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是在企业做好产品的基础上,为了提升销量,不得不重点关注的营销要素。那么,如何有效地规划,才能让促销更好地落地,并让顾客可感知,进而达到最大化的销售促进效果呢
我曾不止一次听到类似的抱怨:“做了很多促销活动,但效果都不明显”“现在顾客好像已经促销审美疲劳,做什么都不感兴趣”“现在顾客对商家的促销,不知为何,好像都不信任”。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情况的发生呢
我大概总结出了以下主要原因:
有些是客观因素,比如天气不佳,但也说明在促销设计时,忽略了天气因素,其他大都是人为因素,也即促销运营及安排方面的原因,比如凭想象做促销;缺乏统一的指挥、协调系统;准备工作不充分;客户邀约及告知不及时;没有顾及促销现场气氛营造;促销力度小;促销形式单一,促销品无新意;忽悠顾客等。
也有一些商家,强拼硬凑为促销找“噱头”,但却牵强生硬而惹人嫌。
同质化,也是促销效果差的一个因素。人云亦云,盲目跟随竞品,只会更加凸显竞品,而让本品促销失去特色。我在为新加坡某油品企业授课前,到一些卖场调研,发现很多企业都采取了买大桶油送小瓶油或小铝盆的促销方案,这样千篇一律是很难让顾客眼前一亮的。
也有一些赠品,比如,常见的雨伞、厨具、炊具、日常用品等,虽然实用,但也落入了大众化的陷阱,让原本可以重复购买的产品,没有了强大的拉动力量。而劣质赠品,更是损害企业的品牌形象。
企业只有找到促而不销的原因,才能系统思考,才能更好地规避一些促销规划的误区,才能让促销促而有销,甚至促而大销。
作为市场部门一定要深知,促销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市场和顾客,缺乏市场和顾客这个锚点,促销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促销设计应坚守一定的流程。这个流程就是:市场调研—撰写方案—修正方案—批准及实施方案—促销效果评估。有些企业的市场人员,在没有充分了解市场的情况下,仅凭自己的直觉,就做出一套促销方案,这样的促销方案,由于缺少实地调研及与销售人员的沟通,很有可能导致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
促销策略设计,一定要基于人性。人性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都可以作为营销或促销设计的前提,表1就是基于人性的促销策略设计模式。
促销设计要遵循“新奇异”原则。新,新颖;奇,奇特;异,与众不同。一些企业的促销活动之所以不出彩,往往是因为随大流、没创意,让促销活动不温不火。一家百货商店,为了招引顾客,打出广告:商品標出价格的头12天按全价出售,从第13天起到第18天,降价25%;第19天至24天,降价50%;第25至第30天,降价75%;第31到第36天,如果仍然没人要,商品就送给慈善机构。有人认为,这家商店一定会倒闭,因为如果大家都在18天之后再去购买,这家商店岂不亏死 而事实上,这家商店非但没有倒闭,而且生意红火。为什么呢 这需要从消费心理说起。消费心理分两种:冲动性消费和理性消费,在一定场景和氛围下,理性消费往往会被感性消费所代替。正因为如此,大家才会想,现在已经很便宜了,如果我再不出手,商品就会被别人买走,要先下手为强。因此,根本不会等到18天之后,商品早就被抢购一空了。这家商店的经营特色,同样是利用了“新奇异”的促销手法。
促销内容设计,切中要害最关键。从本质上讲,促销作为一种产品销售促进形式,其实是一种心理引诱。在一定条件下,促销的形式决定了有没有人前来围观,而促销的内容决定了促销的实际效果。促销手段,常见的有以下形式:特价、折扣、买赠、奖卡、抽奖、摇奖、砸金蛋、充值升值;活动促销,比如竞赛、游戏、秒杀、竞拍;娱乐活动:电影、戏曲等;公益促销,即促销与公益活动结合起来;联合促销,即联合其他行业企业,互为赠品,或异业联盟套售等;有些行业还采取了分期付款、以旧换新、工厂店等等。
企业到底应该选择哪些促销手段呢 对于快消品行业而言,特价效果就没有大宗商品如家电、家居效果好,同时快消品做特价,还容易让顾客认为产品质量有问题。奖卡,快消品企业应用较多,因为容易变现,有助于拉动顾客重复购买。例如,有一方便面企业的儿童干脆面产品,采取了“集卡兑奖”方式,销量大增,有些小孩子甚至买了产品不吃,只为要兑齐奖卡换礼物。而对于服装鞋帽行业,折扣、会员、充值赠送额度的促销方式更受欢迎,且不损伤价格体系;而分期付款,则更适合价格高的诸如电子产品、房、车等;以旧换新,往往适合家电、汽车行业;工厂店,更适合家居企业等。此外,促销内容一定要接地气,易落地执行。啤酒行业,都喜欢举办“啤酒节”活动,无论是免费试饮,还是“喝啤酒赢奖品”以及现场文艺演出等,都易操作,易让消费者围观,效果屡试不爽。
一场有效的促销活动,一定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且好过程一定会有好结果。如何打造一场可感知、可落地的促销活动呢
建立促销活动组织系统。有计划、有组织、有方案、有实施、有检核,这是一个完整的促销活动执行全环节。促销分为统促和临促。统促是企业在年度营销计划中,把一年的促销活动,安排在具体的月度,包括参与部门、费用预算等。临促则是根据市场的情况,尤其是竞品的促销动作,临时策办的促销活动。
表2是一份年度促销计划表,通过此表格,我们可以提前酝酿、筹划年度、月度可以举办的促销活动,这些促销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预期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营销落地活动要想达到预期,就必须充分谋划与精心准备,“临时抱佛脚”的促销活动,不仅会让参与的人员手忙脚乱,而且还可能会因为不知道促销活动的背景及前因后果,而让促销效果大打折扣。
在做出计划之后,接下来,就要为即将到来的活动建立组织,也即运营系统。比如,某企业针对春节这一重大节日,成立“‘喜迎春节 年终钜惠促销活动指挥部”,下设企划组、产品组、宣传组、物流组、安全组、财务组等部门,并为每个小组划定职责,让每个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避免职责交叉——人人都管、人人又都不管等现象。组织是活动的保障,能让促销活动的实施有条不紊。
促销三阶段,一个都不能少。我们可以把整个促销活动,分为促销前、促销中、促销后,每个阶段,都有不同侧重的工作。
促销前,至少要做两件事情:动员和培训。通过开动员大会,要让全体人员知道促销活动的意义、目的及目标,避免领导高层知晓,而基层员工不明了的情况。“上下同欲者胜”,高效的促销活动,是全员积极参与的结果,而不是某几个人的事情。培训,也是不可缺少的。针对促销活动执行过程,每个岗位的职责及所需技能,企业可以通过外聘或内训的方式,提升参与者的水平,更好地执行促销任务。同时,动员和培训,还可以提升大家高昂的斗志和士气,从而一鼓作气,圆满完成既定工作。
促销中,也要重点关注两件事情:主动接触客户和注重执行过程。接触客户,可以通过发送促销信息、一对一电话、分众传播、夹报投放或统一微信社群通知等,做到资讯互通。某电器卖场,联合厂家举办活动,就通过直接给老顾客打电话的方式,通知到人,并告知只要到现场,就有礼品赠送,逾期不候。现场除了产品性能、特色介绍,还有现场拍卖等内容,活动气氛热烈,售卖成果可观。强化过程,尤其要关注细节,尽可能采取一站式服务,即引流、产品介绍、促销活动说明、解答客户异议、签单、交款,甚至跟踪配送等,避免各个环节不衔接、前面热后面冷等现象。在促销过程中,还需要有决策权的领导在场,一是可以应对现场突发情况,二是可以当场拍板,不用让客户因为政策申请而等候较长时间。一些企业举办总裁签售活动,往往也有此目的。
促销后,做好收尾和考核工作。除了促销物资备案入库,以备下次再用,降低促销的成本外,还需要对参与的所有人员进行考核。一些企业的促销活动,之所以执行不力,跟大家认为自己是“局外人”——促销效果如何跟自己没有直接的关系有关。企业必须要纠正此类行为,让每个人都成为利益的相关者。但有些大型跨月度促销的考核,可能需要一个周期,因为促销效果的呈现,可能当月无法体现,这个时候,可以按照促销前、促销中、促销后分阶段考核,或等活动全部实施完毕,再进行考核,这样较为公平和科学。“凡工作必有计划,凡计划必有落实,凡落实必有责任,凡责任必有奖罚!”通过促销后兑现考核,有奖有罚,奖罚分明,才能有助于下次促销活动的落实,才能不断地提升执行效率及效果。
对参与的促销人员进行考核,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纠偏、平衡机制,而对促销活动本身进行评估,则从外部层面检核促销方案与手段的成效,目的是对促销活动进行全面检省,分析得失,以利于下一次促销活动的开展。
对促销全面评估,最少要包含七项内容:1.制定的促销目标达成率,也就是有没有达到预期目标;2.促销组织中,各小组成员有没有各司其职,如没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各小组及成员之间的配合是否默契,有没有出现扯皮、推诿的情况;4.促销物料的设计、制作及使用是否到位,是否起到了促销的效用;5.促销赠品的发放是否按促销前的计划进行,有没有无序混乱的景象;6.针对促销前、中、后,哪些部门或小组,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以后继续保持;7.整个促销活动过程中,哪些地方做得不足,需要在以后的促销实施中加以完善。
对于促销内容的评估,可以从十个方面展开,如表3所示:
评估表中的前三项,是要评估促销设计时,是否考虑了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點以及合适的人,比如,促销时间,应选择节假日、周末以及天气晴好的时候;合适的地点,即是否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比如成熟商圈、社区、卖场、商场、集市等;明确的目标对象,即促销活动的参与者是否与产品的消费者一致。如昆明某高端啤酒品牌举办活动,凭刊有广告的报纸即可现场领取啤酒,结果发现前来参与活动的都是一些拾荒者、老年人或是闲散人员,虽然达到了宣传的效果,却没有吸引到高端消费目标人群,终是一场空。
第四,要有足够的促销力度,促销最忌隔靴搔痒。某啤酒企业举办了“喝ХХХ,畅享欧洲七日游”的促销活动,配合广告宣传,销量大幅攀升,就是因为大力度的促销,让顾客心动与冲动。
第五,赠品是否符合相关性、重复性、获益感三大特点,是否质量好、实用、有吸引力、雅致美观、使用方便以及独特性等。
第六,促销活动可否落地,只有目标消费者积极参加了,才说明活动可感知,并成为消费者的促销活动。
第七,是评估促销信息,是否提前告知了消费者,否则,孤掌难鸣。
第八,除了促销优惠等各项政策之外,是否有让消费者更满意甚至可以产生口碑效应的免费送货、免费服务、搭赠等附加值提供。
第九,促销组织是否健全,是否有分工,协作是否高效。
第十,是说预算费用花费情况,有没有超标,是否实现了既定营销目标,还是赔钱赚吆喝等。
以上十项,得分越高,说明促销效果越好,需要继续保持;得分低,说明效果差,需要修正与完善。如何改进,可以讨论总结后简要填进表格,以备下次参考。
可感知的促销活动,应是一项以终为始的循环过程。企业只有深入调研市场,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制定出实操、实效的促销方案,才能在分阶段落地实施中,注重促销全过程,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考核与评估。如此,才能达到真正的动销效果,不断地提升促销的认知与水准。
作者:营销实战专家,微信公众号“崔自三营销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