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①

2020-12-03 01:55王伊冰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0年41期
关键词:徽章烛光慈祥

王伊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除夕夜,灯火通明,家家户户灯笼高挂。一家人围坐在屋里聊天,我一时无聊,便打算出去走走。②。

。。这时,我发现,前厅祭桌上的烛光摇曳,蜡烛快要燃尽了。我便想着上楼去寻一些蜡烛来。楼上有一间堆放杂物的屋子,因为灯光很暗,我只好摸索着打开生锈的锁,一推门便闻到一股呛人的尘土气息,微光下,一个雕花木箱十分显眼。箱子上有一个用胶带封着的纸盒,打开是一捆红蜡和一盒火柴,捆着红蜡的纸上污迹点点,一股蜡油的清香扑鼻而来。我点亮一支蜡烛,站在楼梯边,倚着墙,护着微弱的烛光,小心地下了楼,颇有一种秉烛夜游的神秘味道。③。。

。。我将蜡烛固定在桌上,跳动的烛光照亮了桌上的相框,一张慈祥的脸渐渐浮现在我眼前。④。。。。。。。。。。

。。四岁那年的夏天,闷热的夜间没有一丝风,家里也停了电,我便点了蜡,与祖爷爷坐在炕沿上,听他给我讲过去的故事:“那年,关中闹年馑,死了不少人,我和父亲……”祖爷爷平静的讲述似乎表明他的伤痛已经抹平了,我的眼前却重叠着一帧帧饿殍遍野、人们四处求生的画面。祖爷爷告诉我,家人们在大饥荒里是如何艰难又坚强地过着日子,还说他时常怀念北京的故友,说他在解放战争中的故事……⑤

。。烛光下,祖爷爷眼角泛起晶莹的泪花。他粗糙的大手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告诉我生活的不易。幼小的我却对他的话一知半解。。。。。。。。

。。只见他郑重地从箱子上取下竹编的箱箧,我本以为他会送我糖果或玩具,但他却颤巍巍地捧出一支钢笔、一个木质的盒子,盒子里装着的是一块毛主席的徽章。我有点失望地看着,那徽章和钢笔在烛光下闪着银光,似乎在诉说着什么……⑥。。。。。

。。祖爷爷不久后便病逝了,慢慢地,我才后知后觉明白他赠给我这些东西的意义。⑦。。。。

。。烛光里,除夕夜突然安静了许多,我直起身子,心里眼里更明亮了。⑧。。。。。。。。。

。。。。。。。。。。。。。。

。。。。。。。。。。。。。。

。。。。。。。。。。。。。。

。。。。。。。。。。。。。。

。。。。。。。。。。。。。。

①单字命题,简洁且有诗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诗句开篇,增强习作的文学性,同时也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是除夕夜,为写作对象“烛”做了铺垫。一、二句渲染了除夕夜热闹喜庆的气氛,小作者独自出门的行为,引人遐思。

③这一段写“我”发现祭桌上的蜡烛快要燃尽,起身寻找蜡烛的经过,写出了一种神秘沧桑的人生境界。细腻生动的动作描写增强了作文的抒情意味,具有一种年代感。

④独句成段,交代了烛光里的那张慈祥的脸,自然地过渡到下文“我”对祖爷爷的回忆上,前后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⑤⑥皆为插叙。回忆“我”小时候听祖爷爷给“我”讲过去的故事及送“我”徽章和钢笔的事情。徽章与钢笔作为纪念品,有了传承的意味,增加了习作的底蕴。

⑦独句成段,暗示了某种美好的东西,言有尽而意无穷。

⑧回到眼前,对烛光进行描写,再次点题,卒章显志。“心里眼里更明亮”饱含深意,意蕴悠长。

总 评

这是一篇文字朴实、情感真挚的作文。小作者以除夕夜家里客厅祭桌上的烛光为触发点,回忆了祖爷爷生前的点滴教诲及自己的感悟。习作中既有对除夕欢乐气氛的渲染,也有独自面对祭桌前祖辈的沉思。二者相辅相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回忆里有艰难沧桑,也有美德传承,点点滴滴都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对前辈的怀念和尊重,感恩与责任。情感的起伏不是很大,娓娓道来中有举重若轻之感。在事件推进上,小作者的认识渐次加深,最终指向了“传承”和“家风”这样的主题。习作在结构安排及手法运用上,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1.一线贯串,条理清晰。习作以“烛”为线索贯串全文,从祭桌前的烛光微弱写到寻找蜡烛,秉烛夜游,再写回忆祖爷爷留给“我”的遗物,最后在摇曳的烛光里结束全文。小作者以时间为序,使习作内容条理清晰。插叙的运用使习作情节跌宕起伏,内容充实,同时突出了传承祖辈遗愿的主题。

文中,对生锈的锁、雕花的木箱等古老物件的描述,看似和“烛”无关,实则突出了烛光映照下的沧桑感和怀旧感,使习作读来非常顺畅。

2.過渡自然,结构紧凑。习作在结构安排上也是可圈可点的。点燃蜡烛后,“我”看到相框里慈祥的面庞,回忆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小作者以独句段来完成这个衔接,显得恰到好处。

3.细节精致,情绪饱满。好作文都善于打造细节,习作也不例外。比如第二段对红烛的描写,杂乱的屋子、油渍斑斑的纸盒、清香的蜡油,逼真形象,古朴深远,饱含着小作者对旧物的感情。再如祖爷爷的泪花、烛光里的钢笔和徽章的银辉等,文字朴实,感情饱满,令人动容。

(赵莉)

猜你喜欢
徽章烛光慈祥
一枚小徽章
烛光颂
慈祥的“巨人”
烛光被山风拉长
国旗徽章
慈祥和慈爱
跃动的烛光
初恋已慈祥
抗美援朝徽章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