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早期的教科书《红孩儿工农读本》:

2020-12-04 10:53吴义国
湘潮(上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红孩儿苏维埃政府工农

★吴义国

“做工人,要革命;革命人,要做工;做工革命,革命做工,都很要紧。”“红孩儿,笑哈哈,不吵爹,不吵妈,天天浇着水,灌溉自由花,总是笑哈哈。”难以想象,这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歌词,居然来自90年前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印刷的儿童课本。

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对儿童的培养和教育,编写了很多教材。“之所以将课本取名为《红孩儿》,是希望在贫困的小朋友心中播撒红色的革命种子,培养革命的新后代。”湖南红色档案馆馆长傅伯瑜捧着珍藏的《红孩儿工农读本》(第二册)介绍说。

《红孩儿工农读本》(第二册)是工农学校的线装课本,诞生于硝烟弥漫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南红色档案馆馆藏有两本《红孩儿工农读本》(第二册),其中一本采用土纸木刻油印,16开单面印刷,折叠装订成32开本。墨色坚实,字体清晰。封面设计简洁美观,繁体字竖排,依次为“红孩儿”“工农读本 第二册”“平江县苏维埃政府文化科 红五军政治部印”字样。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上了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此后,全国各地陆续建立起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为了推翻反动统治,巩固苏维埃政权,就必须引导、教育、团结更多的受压迫的工农群众投身革命。然而,当时革命根据地都地处偏僻的山区或边界地区,那里的人民90%不识字。于是,苏区党和政府将教育问题提上议事日程,把教育看作是争取战争胜利与苏维埃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大力宣传动员工农群众参加革命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扫盲教育和成人、青少年文化普及教育等,并结合各个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编辑出版了一批文化读本。《红孩儿工农读本》(第二册)就是这批读本中的一本。

很快,各地苏维埃政府纷纷行动起来,把庙宇、祠堂整修成一个个简易的校舍,用木板、石头或砖块做成临时课桌,一所所列宁小学、红色学校、工农学校应运而生,苏区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同时,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将编写新的政治教育、军事教育、文化教育和生产、生活教育教科书,作为发展苏区教育的迫切任务来抓。如中央苏区,就相继成立了出版委员会或编审出版科,除了专门编辑课本外,还负责审查过去所编订的课本与下级教育部门及个人编写的教材,徐特立、瞿秋白在主持中央教育部工作期间,还亲自指导和编审过教材。尽管这样,由于当时环境恶劣,还是有很多苏区书本不够用。于是,红军中的纸工、排工、文化人也加入编印教材的队伍,主要从事印刷、翻印工作。《红孩儿工农读本》(第二册),就是平江县苏维埃政府文化科和红五军政治部共同印刷、翻印的教材。“当时义务教育在根据地相当发达,为群众带来了很多新思想、新元素,基本上村村都有红色小学、列宁小学。”

《红孩儿工农读本》(第二册)虽然字数不多,却承载着大量的信息,从中既能看到党和政府对儿童的关怀与重视,又可领悟到读本浓厚的革命性、实用性、知识性、通俗性。该书第五课写道:“一个土豪,坐在家里,收租吃饭,剥削工农,压迫民众,小朋友们!团结起来,消灭这个寄生虫。”第七课写道:“梭镖磨得光,捉贼先捉王,肃清反革命,打倒国民党!”为了好记易懂,课本仿照了《三字经》《弟子规》的语言短句,如“跑!跑!跑!向前跑!跑到共产社会几多好”“分田歌,分田歌,先前无米煮,今日有米多,分了田,笑呵呵”等,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在当地流传很广,老幼妇孺都会背诵”。第六课《红孩儿歌》更是图文并茂、有词有曲,深受小朋友欢迎。

据了解,当年像《红孩儿工农读本》一样的教育类读物还有很多,如识字读本、通俗读本、歌曲画报等,还有一些平民读本和一些专业的教科书及夜校的培训教材,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通过这些,我们不难捕捉到当时革命根据地文化繁荣的景象,领会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将贫苦百姓改造成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从而带领他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猜你喜欢
红孩儿苏维埃政府工农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
从抑制到相对宽松:苏维埃政府对富农政策的转变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梭镖
关于学生和工农结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