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塘沽区徐州道海军干休所,天津 300450)
近几年来,许多学者对营养不良的后果,从生物学及免疫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指出老年病人术前体重若下降多于20%,其手术死亡率显著上升。此后,临床与实验室研究也相继证实营养不良严重影响着手术患者的预后,尤其是癌症的手术与化疗,均可导致营养不良。因此,认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善老年病人术前后的营养不良状况已成为现代护理中的一个课题。
对老年病人进行营养状态分类在于识别高危人群,他们易感染、创伤迟延愈合,对疾病及手术耐受能力差,易患手术并发症,死亡率高于一般,营养类型需求不同。
蛋白质和能量摄入均严重不足的营养性疾病见于长期饥饿。虽饮食中含一定量的蛋白质与热卡,但远不符生理需要,如老年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慢性消耗性疾病均可导致。临床上表现为恶性营养不良,或明显的脂肪与肌肉消耗,皮皱厚度变薄,上臂周径减小,实验室检查改变较不显著,如血清血蛋白仍可达3.0克%,免疫机能与创伤愈合能力等尚能渡过短期的应激。
指能量摄入基本满足而蛋白质严重不足的营养性疾病。与Marasmus相比,其临床储存脂肪与肌容积也无明显改变,而呈现营养适当的假象,表征所见不显著,其诊断依赖实验室检查,特征为:血蛋白<2.8g%,转铁蛋白<150mg%,细胞免疫功能减低,淋巴细胞<1200/mm3。此型多见于急性应激状态下的老年住院患者。
此型见于老年慢性消耗疾病患者并发急性疾病应激时,因而其手术预后常较严重。表现在,一是对临床疾病病史与有关营养状况的询问应予重视;二是对有关影响饮食摄入、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及营养需要量增加的病症与疾病过程应详加询问;三是对于一些影响营养与代谢的药物服用状况也给予重视。
营养支持或治疗的目的,在于达到满意的氮平衡。传统的概念认为热量不足时氮平衡是不可能达到的,摄入的蛋白质将被分解产热,尿氮排出增加。处于饥饿或分解代谢急性阶段,肌肉与脂肪组织消耗同时存在,其比例约为2:1或4:1,每多丢失1克氮约为32克肌肉消耗,故达到氮平衡的先决条件是满足能量代谢的需要。护理可结合Harris-Benedict公式估计病人的能量需要,同时可按照体力活动、创伤或疾病时的能量消耗加以纠正,便可估计其实际需要。同时,基础能量消耗(BEE),即空腹14小时后,晨时清醒和完全休息状态下的能量需要,它与个体体重、身高、性别与年龄有关,可作为辩证处理。
蛋白质需要量与同时摄入的能量多少关系密切,与必须氨基酸含量有关。老年疾病与损伤后的需要量与正常人不同,此时应考虑组织修复的特殊需要,对必须氨基酸的需要量超出正常要求。一般对蛋白质需要量的估计通常有两种办法,一是当进无蛋白伙食时,测定人体所有的氮丢失情况,二是测算保持氮平衡时,最低的蛋白需要量。由上述两种测量方法可得知,人体每日每公斤体重丢失的氮为54mg(或0.34蛋白质),因此,一般公认每公斤体重每日0.8克蛋白质较为理想。
维生素的需要量虽小,但是维持正常代谢所必需,全赖外界摄入。应激、创伤、感染、营养不良或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损害时,维生素在维持正常代谢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实际工作中,将每瓶静脉营养混合液中加入维生素B和维生素C,脂肪性维生素可一周一次,维生素B12、K及叶酸只可肌肉注射或口服,因在混合液中易被氧化。
关于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大多来自对长期接受静脉患者的研究,有些元素体内贮存量甚少,难以测定。如锌治疗可以促进愈合过程,急性锌缺乏表现为咽、鼻唇沟部位的皮症,胃肠外营养时每日给予40mg硫酸锌,高至80mg都是安全的。值得注意的是,微量元素给予过多时常有毒性,故护理投药时常趋于保守,某些微量元素间的不平衡状态(如锌、铜)对人体也是有害的。