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方言里的“拍拖”

2020-12-03 13:47郭晔旻
环球人文地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外来词音译渡船

郭晔旻

由于历史的关系,粤方言里的音译外来词非常多。甚至连“球”这样的常用字,在广州一带也喜欢用“波(ball)”来代替。其中有些外来词如今已经融入了普通话。比如现在司空见惯的“派对”一词,最早就是粤方言对“party”的音译。这样一来,不少人看到粤方言中讲到男女谈情说爱的词用“拍拖”时,往往也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莫非它也是一个外来词?

其实并不是。“拍拖”的字面意思虽然和“谈恋爱”风马牛不相及,但它的确是一个在南粤大地土生土长的词汇。“拍”这个字在粤方言里有“靠在一起”的意思。比如要是有人跟你说,“我哋一齐开公司,拍住上,揾大钱”,那就是他打算跟你合伙做生意发财的意思。而“拍”“拖”两个字连在一起,与上世纪航行在珠江上的“花尾渡”有关。

岭南地区习惯将内河木船称为“渡船”,简称为“渡”。之所以会有“花尾”渡这一称呼,是因为这种渡船在高高翘起的船尾外部绘上了五彩花或者各种神话里的宝物,看上去色彩斑斓,十分美观。从清末民初出现之后,“花尾渡”在上世纪40年代进入了鼎盛时期。它最大的特点是自身没有动力装置,无桨、无帆,更无发动机,必须由机动火轮在前方拖带前行。拖行的火轮与“花尾渡”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往往用缆绳牵引,俗称“拖渡”。而“拍拖”同样也是花尾渡运行时的一种操作方法。

旧时的广州省河(珠江)北岸,自大沙头到黄沙设有200多个码头,尤其以长堤的客运码头最为热闹。这一带河面复杂,船艇很多,而花尾渡与小火轮之间的拖缆往往长达30多米,迂回靠泊无法操作,因此在出港启行与入港停泊时,便采取这样的办法:前面的机动火轮减速,与“花尾渡”并拢,这就是“拍”;接着水手用粗缆将两船扣牢后,再开动火轮,利用其动力推动“花尾渡”前进。这就是“拖”。“拍拖”一詞,便是由此而来。

民国以后,广东人得风气之先,男女相悦时往往在街上相伴而行。有好事者逐渐发现,这正好和“拍拖”时的机动货轮与“花尾渡”两船一长一短,互相依偎的景象有几分相似。人们便因此玩笑似的,将相伴而行的男女也称为“拍拖”。久而久之,这个原本的航运用语,便演化成男女之间“谈恋爱”的代名词,在广东流行起来。香港小说家梁凤仪在《信是有缘》里便写道:“年轻小子,拍拍拖,谈谈恋爱,最低限度有一两个异性的约会,是天公地道的事吧!”在这里,她将“拍拖”和“谈恋爱”并用,所取之意当然也不会是航运用语的“并排拖行”了。

猜你喜欢
外来词音译渡船
从汉语外来词看民族文化心理变化
老杨公公撑渡船
破釜沉舟
俄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浅析
中·韩外来词的对比分析
论外汉音译的意义关联
音译规范的韵律学视角探究
英汉外来借词(loan—words)互译
鲁迅音译的外国人名
非汉字词的使用与规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