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冶丽
水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人们对水稻的种植极为重视,从种植水稻以来为实现水稻的高产不断进行研究与试验。水稻稻瘟病作为水稻生长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对水稻有着严重的危害,其不仅具有突发性和流行性的特点,还会造成水稻减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稻田绝收,因此,进行水稻稻瘟病的研究,对其发病原因、发病症状以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
1、品种单一,抗性差
水稻品种是影响水稻稻瘟病发病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引入水稻品种后稻瘟病的发病率会逐年增加,其原因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水稻品种较为单一,目前农民引进的水稻品种类型较为固定,没有针对水稻稻瘟病具有显著抗性的水稻品种;另一方面,现有的水稻品种所具有的抗性大多是垂直抗性,水平抗性能力较差,这就导致水稻在得到大面积种植后,水稻稻瘟病的病菌不断积累,不断加大水稻感染病菌的风险,从而使得稻瘟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2、气候条件适合病菌扩散
气候条件对水稻稻瘟病病菌的积累与扩散具有重要影响。气候条件一般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据研究表明水稻稻瘟病病菌扩散的适宜温度为23°-30°之间,湿度为92%及以上。病菌的快速生长与繁殖,加强了水稻稻瘟病的流行性。另外,空气湿度较大不仅会加快病菌的繁殖,如果加上光照不足,还会极大的降低水稻的抗病性,导致水稻更容易受到稻瘟病的侵害。
3、栽培管理不当
水稻栽培管理不当会降低水稻的抗病性,增加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率。栽培管理对水稻稻瘟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稻插秧、浇水、施肥与除草等方面。水稻插秧过密会影响水稻的通风与透光,降低水稻的生长速度,导致田间湿度增大,为稻瘟病的传播提供条件。浇水、施肥不当或除草不及时使得杂草过密,也会增加水稻的稻瘟病感染率,并且加快稻瘟病在水稻之间的传播速率。
二、水稻稻瘟病田间症状
1、苗瘟
苗瘟主要是因为水稻种子自带稻瘟病病菌,发病时间在水稻3叶之前,表现为水稻稻苗先是整体由绿色转为枯黄色,然后稻苗基部进一步转变为黑褐色,叶片转变为淡红褐色,最后稻苗死亡。
2、叶瘟
叶瘟的症状主要体现在叶片上,并且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与白点型。急性型叶瘟表现为叶片上有近似椭圆形或圆形的病斑,并且在叶子的正面与反面均可以看见由孢子组成的霉层;慢性型叶瘟表现为开始叶片上有小的暗绿色病斑,渐渐面积变大,颜色加深呈褐色,由气候决定叶背上是否会有孢子组成的霉层;褐点型与白点型相对来说不如急性型与慢性型常見,褐点型发病期为老叶片,叶片上有褐色斑点,白点型发病期为嫩叶片,叶片上出现白色斑点,褐点型包子量少,白点型无孢子。
3、节瘟
节瘟发病期集中于水稻抽穗后,初期表现为水稻稻节上出现黑褐色小斑点,时间推移,小斑点不断扩大,颜色由黑褐色转变为黑色,水稻在节瘟发病之后极易被折断,病变部位也会逐渐干缩与坏死,从而导致水稻植株死亡。
4、穗颈瘟
穗颈瘟是水稻瘟中较为严重的病害,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并其发病期不固定,因此需要加强穗颈瘟的预防。穗颈瘟发病初期表现为穗颈节出现小斑点,随着时间推移小斑点扩大合并汇聚,形成大斑点,最终导致穗颈节坏死。穗颈瘟如果发病期早,一般会出现白穗,如果发病期晚,则会导致稻穗籽粒干瘪,严重影响水稻产量。
5、谷粒瘟
谷粒瘟一般发生在谷壳与护颍上,当水稻有了谷壳与护颖之后就可能会出现谷粒瘟。谷粒瘟一般不会造成水稻植株的死亡,较为严重的表现是水稻籽粒整个呈黑色,此时的水稻籽粒不可再食用。谷粒瘟发病一般表现为谷壳上出现近似椭圆形的病斑,随着发病时间延长,会导致谷粒干瘪,影响水稻产量,如果谷粒瘟发病在护颖上,则表现为护颖颜色变成褐色。
三、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1、选择抗病品种
为了有效防治稻瘟病,首先在水稻选种时要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选种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进行种子试验,将不同类型的种子放在相同的生长环境中,注意最大程度上控制其他变量的相同性,然后观察并记录各种类型种子的生长与受病情况;第二步是将记录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对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的各种不良影响进行分析,最终的选种不仅要考虑水稻稻瘟病,还要综合水稻受虫害影响、水稻产量等其他方面因素,选择最适宜水稻生产的种子。
2、对菌源进行处理
控制水稻稻瘟病菌源是防控水稻稻瘟病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首先,水稻收获后,要对稻草进行合理的处理,一般来说,如果需要用水稻稻株进行催芽、盖种或搭棚等则需要先将病水稻稻株与健康水稻稻株进行分离,保证用于与下一年种植水稻接触的稻株是健康的稻株;如果稻株全部用于堆肥,则不需要进行分离,只要保证稻草在充分腐熟后再施用;如果稻株在短时间内不使用,则要将稻株搬离稻田,也不可在稻田周围堆放。其次,要对种子进行合理的处理,种子在播种前要接受一到两天的日光晒,然后用生石灰水或多菌灵浸泡水稻种子相应的时间,从而降低种子携带病菌的数量。
3、利用药物防治
水稻稻瘟病的药物防治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对水稻进行早期预防,如果在水稻拔节期间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一般来说超过两天就需要对水稻进行施药防治叶瘟,用药量依据天气环境确定;第二步,在水稻防病初期及时进行治疗,从而对病菌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其大范围的扩散;第三步,看田施药,如果水稻的叶瘟较严重,一般田间每穴有效穗30%以上受到损害时视为严重受病,则要依据水稻所处的成长期进行科学的用药方案制定,并依据方案进行合理用药。
总之,水稻稻瘟病是影响水稻植株正常生长,造成水稻减产的重要病害,因此进行水稻稻瘟病的研究极为必要,对水稻稻瘟病的病因与病症进行充分的研究,对稻瘟病的发病要素进行控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前期预防与后期治疗方案,推出有效的治疗药物,从而得到良好的水稻稻瘟病防治效果,保证水稻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免受稻瘟病的侵害,避免水稻减产,为农民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151600黑龙江省青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