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的传输安全性研究

2020-12-03 01:54邹延涛
数码设计 2020年13期
关键词:安全技术电子信息传输

摘要: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的市场价值逐渐增大,为了保证电子信息能发挥其实际应用优势,就要从安全性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具有时效性的解决方案,从而维持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本文分析了电子信息传输安全技术的内涵,并对优化电子信息传输安全性的策略予以讨论。

关键词:电子信息;传输;安全技术;策略

中图分类号:TN0;TP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3-0049-01在电子信息传输工作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要想维持其稳定性,就要结合安全运行要求落实相应的技术方案,确保能维持信息交互的合理性,减少对信息技术发展方向造成的影响,促进电子信息管理工作的进步。

1电子信息传输安全技术内涵

电子信息传输安全技术就是指借助对应的技术要点和方案保证电子信息的稳定性和运行安全性,架构完整的技术框架,从而保证信息交互的合理价值。基础的电子信息传输安全技术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电子信息加密技术。这种技术处理方式依据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种手段完成,能建立分组机密数据处理框架和序列密码数据处理框架,从而有效对明文进行加密,只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利用密钥完成密码到明文的转换,最大化的降低“外来人员”对信息准确性的影响[1] 。

第二,信息认证技术。主要是结合身份认证和信息认证等方式,近几年在不同领域内都应用这种认证方式。尤其是一些软件安装,会直接进行手机号码注册,此时就会通过技术渠道进行验证码的获取和输入,只有完成认证工作才能开启相应的权限,避免了信息传输中被恶意篡改的现象。

第三,防火墙信息保护技术。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借助防火墙信息保护技术都能最大化的提升信息的安全水平,利用有效的防护机制提升信息管理的综合效果,确保能避免黑客以及病毒等产生的恶意攻击。在建立基础保护机制的同时,技术能通过联动等方式搭建完整的技术监督约束体系,确保信息管理和安全监督工作都能落实到位,从而促进电子信息传输安全工作的全面进步。

2优化电子信息传输安全性的策略

在明确电子信息传输安全技术内容的基础上,就要结合具体应用要求和信息交互方案落实相应的安全性管理策略,确保能降低信息交互中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影响,打造更加合理且安全性高的电子信息传输模式。

2.1数据加密。在实际技术应用过程中,要结合技术要点和技术方案标准完善应用流程,直接将明文数据利用对应的算法处理予以加密,转变为密文,针对想要读取信息的人,要具备相应匹配的密钥,否则将无法获取有价值的信息[2] 。不同的技术类型能处理不同的任务,能制定更加和谐高效的信息传递方案,优化信息管理效果。

第一,对称加密处理。在数据加密技术中,单密钥加密处理指的就是将加密的密钥和解密的密钥设置為同一个序列的技术处理方式,此时,信息传递中的安全性依托保密效果。对称加密处理技术应用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加密的效率较高,针对数据较大的信息进行集中处理非常方便,加之密钥的长度有限,操作起来十分便捷,更有利于进行不同密码体制的制定和处理。然而,对称加密技术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密钥传输的过程并不简单,且数目很难进行集中的检索和评估,无法和数字签名予以匹配,造成信息读取不完整,甚至因为泄漏出现信息处理不安全等问题。

第二,非对称加密处理。这种技术会将密钥进行区分处理,加密的密钥和解密的密钥并不雷同,要借助公钥搭配密钥的方式完成信息的解锁,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密钥的应用空间较大。正是借助两者分开的处理方式,最大化的提升了应用结构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对于开放性较高的网络而言具有突出的作用。然而,也正是因为公钥和密钥的分离,使得加密速度明显放缓[3] 。

2.2数字签名。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签名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能在提升信息交互实效性的同时优化其安全性。最关键的是,数字签名技术能提供有价值的私码凭证。数字签名技术的应用能打造更加安全稳定的数据管理平台,能维持较为均衡的处理框架体系,保证信息稳定性和准确性,将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和信息,维持核实过程的有序进行。

首先,在应用数字签名的过程中,接收者要进行数据信息的核查,从而确认发送者的签名信息,这就避免了非法篡改和数据伪造等问题。

其次,发送者无法否认消息签名的实际情况,若是发生冲突需要由第三方进行相应数据的核查,从而解决具体问题。

最后,一般是在公钥密码体制中应用数字签名,要先进行数据应用消息算法处理,形成信息摘要后完成具体操作,能在提升应用效率的基础上,保证信息处理的合理性。信息摘要的应用也能为信息真实性的提高提供保障,避免信息篡改产生的问题。

2.3人员整合机制。要强化信息安全的宣传指导工作力度,确保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人们对于电子信息安全性的重视程度,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技术约束监督机制,积极推广技术方案,确保能形成良好且可靠性高的技术运维平台[4] 。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技术体系要想发挥实效性价值,就要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整合资源处理过程,从加密、解密等处理方案出发,保证信息管理的综合价值符合预期,为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伟彧.检定数据网络传输可靠性及安全性的研究[J].计量与测试技术,2020,47(2):80-81.

[2]贺轶,吴永刚.陕西林业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建设的加密安全性设计思考[J].科技视界,2019(28):207-208,155.

[3]刘东.电子信息系统中信息传输控制技术探究[J].中国机械,2019(10):9-10.

[4]左浩.多数据库环境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技术研究[J].IT经理世界,2019,22(4):15-19.

作者简介:邹延涛,男,汉,1977年10月,山东烟台,职称: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电子信息。

猜你喜欢
安全技术电子信息传输
地铁SDH、OTN传输组网分析
四张榜单“揭秘”电子信息百强浙企
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1%
第八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创新奖 (按获奖类别、企业音序排列)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技术分析
电子信息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浅谈垂直极化天线在地面数字电视传输中的应用
4K传输
Domino安全策略研究
刍议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及其防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