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玉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心理科主任、中国老龄协会老年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松怀说,有些老人退休后社会活动减少,孩子不在身边,身体机能慢慢下降,容易感觉孤独、没有价值感,喜怒哀乐也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长此以往,甚至出现抑郁情绪。而找到生活的目标,就像心中有了灯塔,会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因此,老年人要有意识地重新找到生活的意義和目标。
树立生活目标前,老人应先客观评估自己的现状,找到最希望完成的事情或愿望;目标设定要具体,比如想要更健康,标准是什么,是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还是体重减少10斤;把较大目标细化为小目标,分步骤、逐步去实现。
“老人设定的目标不用特别宏大,也别嫌太小,”刘松怀说,“只要是当下需要的,就是适合的,值得努力去实现。”比如,对健康有需要,就要调整饮食,少吃高油高糖的不健康食物,坚持运动,保持乐观的情绪;重视家庭关系的和睦,每周多与家人沟通,当家人需要帮助时给予支持和陪伴,同时自己也要学会示弱,接受家人给予的帮助;对人际关系有需要,希望排解孤独,可以每周找邻居或朋友聊一两次天,一起跳广场舞、打牌下棋;想要挖掘更多的自我价值,可以用心学习一项兴趣爱好,找专业书籍自学,或请教身边有经验的人,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也是不错的方式。
刘松怀强调,确立目标后,不用太顾及别人的想法,有行动和坚持就能获得愉悦和成就感,并在实践中根据需要和体验做出调整,量力而行。当目标难以坚持下去时,不妨拿出一张纸,左边列出所有不行动的坏处,右边列出行动带来的好处,看看是否好处大于坏处,给自己增加动力和决心,每一步付诸行动,都给自己鼓励和肯定,即使偶尔没做或做得不好,也不要放弃,继续坚持。老人可以把目标和计划告诉亲友,以便获得更多的外界支持。(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