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中,“摆摊”火出了圈,相关话题多次冲上热搜。这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逐渐放开摆地摊,基层商贩犹如久旱逢甘霖。
虽然“地摊经济”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内容,但食物是地摊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甚至是最重要的部分。“摊点食品”具有规模小、流动性大、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生产过程透明度低、人们信任度低等特点。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民生调查数据,消费者对路边摊的信心度最低,仅为20.68%,远低于大型超市、农贸市场、杂货店甚至网上购物。炎热的夏季即将来临,食品容易腐败,滋生蚊虫,这可能进一步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对广大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同时也给“地摊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阴影。
所幸,这次为“地摊经济”松绑,并不等于让城市回到脏乱差的老路上,各地政府要敢于给自己“添麻烦”,自我加码,通过精细化、规范化城市管理,让一“摊”烟火气更为有序。针对摊点食品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各地可依据以往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不断探索,因地制宜做好监管。
安置摊点经营者在指定地点、指定时间做好工作,减少其流动性,方便消费者寻找和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监督。
制定一些食品安全保护的基本程序(包括用水、洗手、清洗碗筷、购买渠道、定期消毒、餐厨垃圾处理等),并设置标准表单。对于程序表中的每一项,要求摊点经营者都必须每天进行自我检查,并让消费者公开监督。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早、夜市等食品安全专项检查,逐一检查经营户的证照、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持有情况,原材料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执行情况,食品加工及储存条件,规范操作、餐饮具清洗消毒情况,餐厨废弃物处理情况等,并将食品快速检测车开赴现场,采取突击检查的方式对水果、蔬菜、卤肉制品等高风险食品进行全面排查整治。
对于摊点集中的地区,提供必要的公共设施,集中收集和处理垃圾,并每天做好消毒工作,避免滋生细菌、蚊蝇等,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通过网络为摊贩建立消费者反馈系统,根据消费者反馈,公布食品安全信用黑名单,敦促经营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加强自我管理。
地摊经济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城市的烟火味、人情味。人们通过逛地摊,感受到城市活生生的文化、消费习惯、风土人情。保障摊点食品安全卫生,才能让人们真正地感受城市的温度,在人间烟火中拥有自己的“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