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顺
【摘要】議论文需要分析,没有分析,就难以理服人。分析是联系材料与观点的纽带,有了分析,材料的论证作用才能得到凸显,文章才有逻辑力量。通过对事例的分析阐述,揭示出事例和论点之间内在逻辑,使之紧密联系,这样,论据的论证作用方能显示出来,文章也才能既有据,又有理。
【关键词】分析 ;论证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084-0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能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要做到这点,需要在表达观点时,对所引材料进行适当的分析,从而增强表达的说服力。而许多学生在写作议论类文章时,常常是“以叙代议,例而不议”,对所引材料缺少具体分析,造成论点是论点,材料是材料,油水分离。如何进行必要的分析,增强文章说服力呢?
一、由果探因,剖析内在关系
举例时,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着眼于事物变化的前因后果,分析揭示产生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或间接原因,从而把事例与论点紧密的融为一体,就会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如: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这段文字的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把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剖析出来。
可调整如下: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成为一代“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二、假设推理,析理更加透彻
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这样使事实和析例正反映衬,道理剖析更加透彻,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如:《六国论》中“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这段文字就假设当初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那么它们与秦国较量的结果,还不知谁胜谁负呢?
又如:缩小痛苦,百折不挠,人生才可能璀璨。假如杜甫在那个世局纷乱的年代不堪命运的捉弄而随波逐流,假如他无法正视如黄叶般飘摇孤寂的生命而丧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无法承担失意,离索的痛楚而放弃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还能吟出不朽的“诗史”之作而震古烁今吗?正是那份对痛苦的淡然,成就了杜甫的璀璨人生。
三、分析意义,揭示本质内蕴
透过论据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所蕴含的意义,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要害、危害等,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价值、效果等。
如:“千古谁堪伯仲间”的诸葛孔明英明一世,却在街亭这一关键战役中重用本无实才的好友马谡,致使其六出祁山而寸功未建,成为千百年来任人唯亲者之鉴。一代明君唐明皇即位之初礼贤下士,励精图治,才有了开元盛世;后来却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不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结果落得个“马嵬坡前草青青”的凄凉结局。北宋神宗原本竭力支持当朝宰相王安石的变法之举,却经不住其祖母的眼泪软化,终于动摇了、灰心了、放弃了,一部《青苗法》被付之一炬,十一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家的社会理想化为泡影。
历史以残酷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告诫我们:人情的亲疏远近足以令人麻痹,令人迷茫, 甚至令人昏聩。然而,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人间的真情视若无睹,做个“无欲则刚”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们将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判断分而析之,辨而认之,定能做到超然其上。
这里对深层意义的分析,很好地揭示出背负着亲情、友情、爱情种种甜蜜的负担,即便是最理智的人也可能作出错误的判断。
四、分析内涵,明了内在关联
深刻揭示事例的内涵,说清楚事例与观点之间内在的关系,让人明了事例和观点的关联。
如:人生中的曙光从来都是历经颠簸与坎坷之后才赫然闪现的。一位屡屡失意而心灰意懒的年青人邂逅一位山寺老僧。老僧用名贵龙井招待之。但老僧冲泡的第一杯绿茶,年轻人饮后觉无一丝香味;待第二次冲泡后,才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香气荡漾开来;待冲泡了五六次后,屋子里便弥漫着阵阵清香。年轻人满载而归。从此奋发向上。
这段文字中年轻人的“喝茶”行为与其最后“满载而归,奋发向上”的结果,语意上有较大的跳跃。年轻人“喝的是茶”,但为什么会“满载而归,奋发向上”?这中间年轻人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而这心理活动我们如果能填补解说出来,不但文气贯通了,而且年轻人从消沉到发奋的原因也揭示出来了。这样,“理”就透了,读者也就“信服”了。
可调整如下:……待冲泡了五六次后,屋子里便弥漫着阵阵清香。【闻着龙井的醉人浓香,年轻人心灵澄澈起来了:原来,茶香是来自于沸水的一次次“冲泡”;茶越香醇,“冲泡”次数就须越多,如此,方可将茶之精髓一点点滤出。那么,人生的曙光,不也要经一次次的“冲泡”才能陡现吗?要想曙光越璀璨,“冲泡”的次数不也就需越多吗?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后才能“增益其所不能”也!原来,人生的每一次挫折,都是冲泡的历练啊!于是年轻人的郁积的愁眉舒展了,自信、坚毅重现脸上】,从此奋发向上。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分析方法,无论运用何种方法,都要通过分析将事实论据蕴含的意义挖掘出来,充分揭示材料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让事例更好地证明论点,使文章更具说明力。
作者单位
(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江苏;泰州;225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