到幸福”的内容,在教学设计上体现“走进幸福、理解幸福、分享幸福、继续幸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其能够透过作品滋润心灵,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中职学生一旦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将会随着自身的阅读实践而不断深化。
1.转变教学观念
中职语文教师应当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开展语文教学,加强语文知识与学生专业学习、职业生涯以及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最大限度让职业化的内容能够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践。对于中职语文教师来讲,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转变教学观念,拓展语文教学的视野,对学生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例如:在鉴赏文学作品《士兵突击》时,要重点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认真分析,并督促学生自主思考领悟许三多优秀的职业精神,用人物的工匠精神感染学生,将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
2.丰富教学方式
中职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足,而且人文素养以及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而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因此,需要丰富教学方式。多渠道开展实践活动,以“工匠精神”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兴趣学习活动以及特色活动,让学生能够全方位体验工匠精神。例如:可以利用语文课堂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的纪录片,让学生重点品鉴人物的精湛技艺、敬业精神以及职业操守,使其能够深刻感受“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技能宝贵”的匠人精神,一定程度上可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又例如:建议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工厂,亲身感受工人的劳动环境,并体会工人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工匠品质。随后,可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工匠精神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并不是无法触摸的东西,而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学习并付诸实践的东西。
3.改善评价方式
中职语文教学评价包括语文应用能力、基础能力、人文素养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重点是要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考核。教学评价的作用是对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通过自我批评、自我激励,实现自我改进;同时,对于中职语文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需要开展周期性地分析以及评估,可以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教学内容以及不同学生的特点,可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有助于为学生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关于评价的内容,应当注重多面性,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基础知识、人文素养等进行评价,另外一方面,还要对学生的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进行评价。在具体评价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如: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得到了什么知识,是否感觉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得到了什么能力,获得了什么进步,等等,这些都是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这些都可以使学生重视语文,增强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方式,明确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培养的不足,通过反思进行改善,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培养以及发展其工匠精神。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的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态,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需要学生在长期学习中慢慢体会。对于中职学生来讲,语文是基础学科,借助语文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潜移默化地感受工匠精神,可有效提升语文职业素养教育的渗透力以及作用力,让广大中职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并重拾工匠心,重塑匠人魂,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